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strong>○期刊简介:

《乡村振兴》杂志是由中共四川省委主管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刊物,2019年1月正式创刊。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公开发行期刊,自创刊以来,《乡村振兴》以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的姿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经验推广,内容多次获得有关领导的肯定、圈阅。杂志协办了由四川省委和《求是》杂志社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乡村振兴》杂志已成为乡村振兴管理部门、专家学者、涉农企业和市县、镇村干部的重要参考读本,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欢迎投稿和订阅。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订阅电话:028-80640428.

「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strong>○本期关注|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关键,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西充县争创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以及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符合南充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①西充|乡村振兴“纵横哲学”

驱车行驶在绵延的丘陵之间,会感到有些惊讶。民居炊烟袅袅,园区阡陌相通,一些农人开着旋耕机在田畴间忙碌。尽管已是深秋,但葱郁的翠怕仍不时映入眼帘,让人顿觉置身无边无际的生态之域。“生态”是西充的底色。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如今,有着十余项“国字号”加持的西充县,正以“争当有机农业排头兵、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为方向,继续探索这片土地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②南部|“南部经验”注入新内涵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也要在贫困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那么,在“退出”贫困县后,贫困区域如何在“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方面做好街接与融合呢?“南部经验”又该如何注入新内涵呢?

③蓬安|规划优先 绘就乡村振兴“蓬安蓝图”

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全县面积1334平方公里。作为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和四川省35个农产品生产区之一,蓬安县如何抓住机遇,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更加出彩?答案是:谋定而后动,关键在“谋”。

④阆中|文化振兴 从阆中古城走向乡野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将这座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的古城镌刻在历史文化长廊中。阆中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县级四大古城之一,以巴渝舞、川北灯戏、皮影、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到阆中的人会发现,这片土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了,农旅融合程度也变高了,然而,更可喜的是,农村乡风文明焕然一新,基层党组织越来越强,治理体系越来越有效。究其缘由可能有很多,但有一条不容忽视:长期以来,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担当着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龙头角色,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其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广袤的乡村进行价值输出。这是阆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只有阆中能够做到。

⑤仪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仪陇方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淮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

仪陇县位于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区。长期以来,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得仪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受到阻碍。近年来,当地结合地域特点开展丘陵山地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构建“5321”规代农业农村发展体系,引进外来资源,发展生态经济,谱写了一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仪陇方案”。

⑥营山|振兴路上 看营山如何造“隆起”之势

营山县,地势北高南低,平坝、丘陵、山区兼而有之,以低山、丘陵为主。该县地处巴河、嘉陵江之间,境内无大江大河,是川东北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县。多山,缺水,是多年来制约营山发展的难题。

近年来,营山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获得“2018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营山,这片地处川中隆起地带的县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造就了“隆起”之势。

⑦顺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顺庆模式”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南充市顺庆区始终把农村产权改革作为脱贫攻坚“新引擎”。土地改革“催化剂”、乡村振兴“重头戏”。2018年来,顺庆区全面启动农村产权改革,确定产权单位2373个,成立乡、村产改工作机构294个。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资产量化、登记赋码等重点改制环节,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截至目前,21个村全面完成产改工作,注册芦溪镇、新复乡2家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长远沟村等21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019年7月18日,南充市农村改革现场推进会议在顺庆区召开,其“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的改革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⑧嘉陵|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嘉园”

嘉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近年来,该区以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为抓手,积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努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和“示范村”,加快“五个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朝着建设美丽“嘉园”大步迈进。

⑨高坪|建设美丽高坪 攀登乡村振兴高峰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把牢总抓手,走好特色路,切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扎实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正以一个奋勇争先的“高坪姿态”,勇攀乡村全面振兴的“高峰”。

「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strong>○特稿|近期出台的和土地相关的新政策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

「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strong>○学术研究|多名专家学者在本刊首发最新研究成果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柯倜祖/关于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 中共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文胜/贫困山区乡村如何振兴

★中共贺州市委党校 龚晨 古媛/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析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仙回理族乡为例

★中共道孚县委书记 蒲永峰/对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思考

「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strong>○探索实践|各地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邛崃篇章/惠朝旭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创新破题型 典型引路
——邯山区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马谦杰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嘉善探索/蒋星梅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小柠檬 大产业
——安岳县出“川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中共资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五共联动”新模式把小农户引入大格局/赵燕蓉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资本回流凤归巢绘就乡村新图景/马俊杰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乡村振兴/刘涛

<strong>○他山之石|外国的农业农村发展

★农地改革与日本战后农村城镇化/郭小鹏

★“泡菜危机”引发的韩国农业问题反思/岑伯宁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情况及启示/李桂红


审核:喻娟


「新刊导读」乡村振兴第12期|乡村振兴之“南充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