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夠超越華為成為中國智能手機上的老大?

林萌很香



筆者認為就小米目前的境況來看,想在手機業務上超越華為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題主應該用更進一步更為貼切。因為目前華為在國產手機領域已經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那麼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華為究竟為什麼能站在國產手機的頂端,然後我們再反思一下小米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超越華為。


華為究竟為什麼能夠坐上國產手機老大的位置?

原因1:重視科研投入,產品具備差異化

華為可以說是目前國產手機領域唯一一個能夠憑藉其產品性能走向高端的國產品牌。和國產其他品牌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是因為華為的產品具備獨特的賣點,用戶願意為了這些特性買單。而這些獨特賣點的背後都是源於華為對於科研的重視以及巨大的投入。目前華為手機有兩個獨特的賣點:“國產芯片”和“拍照”,我們先拿拍照來說吧,華為的投入可謂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和索尼聯合研發新款CMOS(IMX650和IMX600),收購諾基亞算法團隊,和徠卡算法團隊合作等等,這也是國產其他品牌很難做到的。而在芯片領域在國內手機市場更是無人可敵,這個基本已經是共識了,筆者無需多談。


原因2:品牌塑造優勢

華為利用自己的優勢配合一些大的趨勢成功的扛起了“國貨當自強”這面大旗,很好的順應了當前國內消費者的一些心理訴求。可別小看這些軟性的提升,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這些軟性訴求甚至要超過手機本身的硬件差別。


原因3:通信領域所積累的優勢

華為在通信領域的積澱是非常深的,已經有數十年的經驗,並且目前已經儼然是國際第一大通信設備供應商。在通信領域的積澱和成績也會給華為手機帶來獨特的優勢,比如華為手機的信號強度相較於國產其他品牌確實有優勢這主要得益於華為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和優化。而在5G時代,華為的這一優勢將會更加的凸顯。


小米應該怎麼做才能追上華為的腳步呢?

筆者認為有兩點:打造產品獨特的賣點+營造品牌形象

單說在手機領域,小米想要追上華為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產品差異化,擁有獨特的品牌文化和特色,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只會玩營銷玩和所謂性價比。因為性價比並不是什麼特色,只要有錢能投誰都可以做,比如今年的OV兩廠就狠狠的給小米上了一課,從IQOO開始,RealmeX,Z5X,一加7等手機都擁有比小米手機還要突出的性價比。所以小米想要在目前這個市場環境下脫穎而出,必須要持續不斷的打造產品的差異化(就像MIX第一代那樣),然後還有就是要不斷地優化自己的品牌特性,踏踏實實的做產品。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伊評科技


少耍猴,多睡覺,自有在夢中超華為的時候。一個已經定型的企業,戰略、管理、產品都不如人,只有死了重來才有機會戰勝對手;某米從上到下一群忽悠,靠什麼“生死看淡不服就幹”“are you ok”之類的來吸引眼球,可見其企業文化是什麼水平,高管是個什麼格局,更沒有機會超越對手。



葫蘆213


小米的格局有華為那麼 大嗎?戰略的 前瞻性有華為那麼明智嗎?高科技技術的研究,創造性有華為那麼投入嗎?雖然小米也是高科技產品下的品牌公司,可是很多東西和機遇是任何方法都改變不了的。小米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是有名的手機制造商,口卑,科學技術的投入也不小。但是相比華為在這十年之內還是趕不上了。華為研製芯片的海思分公司,佔有世界最多比的5G專利,還有華為的鴻蒙系統等等。都是華為早些年就開始研究的科研成果,在中國甚至世界上沒有一家科技公司能在這麼短時間成功登上世界之嶺。可見華為對未來 科學技術走向的眼光是多麼明智。

小米的手機總體上還是不錯的,要趕上華為我們當然高興!只是道路任重道遠,必須要有十二分的精神,投入比華為還要多的資金,技術力量,人才。才有可能有的一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華為的任正非只佔公司1.4%的利潤,又不是上市公司。小米的雷軍做得到嗎?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勝負分明,沒有可比性。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在華為這裡就是得人心者深得人心。


