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全媒記者 羅瀚 通訊員 王平紅

冬日的陽光如同巨大的升溫爐,給人舒服暢快,中午時分,湖北省監利縣三洲鎮鹽船遊園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光,村民們有的徜徉在幽徑小道,暢談國事家事,有的在石桌上對弈象棋,有的在跳著歡快的廣場舞,兒童們來回追逐嬉戲,好不快活!誰能想到,一年前這裡雜樹叢生,垃圾遍地,村民望而卻步,繞道而行。鹽船村的蝶變是三洲鎮實施灣子林改造、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鏡頭。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三洲鎮地處長江岸邊,有人口40489人,轄10村1社區。由於傍水而居,在這裡生活的人民長期飽受水患之苦,墩臺普遍較高,村旁、水邊、路旁、宅旁生長的擋水灣子村隨處可見,不僅浪費良田,更重要的是影響人居環境,出現與美麗鄉村建設極不協調的畫面。去年三月開始,該縣在全縣範圍內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要求是依託原有的村莊景色,保留原有溝渠塘堰的自然風景,進行修復性綠化和簡易清理修飾,促進村莊綠化美化靚化。三洲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聞訊而動,周密策劃,精心組織,統籌安排,把“打造美麗村莊,靚化生態環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農民增效增收”這一目的,組織工作專班對全鎮各村進行認真摸底,實地研究,細分灣子林類型,對具有相應優勢的村進行改造,著力打造“生態景觀型、生態建設型、小型溼地型、休閒採摘型、文化傳承型”生態公園,怎樣突破建設資金難的瓶頸?鎮採取“項目爭一點,鎮裡籌一點,村裡出一點,愛心老闆捐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700餘萬元。在解決建設資金的同時,該鎮加大村莊環境的配套整治力度,調整造綠思想,在具體實施中,充分發揮統的功能,即統一苗種、統一栽培、統一管理,實施五村連片,形成規模效應和整體效益,對貧困落後的村則從解決生態環境入手,對苗種、資金、人力等方面進行傾斜。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針對環境“髒、亂、差”現象,鎮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城管、土地、公安等相關部門參與的環境整治專班,利用廣播、標語、牆報等方式大張旗鼓宣傳環境整治的目標、意義。另外,各村成立了由老黨員、老幹部、農戶代表參與的環境整治理事會,鎮每年向各村發放1.5萬元專項經費用於“清理門戶”,各村配備了清潔工和垃圾車,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一條龍”環保服務格局。為讓村保潔工作常態化、鎮定期組織人大、政協和黨代表每月以打分形式對各村及街道的保潔工作進行督查評比,健全考核機制,考核評比範圍覆蓋了村、組、街道等整個三洲鎮,使廣大幹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得到了較大提高,鄉風、民風得到根本扭轉,有力促進了生態公園的順利進行。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唐家洲、八一村因地制宜,在新建的村部上做文章,致力改造村部周圍的環境,建起健身廣場,幽徑小道,石凳涼亭,形成一幅秀麗的水墨畫,真正讓這裡成為全村文化娛樂中心,集中活動中心和政策傳播中心。鹽船村塘堰較多,該村在美化,保護上佈景,致力改造民生設施,經過一年的改造,這是亮點紛呈,仿古門樓,小橋流水,飛簷涼亭,讓現代文明與古老文化完美對接,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美的享受。新港村大做古樹,荒河廢灘文章,建起文化走廊,沙坑,涼亭等景點,人們或在散步中飽覽湖光秀色,或坐涼亭休息片刻,盡情釋放疲勞,或在文化走廊中閱讀,享受五千年文明,或在古樹下拍照留影,那個夕陽如輝的傍晚,那個曲徑通幽的公園,讓人留戀往返,心曠神怡。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三洲鎮灣子林 蝶變成生態公園


據悉,截至目前,三洲鎮生態公園建設面積達300餘畝,造綠佈景10處,總投入7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