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將建37個地震監測臺,最長可提前幾十秒預警

昨(30)日,記者從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根據四川省地震局規劃,瀘州將在三區四縣範圍內建設地震監測臺(站)37個,目前已陸續啟動,個別臺站即將建成投用。

根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四川子項目”建設任務要求,到2020年底,四川將建成2003個監測臺站,在全省範圍內實現秒級地震預警,並可在震後數分鐘內快速獲取縣城和鄉鎮的實測地震烈度,快速確定災情分佈等信息。

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瀘州這37個地震監測臺(站)分別是江陽區3個、龍馬潭區1個、納溪區4個、瀘縣3個、合江縣8個、敘永縣9個、古藺縣9個,其中,合江縣已經有4個啟動建設,主要分佈在先灘、白鹿、法王寺、荔江鎮等。目前,位於法王寺鎮的地震監測基準站已完成房屋建設,即將安裝相關設施、設備;白鹿鎮地震監測基本站已完成前期徵地工作、即將開工建設;先灘鎮、荔江鎮的兩個監測點將於2020年陸續啟動建設。

據介紹,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而是通過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安裝大量的地震預警傳感器,監測從地下傳遞到地表的震動,並把這些數據以電波或網絡的形式傳到預警中心,預警中心自動分析這些數據,在震中發生地震但還未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並通過網絡傳至手機、電視和其他的專用終端,向民眾或重大工程發出預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