東方紅635


睡覺前看到這個提問,我也表達下自己的觀點。首先,我說下,我是果粉,立場說清楚,我不站隊小米,也不站隊華為。

說實話,小米當年在13年左右火爆的時候,我記憶深刻,那時候我一個叔叔買了一部1999,那時候給我說小米多好多好,那年我拿的是iPhone5,我叔叔說他的小米便宜功能又多,比我的iPhone5好多了,我叔講這些話時是帶著自豪感的,我叔是50來歲的老師,算中產階級。那時候的小米品牌和調性,是屬於極致性價比,品牌屬性和口碑都算很不錯的,那時候周邊朋友親戚用華為的不多,當年華為的口碑也一般。

19年的今天,我叔已經換成華為mate20 pro,有次還跟我說拍照特別好,我則繼續買了新款iPhone,家人呢,我媽小米8,我爸榮耀手機,我叔的女兒,堂妹買的是新款的mate30,不過我堂妹說她同學買小米或者榮耀的比較多,口碑方面,我叔覺得小米現在走的比較低端,華為走的高端一些,這是長輩的看法,和幾年前對小米看法改變不少。

幾年時間下來,其實小米品牌調性沒往上走,華為爬上高端並且在受眾群裡也站穩腳跟。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我反倒覺得和盧偉冰的對罵沒啥關係,其實很多人並不在乎或者說根本不看網上所謂的評論,所有的產品都是基於定位說話的,價格,質量、品牌才是決定性因素,口水戰只是營銷策略,會有營銷,但沒那麼大。

小米本身是缺乏研發和創新,這導致了它無法品牌溢價,也沒有差異化策略實施的可能性,而華為通過麒麟,通過5g研發,通話美國的制裁,在多個方面把自己品牌的差異性和品牌的格局都提升起來了,加上質量、性能等方面的保障,使得華為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這是華為差異化路線的最終體現而已;而小米,雖然能以性價比立命,也有一批忠誠粉絲,但對於大部分中間群體而言,吸引力越來越低,為何?因為性價比本身就沒有護城河,也極難形成品牌吸引力,對大部分而言,他們可以選擇realme,iqoo,因為他們也便宜,榮耀也不見得多麼貴,這些中間群體的離開,才是導致小米現在銷量下跌的原因。

那小米有破局辦法嗎?從小米品牌策略來看,小米要走高端,性價比要給紅米來做,但路太難,為何?沒差異化技術護身,靠拿著高通CPU,講真,太難,VIVO,OPPO廠子太大,高通可不願意當傻子只優先給小米供貨,這樣,要高端,小米體現不了自己的獨特價值,所以路很難,只能看雷軍有沒啥破局只舉了,否則,以後路會越來越窄!


可可娛記


人家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人家研發的費用就頂小米一年的總收入!研發費用越高帶動的經濟就越高帶動的人才就越多!華為的總員工人數應該不低於18.5萬,科研人員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沒華為失業的人比平果被國家趕出去失業人員多多少倍這我一個婦女不敢說!小米產品是多但都不是小米產品只是小米投資的產品也就是貼牌!兩者一對比一個天一個地


換主了


很遺憾怎樣做都不可能了,連特朗普動用全美國之力都沒有打垮華為,憑一個小米又怎麼可能呢。

自孟晚舟事件以來,華為經歷了美國政府的數波攻擊,抓人,抹黑,恐嚇,禁買,禁賣,經此大難,華為在全球的科技地位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在國內無論是品牌,商譽,輿論上華為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已遠超國內任何一家企業。

而小米只不過是高通安卓體系下的一個傀儡而已,在品牌影響,產品力,核心技術,經銷渠道上連ov都比不過,又如何去挑戰華為,看到這個趨勢,所以小米整個高層都急了,全員kol化,天天在微博上製造熱點,哪怕負面也在所不惜,小米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他背水一戰的決心。

可惜,時也命也,中國目前正處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只有那些不斷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會得到用戶的認可,華為正是其中的代表。而小米一開始的方向就是做一家類似聯想的企業,逆勢而為,一味投機取巧焉能成功?



