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在《大明風華》中,解縉作為太子府屬官,可謂是為朱高熾操碎了心。既有給太子朱高熾獻畫之功,更是為了能夠幫助太子,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方打探朱棣的飲食起居、所讀書目。不過最後他還是落得一個被貶謫的下場。

而在聽聞被貶謫後,他自然心有不滿,找到朱高熾,希望太子能夠為自己仗義執言。但太子朱高熾則打破茶杯,讓他明白這其中,君子群而不黨的道理,勸他安然起程。事實上,歷史上的解縉,結局可謂悲慘尤甚,在得罪了朱棣之後,被關押大牢數年,最後更是落得一個被錦衣衛灌醉,被埋入雪堆凍死的結局。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解縉,可謂是才華橫溢,更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洪武二十一年,便高中進士,對於這樣一位年輕才俊而言,可謂是志得意滿;更遑論此時的皇帝朱元璋對他更是恩寵有加,甚至有“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這般父子之語。

可惜的是,此時的解縉卻把恩寵之語當做了傍身之術,一封萬言書、一份《太平十策》直接將朝堂之上的兵部、戶部、吏部得罪,也因為觸動人員眾多,遭到了兵部尚書沈潛的誣告,這也讓朱元璋只得將他貶謫外放。

其實,此時對於解縉而言,朱元璋的貶謫頗有愛才、惜才之意,朝堂之事從來不是黑與白,更多是學會妥協與扯皮,但這一點對於年輕的解縉而言,他恰恰不懂的藏拙,缺乏必要的政治涵養,一旦缺少了朱元璋的庇護,也極易成為群臣攻擊的對象。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在洪武二十四年時,朱元璋便有言語,令他迴歸故里,後十年再來,當大用。可見朱元璋對他的期許之高。在家期間,解縉倒也是並未止步不前,而是堅持修書編纂,不僅校改《元史》,還補寫《宋書》,刪定《禮記》可以說,才華畢顯。

但其實自小接受的儒家影響,解縉無不時刻希冀能夠出仕。1398年,朱元璋去世,他進京弔喪,但又被袁抬誣告,未被起用。幸而在1402年,時任禮部侍郎董倫諫言之下,他才被召回京師,十一月時他已經成為內閣首輔。

當時的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大軍連敗,朱棣連勝,南京城危在旦夕。也正是此時,解縉犯下了機會主義錯誤。作為同鄉,面對皇帝危難,解縉、胡廣、吳溥、王艮既是同期的進士,又是江西老鄉,便聚在一起商議前途。在聚會上,解縉、胡廣慷慨陳詞,號稱要以身殉國,反倒是王艮沉默不語。翌日,解縉、胡廣都在朱棣面前叩頭謝罪,而王艮則選擇以身殉國。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作為文人,在傳統的教育之中氣節一直被當做重中之重。而解縉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對於朱棣這樣一位雖然一樣是不忠不孝起家的皇帝而言,是有著利用價值的。但這種利用價值也僅限於他在位初期,需要以利益來團結朝堂之時。當江山穩固,這樣首鼠兩端、明顯有著政治投機、機會主義的官員無論你是身份才華、不世之功都會淪為棄子。最為人知曉的也當屬明朝末年的洪承疇,當皇太極想要利用你時,連妃子都可以贈予;而當大清王朝,實現了統一,你這樣背主求榮的人又會被列入《貳臣傳》中供人唾棄。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當然,解縉這種選擇並沒有這麼嚴重,靖難之役也只是朱家人的承位權之爭,而這種選擇對於當事人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便是生存權的延續,第二便是短期的風光。解縉獲得的便是此般,在投靠朱棣之後,有才華的解縉隨即被委任為編撰,主修曠世奇書《永樂大典》——一部中國古典百科全書,包含無算,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正是憑藉如此,他又被晉升為內閣首輔。

如果說,此時的解縉能夠在十餘年的仕途中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他或許還能苟活一生。但恰恰就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之下,已經身為內閣首輔的他卻又一次選擇了投機。只不過,這一次他的投機對象是朱高熾,朱棣所最不喜歡的兒子。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我們這裡可以說解縉仗義執言,因為從後來的執政效果來看,明仁宗、明宣宗確實也是一代明君。但忤逆聖意與參與皇家立儲,這已然是朝臣大忌。

當解縉說出"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當解縉說出“好聖孫”之時,他以為他對了,確實他也是猜對了結局,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也都承位,都是明君,但在政治上他卻錯了。

他的話語意味著他得罪了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以及對權利極具掌控欲的朱棣。少了皇帝庇護,多了2個親王政敵,自然等待解縉也只能是貶謫。

大明風華:解縉下場悽慘,為何卻連朱高熾上位後都不為他平反


而當1410年,外放歸京的他再登太子門第,其實此時的結局便已經難以更改了,正如《大明風華》那隻被摔碎的茶杯一般,解縉已經落入了漢王朱高煦的彀中,先是被漢王朱高煦誣陷讒言入獄,而後在入獄5年後,當錦衣衛呈上囚冊,(成祖朱棣)帝見縉姓名曰:“縉猶在耶?”綱遂醉縉酒,埋積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遼東。

這樣的結局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而作為繼任者,當朱高熾上位,他需要的又是何種官員呢?作為守成之君,他需要的不是解縉這般會機會主義的站隊者,而是忠孝之臣,顯然有這政治汙點的解縉並不是,也更不能滿足此時的教化需要,不為他平反,也是因時、因勢的需要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