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练习书法最大忌讳,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忌无目标计划。

我们学书法的主攻方向是什么体,就专精这种书体,如主攻行草,那么就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专研这种书体上,但是还是要兼学其它书体,因为行草书里包涵有楷法、隶法、篆法、草法。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二十年计划要安排好。


第二,忌抄帖。

初学书法不是抄内容,而是要把字写准确。只有准确临摹才能学到范本的精华。草草抄写一百遍,不如认认真真准确临摹十遍。临帖能提高眼的观察能力,脑的分析能力,手的表达能力。


第三,忌知识面窄。

爱好要广泛,因书法涉及的艺术知识面广,应在其它艺术中吸收营养,如音乐、绘画、文学、建筑、摄影.篆刻.根艺、盆景等等。

第四,忌不学理论。

书法理论学透后,能帮助我们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出现一些错误,提高欣赏能力,增加作品内涵。当然还要和书写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第五,忌无恒心毅力。

学书贵在坚持,有句话说得好,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插图为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书法作品。



神韵轩书法


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自2014年起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跟随求泉斋王斌老师学习书法。在此之前,我曾经自学过几年书法,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有幸找到明师指点,终于走上正途。

根据我自己的坎坷经历,我认为书法学习最忌讳的是方法不正确,尤其是笔法不正确,临帖时不是用正确的笔法将字写出来,而是涂描成帖中的样子。

如果笔法不正确,就好比你往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练得越多,错的越深。将来即使遇到明师传授正确的笔法,也要花时间先改掉之前的坏习惯。反之,如果方法正确,即使进步慢一些,那也是在前进。

所以,我真心希望每位热爱书法,或对书法有倾慕之心想要亲近的朋友,都可以掌握正确的笔法,因为这是对你所投入的练习时间的最大公平和回报。


Karen的书法世界


练习书法,我从个人的学习过程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最大的忌讳是打基础的时候,换临摹字体,不能定心。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在最基础的楷书练习时,没有完全领会精髓的时候,变换临摹的字帖。


我开始小学五年级正式学习毛笔书法的时候,参考了欧体、颜体、赵体、柳体,最后我决定选择柳体作为我的基础练习临摹,大概坚持了2年多,上了初中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写的字很好看。经了解,他练习的是庞中华的硬笔书法(钢笔字),那个时候庞中华的字是非常的火。


我受到了动摇,但练习庞中华的字是不可能,我就又分别练习了颜体、欧体、赵体,这样,我的字根就没有扎稳。以后因为读书和工作的原因,没有在坚持练习书法。


现在我的字体,还是有柳体的影子在里面。工作的时候,又不断的学习了卢中南、田英章。


建议,练习书法,选定名家字体,扎根基础,练习至少5年以上。在有了深厚的楷书基础,可以同步练习隶书、篆书。扎根之后,在练习行书、行草。


成长新视点


我可以回答个真实想法吗?我觉得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耐心,因为我爸还有我哥的书法都特别好,但是的话我就很没有耐心去练习和学习这一块。我觉得书法跟钓鱼很像,但需要一个人很静下心来,然后去感受每一个细节,这样的话才能真正的有情感的写出好东西,所以像我这种没有耐心的人的话,就很难有在这一块的突破


湘才艺小白马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宁静致远;让人延年益寿、精神焕发、广见博识。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笔者从30多年的学书经历中,总结出了几个要点,归结如下:



一,只重读帖,不重临摹。

二、读帖不够细,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用笔。



三、临摹不刻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临摹不重视比对,往往“差之毫里,谬之千里”。



五、用笔不够丰富,表现在藏锋、露锋、侧锋、中锋、偏锋、回峰、大小、粗细、长短、正斜、俯仰、向背、浓淡、扁圆、枯涩等方面的处理。

六、行气不够贯通,点画的呼应不够生动。



七、楷书要行化,行草书要楷化,力求生动不呆板!

八、楷书没学好,就急于学行草书,以致于点画、线条的力度不够,缺少神韵和质感!



九、临摹的范本太多,一家没吃透,就临另一家,最后变得事倍功半!

