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時,要求每課時都要有教學反思,你怎麼看?

靜思的長壽花


我說說我對教學反思的看法。

今天白天,連續聽了兩節公開課,第三節評課,我主導的評課是從自評開始的,我發現老師們自評的時候總是在用類似於貶損自己的方式進行。

我在總結髮言的時候告訴老師們,反思不是貶損自己,反思哪裡是拿自己的缺點開涮呢?

人活在世上,的確要有死磕自己的精神境界,但死磕自己未必就要把自己往低處貶。教育教學確實有套路,但套路未必就是千人一面,用課件是好課,不用課件未必就不好,最為關鍵的是要上出自己的風格,要有自己的痕跡,要有自己的特點。

老師們對要自己好一點,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上課,用自己的行動去上課,我不希望任何一個老師看誰的“臉色”上課,每一個老師都是這個世界上獨有的一份子,要將自己的特色發揚光大。更何況我們平時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為的是彼此學習,彼此借鑑,不必有那麼多的壓力,不必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我們所要相互學習的就是彼此的亮點。

上完課,老師們總是會抱著一種愧疚之心來評自己的課,覺得自己這兒不好,那兒也不好的。最為真實的情況是,我聽著各位老師的課,我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我想想,或許是大家平時的壓力太大了,同坐一個辦公室,我跟老師們說,不要動不動就動氣,我們需要學會調節。要不然,一輩子的事業就在一天天的嘆氣中度過,豈不累壞了呢?

我來這裡之後,發現大家都極為敬業,都在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務,而語文老師多半又承擔著班主任的工作,事情難免少不了。

我在和大家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不論是哪一位老師,在自我評價方面都存在著自我貶損的情況,如果是虛情假意的貶低倒還沒有什麼,我所擔心的是真心實意的貶低自己,這才是最糟糕的情況。

實際上,教育教學是一門極為複雜的學問。並不是哪一個說的就有道理,哪一個說的就沒有道理,很多理論的歸納存在著地域的缺陷,也就容易導致某種事實上的偏見。

比如我自己所堅持的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要通過非常複雜的體系來構建的,在一定範圍內必須實現對學生“放”的狀態,這樣就會犧牲掉一些常規的分數——老師監督下所獲得的那部分分數。很明顯,這樣的方式對一個老師的分數收穫是有一定的損失的。然而,我堅持做的結果就是,學生因此而獲得了很珍貴的學習方法,學生獲得了堅持堅持再堅持的寶貴意志力。

現在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幾乎不敢在某個方面特別是成績方面有絲毫的鬆懈,都在拼了命的查缺補漏,有些查缺補漏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從而產生師生對立的情緒狀態,師生之間的溝通已經除了成績之外還是成績。

事實一再證明,不是老師不努力去教,不是學生沒有努力去學習,有些孩子真的是無法將書本知識學到心裡去。我們不敢張口閉口說智商之類的話題,我們不敢確定到底是智商加上情商重要?還是情商加上智商重要?到底是什麼的比重佔得更大一些。

智商是遺傳的嗎?情商是遺傳的嗎?

有些理論鼓吹先天遺傳,有些理論鼓吹後天培養,好像說得都有道理,歸根結底我們不知道的是歸根結底是什麼東東。

我一直都在思考,是不是老師們被某種挫敗感攥住了不放?

這種挫敗感是從什麼時候起攥住我們不放的呢?從讀書時代開始的麼?是不是一種教育的輪迴呢?為什麼這種輪迴總是充斥在我們的教育中呢?

自我貶損是痛苦的,我一直都在評課中告誡老師們不要在反思中自我貶損。這個時代,是個忙忙碌碌的時代,如果自己都不懂的珍視自己來之不易的長處,大家平時都各顧各的,還會有多少人來注意您的優點呢?

