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式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说起杨烁,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欢乐颂》里面的小包总,迷人的低音炮,带点天真的霸道总裁范儿迷倒了众多女性观众,沉寂了几年没有什么作品,没想到这次在《爸爸去哪儿》里又火了一把,只不过,却是因为骂声。

原本因为“限娃令”,这节目只能低调在芒果TV海外版播出,然而因为杨烁颇受争议的粗暴育儿方式,《爸爸去哪儿》算是高调被曝光了。

节目里的杨烁性子急躁,在教养儿子的方式上,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大家听着有没有觉得很耳熟?这都是“八百年”前父母和祖母那一辈的育儿理念了,可在杨烁这里,却是那么冠冕堂皇甚至值得自豪的事情。

节目开始,刚到达拍摄地,就因为孩子下车时的方位不对,杨烁要求孩子重新走一遍,ok,孩子乖乖听话重走了一遍,没想到杨烁还是不满意,责怪他走得太慢,最后更是突然勃然大怒道:“快点,所有人都在等你啊!”

杨烁式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如果说杨烁这是在给孩子立规矩,还可以理解。

然而最让人诟病的是在选房号环节,杨雨辰想选5号房,杨烁想选1号房,他问孩子:“我觉得1号好,你确定要5号吗?你为什么要选5号?”

当天真可爱的雨辰说5号是自己的幸运数字时,杨烁却说:“可5号不是我的幸运数字啊。”

很不幸,5号营地是离聚集地最远的一个。这下杨烁可抓着把柄了,他边走边挖苦儿子:“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你看这个1号(离营地最近的),是不是我要选的。你要选5号,棒棒哒(鄙视,指责)!”。

这没算完的,孩子已经很明显感到失落和恐惧了,可他全都视而不见,反而接着问:“下次还选5号吗?”

杨雨辰性格温顺,也很懂事,小心翼翼地回答:“下次选择1号。”,然而杨烁的回复却让人愤怒又摸不着头脑:“那下次1号就是最远的(讥笑玩弄脸)。”

这究竟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不满?他甚至用了嘲弄等方式让孩子难堪,还美其名曰:我是个严父,我是为他好。

其实大家有目共睹,杨烁嘴里的“严厉”,就是个幌子,他像个国王一样要求对孩子享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权。

当杨雨辰爬坡吃力,说话大声喘的时候,杨烁不但没有安慰孩子,或者抱着孩子走一段,反而恐吓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不能我让你跑到村口再回来。”

到住址的时候甚至一个劲威胁他:“如果让我比你先踏入门槛,那你就回头从村口再走一遍。”

对于这样的教养方式,杨烁非但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我就是要让他体验一次这件事有多难,如果那个时候我把他抱起来,那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他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有种洋洋得意的自信。

杨烁式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这样的父母,但仅看评论和弹幕就知道:在中国,这样的父母数目非常庞大。

这一幕让很多网友直言想起自己的父母,说这才是:“真正的童年阴影。”

但你能说杨烁不爱孩子吗?好像又很难界定,在他吓唬孩子快速爬梯的时候,又下意识地张开双手护住了孩子。

采访时他也说了:这是我自己的孩子,对他不严厉可以吗,他是个男孩子,我自己家的孩子我能不心疼吗,特别心疼,但是他是个男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男人!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杨烁怕不是对“男子汉”这个词有什么误解吧!

种种迹象说明,杨烁心里还是有孩子的,可他最大的问题,是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为什么杨烁式父母们意识不到自己哪里错了?

因为教养方式,也是会“遗传”的!杨烁也有一个严父,从小就在粗暴权威下长大的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上一代错误的教养方式沿袭了下来。

这种父母我们并不少见,尤其以落后地区教育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更为常见,他们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很多活在底层,艰辛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一个为生活发愁的父母,是没有多余的精力研究育儿的。

而他们生儿育女的动机,也多数不单纯,比如常见的“养儿防老”,“伏地魔”,这类父母在生理上已经长大成人,可他们内在的小孩却还处于巨婴状态,思维逻辑就是:“我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如果我得不到,我要让你们全部人都爽。”。

我们都知道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种状态是“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就具备的心理,这时候的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而巨婴,则是由于在幼儿阶段缺乏正确照顾而导致的心理缺失。出生至6个月大的婴儿都处于"全能自恋"状态,认为所有事情都能够实现、所有需要都能被满足。

但若这些需要无法得到监护者的准确照顾,婴儿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并会演化成一种心理缺失,从而致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再次追求回到"全能自恋"的状态。

杨烁式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成年人的全能自恋非常有杀伤力,我们看到有些人将其他人和万物都当做自己的棋子来对待,可能做到尊重别人,这就是很典型的巨婴心理。

