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只滬深300ETF成立 全市場總數增至16只

隨著泰康滬深300交易性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合同於近日生效,今年以來成立的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增至8只,目前全市場滬深300ETF總數達到16只。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系基金公司有險資配置需求,同類型ETF面臨的同質化競爭壓力較小,但從整個行業來看,ETF市場同質化發行疊加價格戰,競爭日趨加劇,未來更重要的是業務創新以及做好流動性服務。

滬深300ETF增至16只

近日,保險系基金公司——泰康資產發佈泰康滬深300ETF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首發規模71.60億元,認購戶數1977戶,戶均認購規模達到362萬元。這是今年成立的第8只滬深300ETF,目前全市場滬深300ETF總數達到16只。

這8只滬深300ETF合計發行規模160.59億元,其中,除了泰康滬深300ETF,工銀滬深300首發規模也超過50億元,達到68.64億元。

在此前已上市的滬深300ETF中,截至12月27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以387.32億元的規模居首,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規模分別達到303.63億元、250.55億元,位居第二、第三。

作為最重要的寬基指數之一,滬深300指數吸引不少基金公司佈局。在所有指數標的中,跟蹤滬深300的ETF今年發行數量居首。在今年成立的跟蹤其他指數的ETF中,4只跟蹤中證央企創新驅動指數,4只跟蹤中證500指數,還有3只跟蹤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

ETF競爭注重差異化

一位基金經理稱,保險系基金公司發行寬基ETF主要是滿足集團內部保險資金的配置需求,因為有固定需求方,這類型基金公司受同質化發行影響較小,相比之下,其他市場化基金公司在產品佈局時,需要更多考慮差異化競爭。

“與國壽安保、平安基金等其他保險系基金公司類似,保險資金本來就有ETF配置需求,配置自己集團內部的ETF,也可以把管理費留在集團內部,未來隨著保費收入提升,這類ETF規模也會逐漸增加。不過,若想在集團體系之外繼續做大規模,也要考慮流動性等問題。”該基金經理稱。

“ETF發行、運營等成本並不低,同質化競爭正是觸發ETF價格戰的重要因素,而未來ETF發展會朝著Smart Beta的策略方向縱深發展,從粗放工具化階段進入策略指數階段,ETF差異化競爭時代也隨之到來。”一位新近佈局ETF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作為缺乏股東資源的ETF市場新入局者,更希望沿著策略指數方向佈局,抓住Smart Beta帶來的差異發展機會。”

華泰柏瑞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ETF產品線佈局主要從兩個維度考慮。首先是傳統的寬基ETF,寬基ETF是主流品種,具有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發展前景,也是重點發展的產品方向;其次是Smart Beta產品,基於因子投資的策略將滿足機構投資者對指數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未來FOF和年金類產品投資,需要特色更加鮮明的策略類和工具類的產品作為其資產配置的底層投資標的,Smart Beta ETF是能有效對接這塊巨大需求的切入點。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