請注意,我所說的優點,不是說非得達到驚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一個人的優點,不過就是涓涓細流,小得不能再小,不用心呵護的話,不要說成長,一不小心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我們是不是就要置成熟的理論和大流不顧呢?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一個人要獲得內心的成長,要獲得實力的真正成長,不容易啊!

我們為什麼要團結一致?因為我們需要抱團取暖。我們為什麼要彼此攙扶?因為我們需要彼此的力量來彌補自己的短板。

再三切記,反思不是自我貶損。




李繼明


這個問題,純粹是學校管理問題了,要求每課時都要有反思,也不違反任何規定。有人責問誰定的?學校有權這麼做,為了給點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學校可以這麼做,這麼做也沒有什麼不妥。

不過,筆者還不贊同這樣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有六語形式主義的嫌疑。教學反思是必要的,不是有些外行人認為那樣,完全是多此一舉。教學反思,可以總結經驗教訓,讓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但是,筆者認為,教學反思不一定是寫在教案的後面,而且沒有必要每課時都要寫多少字的反思,這種做法,多半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教學反思,應該是老師的自覺行為。沒有反思的教學行為是不存在的,一名老師教學一定的內容後,必定會在心裡反思一番的,只是,他們沒有寫出來。為何沒有寫出來,這與個人的反思特點相關的。

現在,備課筆記的形式也已經多樣化,但是,我們很多學校,並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還是抱著手寫的教案不放,這是一種落伍的行為。前階段既有一所大學,對上課沒有紙質教案的老師進行了通報和處理。這是有待商榷的。

只要老師備課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備課,都是可以的。有的老師博聞強記,運用現代辦公手段寫了電子教案後,教學重難點及程序安排,已經爛熟於心,何必要去寫什麼紙質教案呢?

教學反思,筆者覺得不用那麼頻繁,一個單元,一個章節,教學下來,對教學有所悟有所得有教訓,總結一下,也就可以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必要強求每一課時都必須寫,必須寫多少字,形式主義可以休矣。


當代師說


我在第一線做過20多年語文教師。後來也做過教學管理工作。

總體上來講,我個人觀點是形式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搞形式主義的一套。具體的講,課還是應該備的,教案還是應該寫的。不過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側重,對教案的檢查,也應該針對各位教師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一來,就給教學管理者(包括學校教務處,市縣教研室),提出一個怎樣根據教師的不同實際,制訂不同備課方案。

個人認為:

(1)上崗3-5年、對教材教過1-2輪的新教師,必須按照要求,完成規定項目內容。

(2)對教過兩輪以上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對象的變化,學科標準(課程標準)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寫出新教案。即所謂:在備學情以及學科前瞻性和探究性方面有所創新。

(3)對一些省區教學能手、省特級教師,則在第二條的基礎上,要求教案在示範性方面有所作為。

總之,我的觀點是,不管新老教師,課還是應該備的,不過應該根據各個教師的不同情況,在詳略方面有所側重。儘管教材變化不大,特別是理科教材。但是,每位老師的教學對象,卻時刻都在變化著,而且,一位優秀的教師,也應該按照本學科前沿知識,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有所調整。



李彬文


每課都要寫反思?誰定的?學校定的。學校為什麼這麼定?無非兩種原因:上面教育管理部門要求的,或者學校根據某個理論自定的。

這個課後反思有無必要?首先我想請各位思索:幹工作的僅僅是教師這一個行業嗎?(不是)別的行業人員不需要成長嗎?(不是)公務員、醫生、工人等是不是每做一件事要預先寫個過程,然後再寫個反思呢?(不是,至少不強制規定)

為什麼教師要天天反思課課反思?這除了教育管理人員通過行政干涉來顯示權力外沒有什麼可以解釋。反思,是有感而發,有感則寫,無感則不寫,可以書面寫,可以心中有,強行要求課課寫,教師有壓迫感,甚至有被奴役感,必然令人生厭,瞎編濫造者有之,照搬照抄者有之。這徒增教師負擔,君不見教師怨聲載道乎?