从这个解释上看巨婴父母们还真可怜,毕竟他们也曾经是受害者。可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毫无改变,甚至将伤害和痛苦传递给下一代,,那就是自身问题了。

杨烁式巨婴父母并不少见,因为早期教养的亏欠,他们的情绪感受通常很糟糕,脾气暴躁,容易激惹,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尊重,教养方式粗暴过度,除了我们常见的体罚(比如杨烁怒声呵斥要求孩子回去重走一遍);以及很多人经历过的打骂等行为,更为伤人的则是这类父母带给孩子的精神虐待。

当杨烁对孩子选的房子不满意,而杨雨辰也因为路途太远而走得气喘吁吁时,杨烁说了一句毫无温度的话:“自己选的,自己负责!”;面对孩子做的一件无关紧要无关对错的小事,他只有冷漠指责和恐吓,没有一句安慰和谅解。而当孩子说下次选1号时,杨烁无厘头的那句否定(下次1号是最远的)更让孩子陷入了惊恐和混乱当中。

如果认真分析就能知道,这是杨烁的报复心理在作祟:因为你没听我话,现在出错了,我要惩罚你吓唬你。

杨雨辰会是什么感受?我太懂了!

这一幕唤起了我幼时惊恐又悲伤的记忆,我是留守儿童,有一个同样信奉粗暴教育的奶奶,小时候,因为有次没听她话去沟渠里捡回去世爷爷的遗物(爷爷奶奶关系非常糟糕),不小心把手给摔断了,当我哭着回家告诉她时,她一边咒骂我,一边给我草草包扎了事,其实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手经常三更半夜疼得满脸煞白,而我没有钱,也不能向任何人说起这件事,否则得到的,就是奶奶更多的咒骂和嘲笑。

后来我学会了自己摘草药敷手,才勉强让自己康复,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非常后怕,万一,我的手就这样废了呢?

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多好多,有次跟小伙伴玩时被石头砸了脚指头,整个扁了,疼得钻心,回家以后,我楞是一句话也没说,自己涂点药酒,很久以后才恢复,以至于一直到今天,我的右脚大踇指,都是扁的,可我奶奶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发现。

又比如,我弄丢了习题册,也万不敢张口要求重新买一本,因为害怕招来更多责骂。诸如此类种种,委屈和恐惧充满了整个成长过程。

那么,这些被粗暴教育长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我在高中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差点死去,虽然后来有惊无险地走出来了,但我对奶奶和父母的感情非常复杂,我对他们有爱又有恨,我想爱人,又害怕受伤害,无法安心地爱别人,又没有爱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非常自卑,并且性格跟奶奶如出一辙地急躁不安,后来通过四年的心理学学习,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经历过漫长的非常痛苦的内耗,才终于让自己走了出来。

可那些没有走出来的孩子呢?

巨婴式父母养出的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类叛逆异常,一旦有机会就会立马逃离父母的魔爪;一类则是樊胜美式的过度付出,拼命压抑自己牺牲自己满足父母,期盼以此获得父母的“认同”。

前者虽然逃离,可他们身上带着上一辈留下的粗暴印记,无法好好对待自己,如果没办法在今后的人生认识自我,当他们不懂什么是爱时,当面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则很容易变成跟父母同类的施暴者。

后者性格显得过于温顺,仿佛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长期以往在婚恋关系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容易出问题,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很多人走向抑郁。因为不敢外向攻击,只能转为内向:攻击自己!

对父母来说:你懂不懂爱,比你爱不爱他更重要!

真正的教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之上,是自由的,舒展的,彼此尊重的,如果不能处理好自己本身的问题,那么教养孩子便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杨烁式父母通常会认为自己的教养很优秀,可其实他们的教养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这里面既有原生家庭承袭下来的不安和匮乏,也有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带来的恐惧,一个没有得到足够爱与尊重的孩子,可想而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要比心智健全的孩子吃多吃多少苦 ,而匮乏的爱与理解,让他们心灵扭曲,一方面他们爱着孩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过于骄纵而无法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又嫉恨着孩子能拥有的更好的条件,多种混乱不堪的情绪和教养理念让他们反复无常,也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毕竟匮乏的父母养不出圆满的孩子,因为从未得到,便不懂拥有。

这世上最为可怕的事情是:做父母不用通过考试。

可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能真正懂什么是爱,将上一代的悲痛停止在下一代,如果你从没得到美好的父母之爱,那么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去付出你的爱,让悲伤停止在这一代。

请别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请永远记住:你给他生命,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而非你的玩物和发泄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