孩子自闭症是对父母的惩罚吗?

candify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自闭症不是对父母的惩罚,相反我觉得它是对父母的一种历练,一种修行。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关爱,需要治疗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社会功能和语言沟通缺陷、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可持续终身。既然它是一种病,就没有惩罚之说,你能说,孩子生病是对你的惩罚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在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大大小小的疾病,只不过有的病可以治愈,有的病不可以治愈。既然是病,就有治病这个说法。

孩子得了自闭症,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时,我们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去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二、摆平心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以后就开始怨天尤人,埋怨自己为什么遇到这么个讨债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生来就是为了折磨自己的,就像题目中所提到的一样,他们会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惩罚。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本来孩子患病已经很可怜了,如果遭到自己父母的冷漠对待,他们会更加难过。


三、用心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社会。

对于家长们来说,无论自己的孩子健康与否,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家长为了带孩子做康复训练,每天会乘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就为了那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他们这样不辞辛苦为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改变。康复训练是一定要做的,家里如果离康复机构比较近康复起来比较方便,如果家里离康复机构比较远,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康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四、耐心等待,静待花开,乐观积极的面对每一天。

孩子拥有自闭症,作为家长要时时刻刻向孩子传递乐观积极的心态,自闭症孩子的进步虽然小,但是还是有进步的,我们可以这个过程看成是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过程,你也可以把这段奇特的过程看成是上帝对你和孩子特殊的馈赠,有些东西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就要学会乐观接受。“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关注大赛爸爸,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大赛爸爸说


我儿子就是自闭症,我不觉得是惩罚,也许是救赎也说不准呢?!虽然我有时候会说,你就是老天爷派来折磨妈妈的,但是,如果我儿子丢了,那我的余生也不会有任何快乐可言了!所以我祈求上苍,千万别让我儿子走失,无论他多大年纪,只要在我身边就好!他在我身边我还能吃能睡,能开心快乐!否则我不会再有任何单纯的欢乐了!人生本来就是个很大的奥秘,冥冥之中老天爷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终将失去!有些事最后不一定按你认为的那样发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只有内心强大,宽容待人,方是人间正道。老天爷让你到人世走一遭,给你不同的心路历程,有的人承受不住,有的人能看开一切,这就是区别。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却一辈子都看不开,多么玄妙啊。


呀葫芦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你自己要想办法打开一扇窗。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更谈不上惩罚。世界上那么多自闭症天才儿童不是一样有一对爱他的父母吗。我讲一件我自己经历的事,有一次去旅行跟着一个旅行团,车里有两个老人的对话让我很感触。一个阿姨说我这辈子好惨儿子天生就是脑瘫,伺候他二十多年还是去世了,我这才有机会出来转转。另一个阿姨听着她的讲述,并没有很同情的样子,反而很羡慕地说,你庆幸你有这样一个让你省心的孩子吧。我的儿子到很聪明,但是从小到大给我惹是生非,把家里的财产全都败光了,如今终于进监狱了,我的有生之年怕是出不来了。我终于可以不用过心惊胆战的日子了。没有人能惩罚你,只有你自己。敢于面对事实、接受它,总会有改变的机会。


致慧


这样的问题真的很残忍。

实际上我是这么看的,孩子的自闭症在某个程度上,是整个家族,多代创伤,家族精神问题的一个出口。它如果要被描述成惩罚——是一整个家族的业力所致。

比如说,我接待过的一个自闭症咨询。

孩子的自闭症很明显是由于家庭的疏忽导致的。因为孩子一出生到一岁多都还是健康的,眼神灵动,和父母家人都是有交流的。然而千不该万不该,她很快又怀孕了,而这次怀孕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出于一些特殊情况,她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给自己的母亲带。而她的母亲还在上班,是职业女性。基本上就是把孩子托付给了一个老家来的保母,自己仍然忙进忙出。

再后来,外婆因为特别忙,就让保母把孩子带回了老家一段时间,等孩子再回到外婆家,一切渐渐的不对劲了。孩子眼神变得呆滞,表情冷漠,行动非常僵硬而畏缩。对外界的正常反应和互动都消失了。