教學有方,亦教無定法。教學理論,全員掌握;教法,自主選擇,不必一統。特別是留痕類的任務,純粹多餘。我反思,但不必留痕(寫反思)。我改作業,但不必留痕(批改記錄)。……其他的不再多說。

其實,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在不斷地思考,除非睡眠狀態或植物人狀態,每做完一件事,包括每讀一篇文章,甚至每一次與人交談之後,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想或反思,人就是在不斷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反思是生活常態,是自發的,有時也是自覺的。我們不能因為沒寫下來,就認定別人沒有反思。

說白了,統一要求寫課時反思,並不是什麼專業性要求,並不能體現什麼教學內行,它只是教師的額外負擔,具有壓迫性,缺少人性化和靈活性。它把教學行政化,它完全是為了迎合行政檢查的需要。

教育,有時真的有被外行人亂管的味道,教師同行們,您有沒有這種感覺呢?

傳播正能量,促進教學改革,減輕教師負擔。支持我觀點的請不要吝惜您的手指頭,感謝您的點贊或轉發,也恭請批評指正。



百姓茶館話人生


每天寫反思有點形勢主義,一段教學內容完成再寫更有整體性和針對性。我自己經常寫反思教學日誌,把自己的教學過程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包括板書,學生反饋問題,以及各個班教學過程中捕捉到的不同教學方式的調整。好處是下一輪教學我可能記不清楚一些問題難點和重點,這樣我看看教學日誌和反思就知道怎麼備課了。經過幾輪修改和積累,會更加得心應手,特別是像我們開設新課程,更需要寫教學反思。比如我們團隊開設了《影視與西方文化》,我已經教授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收穫,反思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教學對象和教學素材,更好地整合各種資源。特別是有新團隊成員加入,我把自己的教學流程和反思交給他們,他們根據我的記錄,可以馬上上手,有利於團隊建設。


貓咪英語課堂


學校領導檢查老師的課後反思內容,看上去是形式主義,實際上是督促老師要養成課後反思的習慣。即使學校不檢查教師備課本,老師也應當有教學反思內容,學校的這種做法應值得稱讚。



我是一線老師,以前寫教案時也不會寫教學反思內容。每堂課結束後,我都會對上課情況進行總結,分析這堂課的重難點是否突出,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講清楚,學生學習效率怎麼樣,哪些問題還有待老師進一步突破等。我會把這些問題批註在教材的旁邊。在下次講課時,會花五分鐘左右時間集中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回顧總結上一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內容。

長此以往,形成了習慣,平時我的家庭作業很少,就是完成書後的課後練習。我所任教的班級考試成績在片區都是數一數二的,連續五年都被評為優秀教師。我認為是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幫助學生讀懂了教材,突破了重難點,把握住了考點。



有一部分老師也在上課後進行了教學反思,但沒有把反思內容記錄在備課本或者書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過了幾天,記在頭腦中的教學反思又遺忘得差不多了,這樣不利於教育教學。


Lance課堂


這種做法和要求實在是有一些教條和刻板。

教師工作量之所以繁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樣一些華而不實刻板教條的虛工作,佔了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一些學校之所以要求老師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級部門檢查時,有這樣的硬性指標和要求。

二是教學反思是教師教案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教學反思,則這一節教案就不完整。

三是一些學校領導教條的套用“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這一理念,認為讓教師每節課後都寫一篇反思,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寫教學反思是對的沒有錯,寫教學反思是很好的促進和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讓教師寫教學反思並沒有錯。

錯就錯在了,把教學反思狹義化的理解;

錯就錯在了,讓教師每一節課後都寫一篇教學反思。

所謂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一個系統深入的過程,並不是一節課一節課碎片化的反思。

反思的過程,一般通過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敘事、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方式來提高反思的深度和廣度。這樣,不但能夠解決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和發展。