十、重用笔不重结字,或重结字不重用笔。



十一、字体不够规范,“闭门造字”。更有甚者把丑书当成艺术,认为越是别人看不懂的字体,越是高水平的创作!

十二、重实践不重理论,不向古人学习经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不致于偏离方向。



十三、不重视选笔。练习书法一般选择尖、圆、健、挺的善琏湖笔,而且选用狼羊兼毫的毛笔最好!

十四、只重视坐着写小字,不重视站着写大字!

十五、行、草书连笔过多,“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十六、墨色变化不够丰富,加水过多,或者中途蘸墨的次数太多。

十七、收笔过快,点画笔力没有送到位。

十八、只重视字内功夫,不重视字外功夫。字内功夫指的就是书写的技法方面。字外功夫指的是审美能力、道德修养、文学水平等等……



综上所述,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多向古人学习,才能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广州廖成文


练习书法有三大忌讳,这三大忌讳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会碰到的,这三大忌讳分别是:临摹不系统;只临帖不读帖;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临摹不系统

  1. 不临古帖,自己瞎写。或者是今天看到李某某的一幅大字觉得很好,回家就照猫画虎写一通;明天看到赵某某的几个字写的不错,回家又练一通;大后天又看到张某的行草书不错,回家就跟着人家又开始写了起来。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归化,我先学谁的,再学谁的,是临摹今人的还是古人的,心中没有一点谱,太随意了。

  2. 不会选帖,人云亦云。很多人不懂临帖一定要去学习古人的法帖,而是看网上谁出名就去学习谁的字帖。或者是对一个名家缺乏了解,不懂该选哪本字帖,例如赵孟頫的楷书字帖很多,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等,那么要学赵字就要学他最成熟的代表作,这样一来《胆巴碑》和《妙严寺记》就优于《三门记》。

  3. 不懂临摹,只临不摹。很多初学书法的都看不上“摹”,“摹”就是把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描着写。但很多人觉得“摹”有点太LOW,所以只是临帖。其实如果把“摹”和“临”学习的时候结合起来练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4. 急于求成,只是抄帖。很多人学习书法临帖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觉得我对照着写一遍就算是临完了。其实这只是抄帖,不能算是临帖。临帖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一个字直到临的逼真了才算完成,再临下一个,而不是从头到尾抄一遍,也不管写的像不像。

  5. 过于求稳,不求上进。有的人练书法,听到人说“书无百日功”,于是就认为学习书法要“慢慢来”,于是就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每天临帖的时候临一遍要总结一次,写一字要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打破那种“慢慢来”的思想。树立一种“日日有所进,字字有所进”的信念,才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和收获。

临帖不读帖

临帖不读帖,到老一场空。古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先贤的字帖张挂于墙壁间,先看。观察琢磨它的用笔、结构、取势、章法等等。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读帖。学会了读帖,就等于得到了开启书法之门的钥匙。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三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提出:

“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

读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读帖、理解、摹仿,再读帖、理解、摹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所得到的形象是比较具体、确定、深刻的。因而充分运用视觉的作用,对于学习书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虽然手中无笔,但眼和心中却在挥毫。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要对帖有一个清晰而周详的了解,在思想上要对字帖先“临”上几遍,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再来临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笔不慌。

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

学习书法,不是仅仅就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通过学习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

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书法理论对书法的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理论上不去,书艺亦难臻佳境。

例如明代董其昌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他谈论到用笔:

“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谈论到用墨: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礱肥,肥则大恶道矣。”

论神采:

“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

他的理论见解与他清相秀骨空灵淡远的书风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以上学习书法的三大忌讳,在书法的不同阶段,重要性也不同,希望我们学习书法者,真正把书法当作门学问用心去学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播正统书法文化,感谢您的关注。

翰墨今香


书法学习的忌讳很多,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兴趣培养不足。有的强行要求孩子学习,还有就是个人不甚了解,学书法就为了附庸风雅。兴趣是一件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叶公好龙绝对不是真爱。

2,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开始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决心下的很大,但是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甚至想放弃,最后来个虎头蛇尾。很多本来很有激情很有天赋的人就这样放弃了。

