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祕密

關注[笑薇讀書 ],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生活中,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做決定:早上幾點起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工作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

除了日常瑣碎小事,每隔一段時間還需要做一些重大決定:上哪所大學?和誰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

……

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塑造著我們的生活。

換句話說,你是誰,你將成為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決定。

然而,儘管做決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但卻沒有哪項課程教過我們如何掌握它。

管理學大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斯蒂芬•P•羅賓斯查閱了行為決策方面成千上萬的調查研究,以個人指南性的形式寫成了著作《做出一個好決定》。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在書中,他揭示了影響理性決策的多種干擾因子,並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取決於決策水平。通過控制決策的過程可以控制決策的結果。

01.

理性決策的3個步驟

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憑藉直覺或者經驗做決定,雖然有時候能夠正確決策,但因為決策過程的非理性,很多時候也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不已的決定。

可見,僅憑藉經驗來做決定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嚴謹的邏輯,理性的分析做出的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

正如斯蒂芬所說,理性就是你和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理性決策有3個步驟:

1.確定對你最重要的因素

根據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念、目標和個人喜好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這些因素就是我們決策的依據。

但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不同,即使處境相同的兩個人,也可能做出的完全不同的決定。

比如,就工作和家庭出現矛盾時,有的人認為事業和賺錢更重要,因而選擇工作,有的人覺得親情重要,則會選擇家庭。導致他們做出不同選擇就是不同的價值觀。

2.按照優先次序排列決策要素

做一個重大決定時,我們需要考慮的要素很多,但每個要素的重要性往往不盡相同,我們需要根據每個要素的重要性進行評估,然後列出先後順序,制定備選方案。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比如為了離上班近一些,我準備買房,就買房需要考慮的因素來說,地段是我最在乎的,會優先排到第一位,其次是價格,畢竟我的預算有限,第三是戶型,房間的朝向必須是向南的,第四是周邊配套,方便生活…

3. 理性評估和分析每個備選方案

明確決策要素之後,就要開始選擇符合標準的樓盤了,可以自己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諮詢房產中介,掌握充分的信息之後確定出所有能夠接受的樓盤備選方案。

仔細分析和評估每個備選方案,結合步驟2的標準進行比對,對每個方案進行評分。

比如,按照1-10分的標準,地段我會打8分,價格我會打6分,戶型和配套分別打5分。給每個樓盤方案打個總分,優缺點就一目瞭然了。

最後,得分最高的方案,也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雖然按照這樣的步驟去思考和分析會花一些時間,但當面臨一些影響未來生活質量,甚至改變命運的重大選擇時,為理性決策多花費點時間和心思一定是重要且必要的。

02.

影響理性決策的5種干擾因子

上面的3個步驟是理性決策必經的分析過程,但在理性決策的過程中,我們還會容易受到既有經驗、情緒、思維方式、性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羅賓斯在書中列舉了導致我們無法理性決策的17種傾向和錯誤,以下是我理解和消化後,歸納總結出最典型的5種干擾因子。

1.過度自信

由於知識和對客觀信息掌握的不夠,很多人對結果的預估容易過於樂觀。

研究表明,當人們說他們有65%-70%的信心是正確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只有50%的正確率。而當他們說有100%的把握時,他們只有70%-85%的正確率。

過度自信造成的決策失誤是大多數災難性錯誤的根源。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舉個例子。三國蜀軍大將馬謖熟讀兵書卻街亭失守,恰恰就是由於盲目自信,固執己見,最終導致蜀軍不戰而亂,全軍覆沒,自己也身首異處。

避免過度自信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有過度自信的傾向,其次,對於超出專業範圍的知識尤其要警惕。

最後,運用逆向思維證明自己的預測並不正確。

舉個例子。當我看到一件漂亮的大衣並認為很需要它的時候,我會試圖尋找各種理由來說服自己其實並不是真的需要它。比如,家裡已經有很多大衣,或者這件大衣質量並不太好等打消消費的念頭。

2.錨定效應

大腦會給一開始得到的信息過多的關注,這就是錨定效應。

比如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我們評價一個人往往容易根據首次見面時,對方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和感覺。

再比如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也容易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我們往往會根據對方給出的初次價格判斷它的成本價。但實際上,賣家往往會刻意提高商品的價格,如此我們也就無法判定它的真實底價。

因此,對於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尤其對於那些高得離譜或者低得離譜的價格。

錨定效應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在商業行為中進行談判。

比如,當你是買家的時候,不要過分注重最初的價格,如果是賣家,可以試著通過制定初始價格掌握主動權,從而讓談判圍繞你給出的數字進行,最終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3. 框定偏差

在認識事物時,我們會基於已有的經驗、素養和文化等因素來框定這些問題,導致某些因素被排除在外,製造出思考的盲點而無法客觀看待事物。

舉個例子。當你需要銷售貴重物品,比如房子、藝術品時,如果你告訴對方這是一項投資而非花費來框定客戶的思路時,成交的可能性會更高。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有研究發現:對癌症治療治療結果的表述方式會影響患者的反應。如果告訴肺癌患者,手術後一年內存活的概率是68%,他們就更願意接受手術;

相反,如果告訴他們手術後一年內的死亡率是32%,他們就不太願意接受手術。

再比如,當你要銷售貴重物品,比如藝術品或者黃金首飾時,考慮到是大手筆消費,一般消費者都會比較猶豫,但如果你用"這是一項投資而非花費"來框定客戶的思路時,成交的可能性會更高,因為客戶已經被你"投資"的說法給框定了,並且會找各種信息來證實購買貴重物品是投資而不是消費。

避免框定偏差對決策的影響,關鍵是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注意經常使用的框定,思考它們強化了什麼,弱化了什麼?自己的觀念是否存在盲點?