然后他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带他看医生,看了很多医院,都确诊是自闭症。孩子经过治疗,有逐步的好转,但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孩子家庭来找我咨询的时候,我详细小心地问了他们家族的情况。我特别觉得奇怪的是:“通常外婆都会很喜欢孩子,为啥你妈妈这样不在乎孩子呢?”妈妈坦然说,她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她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父亲,也是从小受到家族的冷漠与忽视的。

而外婆之所以可以轻易把孩子交给保姆带走,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从小也是东家饭西家奶,混着长大的,小孩子小时候无所谓。

我个人当时就觉得,其实,是爷爷奶奶外婆身上,包括父母身上的情感创伤,合并成一个综合,投射在这个孩子身上,并且被他感受到了。在多次被家庭随意“抛弃”的过程中,孩子因为痛苦,而封闭了自己的感官。


陈岚的女拳


凌晨一点,我被一条略显沉重的后台留言消散了睡意,留言来自于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爸爸

这么晚打扰你抱歉,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

又怕把负能量传染给本已够脆弱的家人。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您了……

今天是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4个月零17天。我承认我也快撑不住了,

但面对一提到孩子就会流泪的妻子,我就觉得对不起她。

承诺给她好的生活、好的未来,现在却……

我知道,我是男人!无论怎样,为了这个家,我都不能倒下……

不好意思啰嗦得有点多……

希望能在你那获得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

为妻子也为我自己,希望能获得一些力量。

看完留言,我除了感动于他的坚强,他的担当之外,更多的是自责。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竟全然忽略了这些经历了痛苦与绝望的大人心理上的感受。


忘了他们才是最最需要慰藉的人……是啊,他们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还要面临无法调节的压抑情绪。



这样一来,不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例如会出现早衰、生理机能减退、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障碍、家庭问题等,同时家长的压力会影响自信心和行为的正确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儿童的训练效果


所以本期,熊医生想要分享几点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如何缓解压力的方法,无论你是想给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带去慰藉的善良的人


还是……那个正需要被理解被安慰的人,请耐心关注以下的内容:



1、接纳现实

关于接纳现实,对于我们这并不容易

但这是能够获得更多精神力量的前提

孩子有自闭症,这个病目前不能治愈,这确实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但我们还是得接受它,要知道,正视问题是改善现状的首要一步

然后,才能思考如何改变困境,才能正确树立如何战胜它的心境


另外,请摒弃掉错误的内疚心态,要知道,自闭症的产生绝大多时候并不是家长造成的,不必过于自责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寻求帮助和配合治疗


2、合理制定目标


在孩子的干预过程中,医生大多会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有截止时间的


因为家长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倘若目标制定过高,很容易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败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目标合理的话,经过家人和医疗机构一定的努力,更容易达到,孩子的进步也能给其家庭带来更好的强化,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一味追求高效,那么这样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高强度的压力,最后只会更加影响孩子的改善进度



3、自我调节

自闭症是一场持久战,持续终生。

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要知道除了孩子,我们还有爱自己的爸妈、朋友、伴侣。

我们也需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用这些时间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发展一份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健身,烹饪,园艺,阅读,旅行等等…



4、适当放松

如果有时你感觉到了无法释怀的压力,不妨适当放松。

让最信任的家人帮你照看几天孩子,这不是逃避,这是为了更好的投入战斗。

适当的寻找能够倾诉的朋友和家人,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分担压力,远远比一个人独立承担好得多。心理学家表示:倾诉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排压


生活虽不像它看上去那么顺风顺水,但也并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千难万阻。

就像有句话说的: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熊医生坚信:自闭症孩子的未来会更好!


成都熊阿姨


孩子诊断之初,我也认为是对我们的惩罚,但是这惩罚有点莫名其妙,毕竟我们全家往上数八辈都勤劳善良老实本分。

我也不想违心地说是上帝的恩赐,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啥啥啥的。如果是为了历练我们,我认为有除此以外的一万种方式。

毕竟,在康复融合的道路上, 那种艰难为难委屈无奈……,不是普通家庭能想象的。

如果我的孩子是个健康的普通孩子,也许现在我就不用全职在家,提着精神绞尽脑汁给他干预康复,而是像我朋友圈里那些人一样在工作上风生水起,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打拼。我们的积蓄也不会这么快见底,让之前的很多美好构想都化为泡影。

