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50句勵志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中國古代50句勵志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韓非 《韓非子》

2、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韓非 《內儲說上·七術》

3、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 ——韓非

4、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6、花開花落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小窗幽記》

7、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小窗幽記》

8、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幽窗小記》

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10、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中國古代50句勵志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1、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諸葛亮

1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1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1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15、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

【譯文】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16、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孟子》

1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18、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1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不苟》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21、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選自《荀子/勸學》。嘗:嘗經。思:思考。須臾:一會,片刻。【譯文】我曾經整天苦思冥想,還不如我學習一會的收穫大。荀子十分注重學習效率,他勸諫我們要善於學習,掌握學習方法。

2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2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2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譯文:我有三寶,我一直都在持守著它。一個是慈愛,一個是節儉,一個是不出人頭地。

25、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譯文: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慾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難沒有比貪慾必得更為慘痛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常適可而滿足。

26、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如果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裡。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28、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譯文: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愈難過。因此人要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如此方可長久。

29、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曾國藩

中國古代50句勵志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0、家勤則興,人勤則健。——曾國藩

3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32、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曾國藩

33、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曾國藩

34、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曾國藩

35、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恆”。——曾國藩

36、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曾國藩

37、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39、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係和諧為可貴。

4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4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4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人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

4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44、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說話要與自己的地位相稱,否則道理上就講不通。

中國古代50句勵志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5、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4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4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49、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左傳·文公五年》譯: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50、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左傳·閔公元年》

譯: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可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