4. 沉沒陳本

沉沒成本的核心要義: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

很多人都有吃自助餐的經歷,明明已經吃得很飽了,卻還要不停地吃,好像吃得越多就越划算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但其實,由於那些菜和飲品我們已經付了錢,吃多吃少已經和我們無關,它已經是過去的虧損,也就是沉沒成本。

還有些人明明知道目前的戀人並不適合自己,但卻不願意分手,理由往往是"已經在一起這麼久,分了很可惜",或者 "我已投入太多,不能現在退出。"

因為總惦記著沉沒成本,導致無法及時止損,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當前的任何決定都無法糾正過去,所以,既然是已經沉沒的成本,不如勇敢捨棄。

5.自利性偏差

自利性偏差是指我們傾向於把成功歸功於內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把失敗歸咎於外部因素,比如環境或概率事件。

比如,當我們自己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會認為是自己很努力,而當別人考得好的時候卻認為是人家運氣好。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對自己更寬容,對別人更苛刻。

自利性偏差導致我們無法做到理性客觀,克服自利性偏差的關鍵在於提醒自己,我們可能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聰明。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其次,挑戰固有的傾向,當事情進展順利時,多找找客觀原因,問問自己是什麼偶然因素助成的?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問問自己,自己做了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當然,我們無法做到絕對理性,但如果能避開以上5種干擾因子,對其時刻保持警惕,我們將能越來越接近理性。

03.

高效決策的6個建議

為幫助大家提高決策的效率,書中還講到了高效決策的12條建議,根據我的理解和消化最終篩選和總結出其中最有效的6條:

1.明確目標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理性決策就是因為目標不清晰。因為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有的人頻繁跳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異性,結果就是誰看起來都差不多。

理性決策的前提是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比如,很多人糾結是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考公務員,不要聽別人說什麼,關鍵是問問自己你是喜歡安逸還是冒險。當你的目標越清晰的時候,進行權衡也就也容易了。

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不妨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確認目標是否與價值觀一致,你也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2. 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維持現狀也是一種決定,有時候甚至是一種積極的選擇。尤其是當我們情緒高漲、面臨危機、缺乏信息、壓力很大時,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不做決定的情況呢?

首先,意識到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維持現狀也需要付出成本;其次, 經常問問自己為什麼不拋棄眼前的道路,選擇另一條途徑。最後,思考不做選擇的成本。

3.當下的決定會嚴重限制未來的決定

現實中的決定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關聯,環環相扣。比如在哪個城市買房,不僅會決定你的就業選擇,還會影響你未來的神生活。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一個決定在某一時刻無關緊要,但可能會在未來困擾你好多年。

換句話說,今天的選擇是過去選擇的結果。

做決定的時候應該考慮長遠一些,思考可能帶來的後果,將當下的決定與長期的目標聯繫起來。

4. 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要決定中去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需要做的決定很多,但關鍵的決定無非也就那麼幾個。學會區分真正重要的決定,不僅能幫助我們高效決策,更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那麼,什麼樣的決定才是重要的呢?

這取決於它的影響力。一個決定對未來的影響越大,重要性也就越大。

比如讀什麼學校和買什麼衣服相比,前者更為重要。一個影響20年的決定也比影響力只能持續幾個月的決定更重要。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決定中去才是高效決策的關鍵。

5. 給自己的選項不要超過6個

人生中如果權衡太多,很可能變成永遠在做決定,卻最終沒有任何結果。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成功人士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選擇太多不僅會增加決策的難度,還會降低滿意度,帶來更多的遺憾。過於追求完美的人總希望挖盡所有的信息,找到所有的選擇。

但實際上,我們永遠無法得到所有的信息。

羅賓斯建議,將自己的可選擇項控制在6個,或者更少。適當降低期望,避免陷入無盡的尋找和分析之中也是高效決策的關鍵。

6.適當冒險,不過於依賴經驗

過去的成功經驗對於我們做決策有利有弊,一方面,它能幫助我們節省決策的時間,提高決策效率,但另一方面,它也會阻礙我們的限制創造力,導致我們無法做出更優的決策。

因此,在處理常規問題時,我們可以依賴經驗,但面對新的情況,需要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時,我們需要淡化經驗,敢於冒險和突破,才能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04.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人的命運就是由一個個選擇所決定。

所以,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憑空而來的好運氣,你眼裡他人的順風順水,只不過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如果想了解理性決策的真諦,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這本《做出一個好決定》將能為你保駕護航。

作者:笑薇,多平臺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愛讀書,愛寫作,愛旅遊。微信公眾號:笑薇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