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古上饒城有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南門、西門和北門。以前,東門城牆外是坡度起伏平緩丘地,這片開闊地向東一直綿延至饒北河與玉山水交匯的靈溪,因此古城防禦的重點也放在東門,且駐紮重兵。

隨著時代的變遷,東門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榮的五三大道延伸段至新火車站站前的新城區,且數條寬闊的大道給市民和四方遊客提供了極為便利的交通。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南門古城牆以信江河道為天然屏障,一座浮橋連接水南片區,古稱南門埠頭,也叫南門口。說起南門浮橋,老上饒人還有清晰的印象,浮橋連接的南岸就是現在的上饒市人民醫院。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當年的浮橋既是連通南北兩岸的通道,又是上饒人的親水平臺,每到夏天,這裡的遊人不斷,游泳的、跳水的、垂釣的、洗衣的、納涼的,浮橋成了上饒人清涼世界的風水寶地。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兩岸山水園林景觀的落成,只可惜浮橋被拆除了,讓人少了一份從前的記憶。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今日的贛東北大道繁花綠樹、高樓櫛比、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緊靠贛東北大道的中心廣場公園,2003年進行了新的改造,有綠色的草坪走廊、下沉式的廣場、具有上饒特色的文化牆、悅耳的音樂噴泉、大屏幕的大彩電等設施,但有誰想到,昔日竟是一條臭西濠!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原來,贛東北大道的前身是古城上饒西門城牆下的一條護城河,稱西濠沿(也叫西門口)。古時的西濠水從城北信陽山而下,很清,水裡種著蓮藕,開著蓮花。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後,上饒城人口增多,生活廢水和長年累月垃圾的堆積,西濠水漸漸失去往日的嫵媚,清水變成濁水,西濠變成臭河。1960年人民政府發出號召,全民齊動員,填平了昔日的西濠,修建了現在的贛東北大道和中心廣場公園。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過了信江橋就到了水南街了,至今還保留著一幢明代的官邸——楊時喬府第。民間尊稱“楊天官”,也叫“花大門”這個地名。水南街土生土長的楊時喬於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為官,歷任工部主事、禮部員外郎、吏部左侍郎等職,他在任期間,“拒請喝、謝交流”,夜宿公署,送禮人連門都進不去,從而得罪了一批權貴,後遭奸臣加害,死於非命,好不冤枉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楊時喬逝世後,別無餘財,僅剩一件破舊麻布袍。生前,他還舉己之力拓寬治理了十年九洪的豐溪河。他這種清正廉明、勤為百姓辦事、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現仍在百姓中廣為傳頌。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靈山北路是古上饒城的一個十字路口,路口處有一口大水井,昔日名“大井頭”,文革期間改名文革路,現已複名。