3,坚守如一,不思变通。有的朋友开始入门小有成就的时候就沾沾自喜,盲目否定他人,临帖也是一家独大,就万年死守一本帖,不去试验着创作。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可以说没错,毕竟坚持是美好的意志体现,但是这样一来艺术形式就比较单一,常年临习同样的帖还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懒惰。我见有不少人临帖非常像,非常的准,让他写一篇作品就没有了,往日临习帖里面的重要笔法什么都体现不出来,各种败笔缺点都出来了。

4,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这个针对上面第3条而言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所有都懂一点点,不如主打1~2个帖,或者主攻同样风格的字体。其他的帖可以作为学习和取法所用,不然换来换去没有一个拿手的,没有得到每一家的精髓,更谈不上后期的融合了。

5,目光短浅,井底之蛙。有的朋友从来不看展览,也不关心书法艺术的动向。现在网络很方便,各届国展或者其他展览网上都能看到,但是从来不看,认为离自己很远,自己不往展览上靠就离展览越来越远,也得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对比,不知道自己的长短处。

6,缺乏文学涵养。有的“农民书法家”写了一辈子,还是那一手。当然我没有贬低这类朋友,这涉及到一个归宿的问题,年轻拼干劲,中年拼坚持,老年拼学问。

好了朋友们,我个人的学习和理解就这么多,还有很多不足不到的地方, 引用黄山谷诗集一句话“慎勿取我语,亲行乃不迷”。谢谢大家的浏览。(奉上我个人的丑字数张)




E203278026


学习书法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学,第二种是有师傅教,如果是第二种,师傅自然会把你在书法路上容易遇到的一些坑给你提前填好,如若是第一种,那有几点忌讳是一定要记好的:

一:一曝十寒,浅尝即止

书法这条路不谈天赋,不谈财力,谈的是坚持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一曝十寒,浅尝即止,开始时信心百倍,过个半月一年,一点信心被消磨完毕,草草收场,最后虎头蛇尾,很多原本很多本可以在书法领域有很好发展的人,就是这样错过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需要坚持的不仅仅是持续不断的练习,还有我们的临帖,最开始喜欢楷书王羲之,过了几天又喜欢黄庭坚,练个两三月又转投去苏轼,这是万万不可的,虽然我们学习书法,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可每一个大家的书帖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可以通透,即便是同一个书家,不同的字帖所有的笔法,意境也是不同,这有需要自己的选择,有意识的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这里就又涉及到书帖的选择,一般来说,自学者选择书帖的第一原因是因为喜欢,才去练习,这当然很好,给我们书法道路给了一个源动力,在有一定书法基础之后,书帖的选择就不能任凭个人喜好了,要加上前人经验,对自己书法道路的规划等等结合来选择,这点我们后面再讲。

二:自我封闭,埋头苦练

看到这个,大家心里大概都是:“为什么?前面说坚持最重要,现在又说苦练行不通,什么意思”?埋头苦练,就是只把目光心思单单放在现在所学的那一家那一贴上,不去拓展自己的书法知识面,不去学习新的书法技巧,在把某一帖临习的很熟练后,沾沾自喜,不去尝试新的知识,不去创作创新。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艺术形式的单薄,宽度和厚度都不足,故苦练后,需要把我们的目光胸怀都放大放开。

自我封闭,是自学者很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不与外界沟通学习,而是沉醉在一个小圈子里无法自拔。这两点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不与外界沟通学习,不学习书法知识,不看书法展,不和共同喜爱书法的人交流,有这几点,自然而然造成信息封闭,意识封闭,这一点对自学者来说是极不友好的情况。沉醉在一个小圈子里无法自拔,就指的是当地的书协,或者三五爱好书法的好友,每天看似一起讨论交流,其实互相学习,最后写出来的字也是渐渐相似,以上两点,都不可避免的阻碍我们的进步。

三:注重外在,不修“内功”

这个与第一点所说的相对应,在刚开始学习书法时,都是谁写的好看学谁的,所以造成长久都处于“像”的地步,不去探寻字体的内在,例如瘦金体,许许多多人喜欢并去练习这种字体,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停留在对字体外表模仿“像”上面,可以走出来的人,是少之又少。书法中,笔法,笔势,在往后,运笔,书写技巧,哪一个不比“好看的外表”重要,前期打好基础,中后期写出好看的字体是水到渠成,如若一开始就追求外在,不修炼内功,那是生生将自己的上限降低了一截。

