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王文治行書跋《唐玄宗鶺鴒頌》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現江蘇鎮江)人。王文治少年時即以文章、書法聞名鄉里,聰慧過人。詩有唐人風範,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王文治工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王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乾隆35年(1770)探花,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與喜用濃墨的劉墉成鮮明對照,其書名與劉墉齊。與姚鼐交往甚密。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並精音律之學。曾隨翰林侍讀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罷歸,自此無意仕進。工書法,以風韻勝。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學。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論書絕句三十首》等,傳世書跡較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以探花官翰林侍讀,出為雲南臨安(今雲南建水縣)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過很多碑刻和對聯。至今滇南一帶尚有他的墨寶遺存,雖只尺中楮,民間亦視為拱璧。王文治學書雖宗“二王”,但對顏真卿卻深懷敬意。他在《論書絕句》中寫道:“曾經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中興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並喜寫顏書內容。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王文治跋《唐玄宗鶺鴒頌》王文治書法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果斷有致。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王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王文治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疏朗空靈,氣格風神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的筆法,堪稱一絕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後改習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王文治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乾淨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從王文治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王文治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將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纖,姿態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的。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亦可作為真偽鑑別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