隨著城區建設的加速,大井頭這個十字形的巷道附近已建設為金瓏城了。此口大井,始建於南宋末年,不管饒城氣候如何變化,該井終年不幹涸,且水質清甜,可供全城百姓居民的生活用水,許多城外的百姓也常常來此取水,由於井深水大名聲大,因此得名“大井頭”。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帶湖本沒有路,昔日是上饒城北門外的一片田野。如今的帶湖路與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有關聯,帶湖辛棄疾居上饒的遺址。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冬,42歲的辛棄疾因遭奸臣彈劾而免職,回到上饒城北的帶湖山莊的新居。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帶湖,因形似一條帶而名。大詞人賦閒帶湖,常常到周邊各地雲遊採風,寫出了許多在中國文學史上與日月爭光的千古作品。其中有“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等許多讚美上饒的詞句。1993年帶湖路建成通車,新開帶湖路圓盤處還豎有一尊辛棄疾的塑像,以追憶這位胸懷祖國卻壯志未酬的著名愛國志士和詞人。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昔上饒城北還有一處叫茶山寺的,茶聖陸羽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上饒一中校園是原茶山寺的舊址內。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歷時1200多年的“陸羽泉”至今在上饒一中校園內,保存完好,並修有觀泉亭,亭中豎有陸羽像,供人瞻仰。現以上饒一中為軸心的一條茶聖路已貫通上饒城東西,這對於改善老城區東西向通道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平西堡”建於1935年,系涼亭式方形三層封閉建築物。高約四丈多,跨公路而立,東西各有一扇大門洞穿,大門呈半月形(類似古城門)。內可容一輛卡車通過,第二、三層每面各有跺子和槍眼6個(中間為二機槍眼),東西堡門上方各有一方石額,刻有“平西堡”二字,系國民黨第八軍軍長趙觀濤手書。這是當年國民黨“清鄉”、“剿匪”實施“公路與碉堡”政策的活見證。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作為修建直通橫峰的公路的起點,造此一個高級雕堡以壯聲勢。“西”即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所在方位,“平西”之意在此。1951年,當時的市政府為此專門發佈公告,將堡底公路命名為“解放路”、橫穿公路的小河命名為“解放河”、公路上的橋稱之為“解放橋”,接連幾個以“解放”命名的地標稱呼,很快使“平西堡”淡出,時至今日已經很難找得出幾個知道這段掌故的人了。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河街原是古城外江邊的一帶閒地,隨著無業無房人員的增多,逐漸有人相中了這塊無人管的閒地,陸續蓋起了各種各樣用各種廢舊材料搭成的棚屋,沿江就形成了亂糟糟的棚戶區。打魚的種菜的坑蒙拐騙的乞丐妓女等下層貧民充斥其間。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從1950年開始,歷屆政府幾乎從沒有停止過對河街的清理和建設。首先是拆遷棚戶居民,累計遷走棚戶247戶。接著修築了一條寬34米,長600米的沿河東路。後來投巨資建築了紅石牆體的防洪江堤,徹底切斷了洪水沖刷和城市垃圾進入河道的渠道。經過多年的努力,臨江還開闢出12米寬的綠化帶,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這條綠化帶上佈置了18個形式各異的花壇綠地,稱“十八公園”,內設露天桌、椅、長凳供遊人休憩。至此,河街舊貌徹底消失。於是才有今天如此美麗的濱江大道。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老市政府大院西側的這條南北向的路叫金龍崗路。“金龍崗”這個地名前朝就有,路也存在的,但是這條路的名字當年卻不叫金龍崗路,叫“三府弄”。現金龍崗路是十字型街道,經道南起自中山路,北至五三大道,長度為500米。緯道西起馬皇廟,東接小校場和糧廳巷,長度為250米。可當年為什麼叫三府弄呢?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原來在金龍崗緯道西端靠近馬皇廟處,有一個三府署。《中國曆代職官辭典》解釋:三府,東漢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署的合稱。太尉府掌管軍隊(武事),司徒府掌管戶部(民政),司空府掌管工部(工程建設),這三府職掌的事務延伸到地方就需一個執行機構來實施,也許這就是地方設有三府署的原因。三司各有屬官,按例分道巡察各府、州、縣,因此地方三府署是本省三司在各地的分支衙門。將連通三府署與府衙的這條路取名三府弄的原因,是因為兩者聯繫密切,常有公事往來,行走較多。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從三府弄的位置可以看出:當年老供電局和市檢察院、科情所等地盤和市政府大院是完整的一塊地方,正對南門的這一大塊是府衙,市政府大院的東邊部分是文昌宮和考棚舊址,再往東就是糧廳巷和糧倉了。三府弄與糧廳巷中間的這一大片地是當年上饒內城區的核心區城。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四股頭”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很簡單,由原糧廳巷、貴溪館以及東城的老縣門口、學場門口四股水彙集此而名。老上饒市政府大院東南面的“四股頭”,名稱有點怪。有人說“四股頭”原來叫“蝕骨頭”,那一片是妓女窩,男人在那裡骨頭都要被腐蝕掉。

“四股頭”是長條低窪地,早期住房很少,甚至沒有正經房屋。因為此地不是平地,而是一條大溝直通信江。北邊的金龍崗和東門都比較高,雨水和廢水都向低窪處流來,到四股頭這個地方衝成一條大溝。至今此地地平面仍然低於兩邊街道很多,實際上是早年城區的出水口。至於是不是“蝕骨頭”,沒有確實的證據。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八角塘是上饒市一個古老而又家喻戶曉的地名。上饒市八角塘集貿市場,是一口很大的池塘填平建成的,這塘名叫八角塘。

上饒的這些老地名,你還記得哪幾個?

八角塘是怎樣來的呢?明代首輔大學士夏言於嘉靖23年,在上饒自己府第的白鷗園內開闢了一口八角形的池塘取名八角塘。夏言曾作《七絕·八角塘》:“旁舍新開八角塘,往來身在水雲鄉。綠波勝有西湖意,與客時時泛一航。”詩中洋溢著夏言退隱後泛舟八角塘的悠閒情趣。

據調查一些老年人回憶說,到民國初年,八角塘的範圍大致為:南起現在上饒市總工會家屬宿舍(原為上饒市工人俱樂部舊址),北至今勝利巷,東、西兩側以內,就是現在的上饒市八角塘中心集貿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