而每一節課要求老師寫一篇教學反思顯然是太過教條,不遵循教育教學客觀規律的。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老師只能疲於應付的去完成任務,根本就談不上教學反思的質量。

這樣的教學反思,只是充了一個數量而已,大多數是大話空話和套話,根本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教學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教學的完善和進一步的提高,也同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案和教學理念,這本身就是一種反思校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更多的是需要教師自覺自主的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學觀念及其教學方式,並不一定每一節課都要寫出來一個什麼所謂的反思。

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進程中,更多的是要激發教師內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如果教師的自覺性,主動性能夠被激發出來,他願意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不斷的修正和矯正,這本身就是一種反思和成長。並不一定教條的要求教師每節課後都寫出一篇反思來,這樣的確有一些勞財傷命,也不一定能收到想要的效果。



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沒有錯,但是要求每一節課後都寫一篇教學反思,的確有些刻板教條了。


教育探微


這東西我經歷過類似情況,就是實習時的工作日報。

你說我一個實習生,有啥可以寫的?每天能幹的有啥?每天晚上回來為了這300字抓耳撓腮的編。

教學反思也是一樣的,每一節課寫一篇?要知道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每堂課可能真的是平平淡淡的教學,又不能最後寫個“正常教學”就結束,非要寫的話,九成以上是編的,浪費時間浪費心思,還不如讓教師好好趁著下課喝杯茶休息休息,準備下一堂課。

如果一定要寫的話,一週一篇我個人認為是最合理的量,教了一週,大大小小總歸有點事情,總會有一點感悟,記下來也不是一件壞事,對以後的教學是有利的


用戶153297980648


我認為,這種要求並非是多餘的。一節課按自己的教學設計寫成了教案,並且按教學方案上完了課,有些人便以為完成了教學任務,以為可以萬事大吉了。這樣的教師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成就,教學能力也不可能有所提高,他的教學成績也不可能超越他人。

本來任何人的教學設計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尤其老師是面對的活生生的學生,面對的是不斷變化著的教學情境。一堂課上下來必定是有得有失。老師應該通過對這節課教學實踐的驗證,進行回顧與反思,找到自已行之有效的最感得意的方法技巧,也應該找到自已的不足之處,並且總結出改進或彌補不足之處的方法。這樣,就會使自已的教學能力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現在有個別不求進取的人連教案都不想寫,更別提什麼“反思”了。但是,我還是要實話實說,寫教後“反思”是老師提高教學能力的必要環節。有人強調教學工作忙,沒有時間寫,你教學工作忙不忙是另外的事,你願不願意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率是你自已的事!


傅天信老師


教學反思,我們學校就要求老師每上完一節課就要在相應的教案後面附上教學反思。我是數學老師,一課時一反思,語文老師是一課一反思。

以前寫教學反思,我真的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寫,也不知道要寫多少字。為了應付學校領導的檢查,每次都是從網上搜,從《鼎尖教案》上找,一學期下來反思“寫”滿了,但大腦一片空白,沒有一點長進。

一次偶然機會,我看了一位優秀教師的反思,才知道教學反思可以寫上課過程中老師自身狀況,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知識接受的程度,也可以寫一節課的成敗,及其改進措施。

有人說寫教學反思就是形式主義的表現形式,我認為這句話不對。老師寫教學反思這是領導逼著老師成長的一種手段,只要每節課後都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一學期、一年之後老師的教學水平、備寫教案的水平肯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有些老師反感寫教學反思是因為老師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及時反思本節課教學的成敗得失。今天不反思,明天忘記了反思,慢慢積累的多了也就不愛反思了,就是硬逼著自己反思,大腦裡面已經沒有了當時上這一節課時的體會和感受了,所以提起筆也是無從下手,只能閉門造車或是到處粘貼複製。這樣的反思是沒有效果的,只是給自己增加了無用的工作量,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