现实是冰冷的。我还得自己捡柴生火把它焐热了。

面对现实,别无他法。

找机构上课,啃专业书自己学,把所有家庭成员发动起来,加入靠谱的群体抱团取暖……

半年多了,进步显而易见。孩子进步了,我们也进步了。

我真不想说感谢自闭症,毕竟它是一个那么讨厌可恶的疾病。

但是在给孩子康复的过程中,我们家长都变得宽容、冷静、坚强了,我们家人甚至因此更亲密更和谐了。

得与失,全在我们自己如何看待了。


北边的海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读过这方面很多资料,也曾经看过一位父亲写给自己自闭症儿子的书。对于自闭症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1、孩子自闭症不是父母的错!很多人可能误以为自闭症是父母教养不到位所导致的,但是科学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自闭症的成因是基因出现了问题和父母教养的关系不大。关于这一说法大家可以从《华人育儿百科》和《DK家庭医生》中获得。

2、自闭症的治疗以行为治疗为主。如果有合并综合征,比如多动,焦虑,抑郁等症状才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早期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非常重要,所以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一定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接受合适且积极的治疗后,90%可获得明显改善,早发现早期介入十分重要,目前医学界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有限,对自闭症的治疗也众说纷纭,父母可以在网上搜集其他父母的治疗心得作为参考,同时也建议要规律的在医疗体系中对病情进行追踪,并多和医生讨论。

3、照顾自闭症儿童是一场长期的挑战,需要全家一起投入支持并协助孩子,父母也需要适时舒缓自己的压力,适当休息放松和求助。建议寻找自闭症家长群或者志愿群体加入,可以起到减压和相互扶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持之以恒的反复教导是很重要的,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未来一定会看见孩子阶梯式的进步。

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确实非常痛苦,但是如果自己还认为这是一种惩罚,如何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孩子呢?也许这恰恰是为当事人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门。

我曾经看《越战越勇》的时候见过一个自闭症的妈妈,她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从孩子三岁发现自闭症,丈夫就和她离婚了,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为了给孩子治病,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听说弹钢琴对孩子好,就开始学习弹钢琴教孩子,现在她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并且可以给妈妈加油。

心理学认为在事情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我们的想法,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认为是惩罚,势必会感觉挫败,无助甚至是内疚。可是如果我们认为是另一个机会,至少我们会放松一些。

为了孩子和自己,希望您能慎重选择自己的想法。


三宝美妈


先我们要知道自闭症是怎样产生的,自古以都有胎教的说法,太太怀孕后,先生或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要给孕妇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她能够休息好、营养好,不能吵到她,如果这样做就能会生出一个健康的婴儿。如果孕妇每天都要生气、抱怨、发怒,甚至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争吵打架,家庭关系破裂,那么生出来的婴儿就会出问题,因为当孕妇生气发怒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有毒的分泌物会迅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流入胎盘中,使胎儿就受到毒害,很多脑瘫、自闭症或是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的孩子,大多都是样造成的,所以说孩子自闭症是对父母的惩罚吗?这句话多少是有道理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获得多少回报,夫妻互相争吵那就会有因果,特别在孕育婴儿这方面是比较灵的。因此在这里面就想告诫大家结婚之前一定要化掉禀性,男女都要化掉禀性,把天性化出来,家庭就会和睦,就能生出神童,古语有云:天清地宁生个孩子赛神童。天清就指的父亲一定要化秉性,地宁就是指母亲一定要化秉性,父母都画了秉性,生出来的孩子就是神童。大家都知道天津神童李尚荣,可以说李尚荣基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


家和子贵教育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有一段话让我深以为然——“你小的时候,我常带你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现在你大了,自己去走巴塞罗纳,看建筑,看雕塑。安德烈,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好的父母,都懂得怎样和孩子一起玩。亲子畅销书作家叶萱通过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在陪伴孩子玩的过程中实现对孩子的教育的经验。《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的作者叶萱有着多重身份,当老师、开书店、带两个孩子、写书、上电视节目……在多重身份中游刃有余。

现代社会中困惑大多数家长的问题,如: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情绪管理、亲子沟通、二宝关系等叶萱都在《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中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主要传递了三个观点:

1.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取得怎样的成就,我的孩子——而是你深知所爱、勇于尝试、坚持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快乐。”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性质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可能无法做到对孩子长时间的陪伴,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有些父母虽然跟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双方缺乏互动交流,可能父母在玩自己的手机,可能加班加点赶工作进程,可能在和友人煲电话粥……这个时候的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你们是隔绝的,这不过是种自欺欺人的陪伴罢了,但时间不会撒谎,你和孩子的关系是由你的言行举止决定的,不要等亲子关系剑拔弩张才开始抱怨和反思。

即使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去郊外看看松涛麦浪,听听蝉鸣蛙叫;去博物馆看看历史文物,沉浸在文化中;去听听音乐会,让音乐滋养我们的心灵……世界很大,孩子要多去看看,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陪着孩子去体验活色生香的世界。

叶萱热爱阅读,家里到处都是书籍,有了孩子以后,也为两个孩子准备了在家里随手可以阅读的书籍,看着妈妈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孩子也对图书越来越感兴趣,虽然没有可以培养,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让阅读的根在孩子的心灵里扎根更深。调皮的小孩子时间到了就拿本书津津有味的阅读,弟弟还会缠着姐姐要听故事,多么温馨有爱的一幕啊。

2. 玩耍,是最好的教育途径

“相比做学霸,我更希望你们能先从玩耍中获取学习的乐趣与动力。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世界,而不仅是书本里的平面道理。也是因为,活色生香的未来。”

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都是在玩耍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会在玩耍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索尝试,无意间培养和锻造了好奇心、专注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所有这些能力,又是上学以后必不可少的基础,似乎没有刻意培养,但又确实无时无刻都在培养。

比起苦口婆心的唠叨,孩子自己从玩耍中可以学到更多生动有趣的知识,在玩耍中随意自在的探索自然科学,在玩耍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和谐共处……

3. 成长,是最好的家庭礼物

“今天,父母拉着孩子的小手去看世界,是为了有一天可以站在孩子身后,放心地看他背上行囊,自己去远方,邂逅生命之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始终不能代替他们去生活、去体验,我们能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面对生活。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用我们无私的爱陪伴孩子成长,磨炼他们的心智,让他们能力去迎接自己的人生,才是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父母子女一场,是难得的缘分和修行,在陪伴中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才不枉费这人世的美好和有趣。


椰里晚照


首先回答一下自闭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问题吧。从数据上看,的确是这样的,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自闭症诊断率都在上升,而且幅度还不低,这让很多人恐慌,其实呢,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1、根据最新的诊断标准,把很多以前单独归类的类似疾病统合为自闭谱系障碍ASD,典型的自闭症只是ASD的一种,但人们往往混为一体,也造成了数据上大量增加的错觉

2、诊断标准的改变,使得很多轻微,疑是的病例大量增加,而真正中重度的病例并没有大量激增

3、社会对自闭症越发重视,家长的警惕也在提高,这也增加了自闭症的检出率

总结起来就是自闭症原本就不少,只是现在误诊漏诊越来越少了,相似疾病的合并诊断和轻微病例的检出也提升了总体的人数。

对父母的惩罚?

首先自闭症的确切病因还不明确,但研究指向基因,遗传这事本来就神秘莫测,本来就存在突变的可能,运气而已,哪里来得惩戒一说呢?

其次根据最新的研究,自闭症的成因可能和多基因变异有关,也许和出生后的环境有微妙的关系,但更多还是先天的因素,ASD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虐待冷漠的代言,哪里来的惩戒一说呢?

中国人啊,喜欢逃避,喜欢把一切推给命运和因果报应,这都是自我麻痹。孩子没有错,家长也没有错,我更愿意相信因为这个孩子与众不同,需要倾注更多,而我是被老天认为更合适的人,我们之间有着缘分,所以这一生才相遇,这不是惩戒,而是恩赐。

有一个ASD的孩子的确多了很多艰辛,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不同而不同,就是单纯地爱着他们。而我也没有错过为人父的喜悦,当我牵着小手到处旅行,当我搂着他呼呼大睡,当他跑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当我花费了很多心思教会他一个简单的的东西,我都收获着务必的幸福和快乐,我是那样地爱他,这又怎么会是惩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