学陶艺的人,两年和泥,三年拉坯,为的就是夯实基础,以后才有一飞冲天的积淀。张无忌学习乾坤大挪移,极短的时间就练到了最高层,是因为这之前他已经修炼好了极其深厚的内力,所以一遇到修炼机会,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所以我一定要注意“内功”的修炼学习。


王青山书法


书法学习过程中有不少的忌讳,比如朝三暮四,比如不能坚持等等。那什么是最大的忌讳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学习书法的目的追求不一样,每个人所处的学习阶段不一样。如果要说共性的忌讳,我认为有这么两个:第一是闭门造车,书法艺术是高级的艺术形式,高级的艺术要有高级的认识水平,很多爱好者只知道拿一本字帖在家闷头苦练,认为写多了就是书法家了,岂不知书法根本就不是那回事,书法是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大量书法理论,并大量进行经典作品临习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特的艺术表达的艺术。所以书法认识水平提高的核心是广泛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想当然,更不能闭门造车。我们看到很多爱好者的书法江湖习气重、野路子,主要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面对批评,不愿意花真功夫,连找个老师学学这一步都走不出或者舍不得,你的水平能好吗,你的字能不俗气吗?孙晓云有本书叫《书法有法》,说学书法要有方法。愚认为弄清书法学习的方法不是走捷径而是少走弯路,书法是没有捷径的,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对路提高快点,方法不对也许就走火入魔了,媚俗了。第二是没有自我,唐楷写的好,这是公认的,但是你学唐楷学的再好也不是你自己,艺术是要求新求变的,学了古人的东西转化了才是自己的,照搬照套只是复印机,艺术不是这样玩的。看看历代成名的先贤大师们,哪个是风格一样的?王献之学他父亲字体自创破体,米芾早年集字后创出刷字,王铎遍临诸家草书独树一帜,林散之学习古人自成一家,所以书法学习要精一家、学百家、成自家。



张伟评论


有三,一是见异思迁,二是抄帖,三是临摹过程不比较分析。



书法发展至今有今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着华夏深厚的文化和高度成熟的技法,要想专注的临摹练习一家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如果因各种原因见异思迁,其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学习书法,对书法技法的锻炼,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有无我到有我的过程。切忌临摹一家的过程中见异思迁,畏难而退,一定要坚持不懈,待对书法技法理解了,消化吸收了,成为自己的法,书法自然是水到渠成。然后才能遍阅百家。以免邯郸学步。

二是抄帖问题。学习书法通过临摹经典作品就是要把经典作品的技法变成自己书法的法。临摹练习过程中如果抄题,反复重复自己的错误,那就不是在练字。或许有一些大书法家临摹练习有抄写的情况,他们的做法和我们初学者的基础不同,有经验的书法家的读帖能力不是我们初学者能够做到。他们一眼获得了书法信息量要丰富得多。而我们读帖能力不够,甚至还没有学会读帖。如果看着字帖抄上面的字而不是临摹学习范字的技法和字形。这样的做法就不是临摹学习书法的做法。一天抄一千个字也没有一天通过读帖临摹一个字收效大。因为关注点不同。



三就是临摹过程中不进行比较分析。临摹学习过程中虽然我们临摹前已经通过读帖做了临摹前的准备工作。但在临摹中,由于心手皆生,包括心理环境,笔墨纸砚的不同,或其他原因,往往临摹结果和自己读帖结果乃至原帖范字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比较分析。当然这是针对初学者在临摹单字是采取的办法。如果到了通临阶段,即便如此,在临摹后也要与原帖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做法要一致达到形神俱似惟妙惟肖,并能够背临,然后就可以由入帖到出帖的自由境地了。就是这时候,也不能中段对经典书法作品的临摹。就像吴昌硕,到了晚年,临摹书法过程还有临摹石鼓文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一遍有一遍有的境界的认识。何况我们初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