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于曹丕的评价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大概翻译就是:曹丕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如果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

曹丕身为帝王,从其政绩和文采来说,是历史肯定的,或者按照历史学家马植杰的话说,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然而曹丕为人心胸狭窄,残酷迫害朝廷重臣及同室宗族,致使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司马家族篡权。

正所谓气度决定高度,一个人的胸怀如此之小,曹丕年仅40岁病逝也就不奇怪了。

1、戴陵因劝谏打猎而获罪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曹丕8岁时就学会了骑马射箭,10岁时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曹丕就独自乘马逃脱。

除了文学方面,骑马射箭也是曹丕的爱好,身为曹操嫡子,他也只能将这项爱好转换成打猎。在邺城时,曹操外出征讨并州,曹丕照旧外出打猎,身穿戎服,沉迷于追逐猎杀野鸡、兔子等小动物的乐趣中。结果被当时的老师崔琰一顿教导,曹丕这才脱下戎装、烧掉猎具,而后开始了与兄弟曹植的立嗣之争。

在220年曹丕称帝,无人约束,又开始了自己的爱好——打猎。当时掌管禁军的长水校尉戴陵屡次规劝不应该经常打猎,曹丕因而大怒,戴陵被判减死罪一等,直到曹睿继位,戴陵才复职为将军。

2、杨俊因赞美曹植多一点而被杀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杨俊受到曹操的征辟,历任曲梁县长、丞相掾属、安陵县令、南阳太守、征南军师、魏国中尉。所到之处,均能诚以待民,仁而待物,提携后进。同郡人审固、陈留人卫询本来都是小兵卒,杨俊慧眼识才,提拔并帮助他们,二人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后来审固历任郡守,卫询历任御史、县令。杨俊善于鉴别人物并予以提拔,大都像审固、卫询二人的事一样。

当初,曹植和杨俊的关系很好。曹操还未确立太子,私下里询问百官的意见。杨俊虽然分别谈出曹丕、曹植各自才能资质上的优点,也没有明确说出应该立谁,不该立谁,但赞美曹植的话更多一些,曹丕知道后常常因此而怨恨他。

222年,曹丕驾临宛县,因为市场上没有繁荣安乐的景象,借机将南阳太守杨俊逮捕入狱。尚书仆射司马懿、常侍王象、荀纬等人都为杨俊求情,叩头出血,曹丕仍不肯赦免。杨俊说:“我知罪了。”于是自杀而亡。众人都因为他死得冤枉而痛惜。

3、曹洪因为不借钱被贬为平民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一样,是最早一批跟着曹操起兵的。当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成皋,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其间曹操的坐骑被流失击中,而董卓军追袭甚急,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后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并参与官渡之战、汉中之战,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

当年,曹洪家里相当富有。曹操为司空时,每年发起调查,使本县县令统计官吏的家财。当时谯县县令说:”曹洪的家财可以与公侯之家相比”。曹操便叹道:“我的家财哪比得上曹子廉啊!”

可惜曹洪的性格有些吝啬,年轻的曹丕想向他借钱,但是没有借到。可能是曹洪展示了长辈的身份教训了曹丕一番,也可能曹洪就是有钱不借,曹丕因此而怀恨在心。

226年,曹丕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没收其全部财产并要处死。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出来责怒于曹丕说:“曹洪从沛国起就追随你父亲征战,到现在镇守大梁(今河南开封),立下汗马功劳,不能现在因为这些小事,诛杀功臣。”又对郭皇后说:“假如曹洪今天死了,明天我就让皇帝废了你。”郭皇后无奈,向曹丕痛哭,屡次请求赦免曹洪。曹丕便将曹洪免为庶人,削夺官位、爵号、封邑,成为了无官无爵的平民老百姓。卞太后又为曹洪请言,曹丕于是归还了曹洪的家财。

曹洪是曹魏的功臣,而曹丕如此对待他,当时很多人颇为抱怨。还好曹丕死的早,正月,曹洪被贬为庶人。五月,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食邑千户,赐位特进。

4、鲍勋因为屡次劝谏被打死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鲍勋是济北相鲍信的儿子。当年曹操担任东郡太守之时,鲍信等人把曹操迎为兖州牧。而后在与黄巾军的征伐过程中,曹操陷入重围,鲍信殊死力战,最终掩护曹操突围成功,但自身却战死疆场,时年四十一岁。曹操打败黄巾军后,重金悬赏寻找鲍信的遗体,但没有找到。于是让人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曹操哭着祭奠他。

鲍勋此后受到曹操重用,在职期间,鲍勋刚正不阿、为人正直、经常上表劝谏君王。

鲍勋出任魏郡的西部都尉时,负责维护境内治安。曹丕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被揭发盗窃官布,按律法应当执行死刑(弃市)。曹操当时在老家谯县未归,留守邺城的曹丕多次写亲笔信给鲍勋,希望他私底下能高抬贵手,手下留情。但鲍勋秉公执法,不敢纵容罪犯,还是将所有罪证上呈朝廷。

曹魏建立后,鲍勋又多次为大兴土木、皇帝游猎、征吴等事情而上表劝谏曹丕,但曹丕因为之前的怨恨不再采纳其言,将他贬为治书执法。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有一次曹丕带兵征吴,回来的时候在陈留郡休息。大军刚驻扎下来,营地只是建了矮墙,用营标圈了范围。这时陈留太守孙邕正好来看望好友鲍勋,他想跨过营标走近道,军管刘曜不让他进来,鲍勋看营地还没造好便劝刘曜通融一下让孙邕进了军营。后来刘曜因为犯错出了事,鲍勋提议免去刘曜的职务让他回家,刘曜因此十分不满,便向魏文帝曹丕举报了鲍勋私放孙邕入阵营的事。

曹丕心中窃喜,终于找到了鲍勋的罪证,于是小题大作,命令廷尉治他的罪。廷尉议决:“治罪刑罚,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但三官却以“依法罚金二斤”驳了回去。魏文帝听了以后,生气的说:“鲍勋已经没有活的资格了,你们竟敢还宽纵他!把三官以下全部给我抓起来一同治罪,让他们与鲍勋同处一个牢房。”

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鲍勋的父亲鲍信在曹操时有功劳”,请求赦免鲍勋的罪过。曹丕不许可,为了私怨,派人将鲍勋拷打至死。

鲍勋内心修养行为本来就美好,廉洁而能施舍,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鲍勋被处死后二十日,曹丕就逝世,人人都为鲍勋感到惋惜。

5、曹氏宗族的悲哀

曹丕心胸狭窄,迫害功臣及曹氏宗族,为曹魏灭亡埋下了祸根

曹丕篡汉称帝后,将曹植的忠实支持者丁仪一家满门抄斩,并对曹植严加防范。曹丕碍于母亲卞太后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从安乡侯、鄄城侯到雍丘王,封地的不断改变,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兄弟曹彰,被封为任城王。次年曹彰病逝,儿子曹楷承袭了爵位,转封在中牟县,后又改封到任城县。

兄弟曹据(环夫人所生),徙封为章陵王,同年徙封为义阳王。后曹丕以南方潮湿,环夫人是彭城人,徙封彭城王,又徙封济阴王。224年,又改封为定陶王。

兄弟曹宇(环夫人所生),封都乡侯,后改封鲁阳侯、下邳王、单父王。

兄弟曹林,魏文帝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邺城。

曹丕气度狭小,经过立嗣之争后,变本加厉,对于曹氏宗族势力严厉打压。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监狱。这个政策却为后面曹魏政权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司马家族夺权。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更多请关注“老马识途看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