夜誅oo


目前看很難,小米目前和華為漸行漸遠,而且我認為2019年以來,小米本身的心態發生了嚴重的誤差,所以想要超越華為,真是很難

小米如果想要超越對手,就要承認和對手差距


承認自身的不足是超越對手的前提。我們可以看看華為是怎麼超越小米的。小米在2012和2013年風生水起時,華為剛剛從定製手機的思路轉換為互聯網手機的思路,那時小米無疑在手機設計和思路上都是領先華為的。


華為手機在最初階段無疑是在向小米學習的。我記得那時華為餘承東在微博上公開承認小米的領先,要向小米學習先進的理念,那時的雷軍也欣然回應了。所以在小米意氣風發時,華為是向小米學習的

但是華為是崇尚技術的企業,小米的設計風格和思路固然給了華為很大的啟示,但是華為終端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選擇了向小米的老師蘋果手機學習,向三星學習。這才有了後來的麒麟系列芯片等黑科技。


可以說,不斷的像強者學習就是華為超強者的依據,要學習對手就得先承認和對手的差距。如果小米依然想追上華為,那就得先承認和華為在技術上的差距,再針對這些差距迎頭趕上。

很多差距是靠營銷噱頭補不回來的,而現在的小米高管聚焦靠微博打嘴仗,我覺得看不到趕上的希望。當然,如果小米實際上內地裡在咬緊牙關追趕和華為的技術差距,那麼恭喜小米,超越可期


其次,如果小米要超越華為,就要重視技術


技術永遠是科技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技不如人的企業,很有可能說倒就倒,例如曾經的手機霸主NOKIA手機。做組裝企業一時爽,長久以來是沒有前途的,畢竟你能組裝,別人也可以

舉個例子,小米和華為的筆記本,很容易在時尚筆記本領域就超越了聯想這個老牌筆記本大廠。所以,靠組裝來超越,是不可能的。這點小米做的非常不好,研發投入很少,ODM率達到75%,遠不如隔壁的OPPO和VIVO


OPPO和VIVO雖然沒有核心的芯片,但是在手機某些領域的積累可以說排在了世界前列,比如攝像頭、快充技術或者屏下指紋技術。過去人人都說OV是山寨起家,但是人家現在實實在在在研究一些技術,很多技術都是OV首先商用,市場也證明了這點

反觀小米,有一句話說的挺好,所有黑科技都不是小米先用,小米的套路是友商使用新技術就是友商不成熟,技術成熟了自己再使用新技術就是極致性價比。這是一個很壞的思路,這樣固然手機便宜,不過也失去了科技產品領先科技的意義,得不償失


所以,小米如果想超越華為,其次就要一定要重視研發,重視技術,敢於使用新技術。我們可以看到,世界領先的手機大廠,都是由自己的技術的,要麼是芯片、要麼是系統。華為即使不提麒麟芯片,手機本身由很多其他芯片也都是自研的

最後,小米要求想超越華為,必須要停止現在這種營銷模式


自2019年以來,小米的營銷都是走的微博營銷,小米高管紛紛開啟懟人模式,這種模式毫無疑問起到了蹭熱點的效果,也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但是確是非常差的主意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物極必反。在新產品發佈時和友商做個對比無可厚非,如果把這個作為一個日常活動就很容易招致反感。畢竟處心積慮在想著怎麼打擊友商,又如何能聚焦自己的技術呢?最好的營銷不是懟來懟去,自己的產品科技領先才是最好的手段


結論

我非常喜歡小米為發燒而生這句話,希望小米可以真正走回技術路線,不要只在微博上為熱點而生


IT老菜鳥


"怎麼樣做″?小米只有單單做智能手機並且獨立自主地研發出獨有的相關科技,才能超越華為、成為老大。

昨晚看到中國半導體聯盟和南方都市報分別發佈的同一消息,小米又向安凱微電子(廣州)做了投資,後者是一家為物聯網智能硬件提供核心芯片的芯片設計企業,認為小米"似乎″還要做智能手機芯片,並提到雷軍在今年8月26日稱,在過去兩年裡,小米投資了12家智能製造和半導體芯片產業,在過去的兩個月已經有3家在科創板上市。

投資就是投資,不是自研科技,在核心科技研發上走這條路不合適。

小米年齡小小,已經是世界500強公司之一,是有超越華為、成為智能手機老大機會的,儘管必須努力幾十年,比如再過23年,那時,現今32歲的華為已是55歲大齡,任正非肯定已退休,雷軍才73歲,比現在的任正非還年輕,儘管跟餘承東一樣年紀。

雷軍,也親口說過要做全球手機第一名。

小米若想超越、當頭,應當大量投入、自主研發,以改變依賴於人的形象,從而建立高端手機系列,與中低端有機結合、實行全端出擊,以改變單一依靠性價比的形象,並且,不懟任何友商,以改變不專注做自己的形象。

這3個形象全改變了,就是全新的小米,在中國百名最受讚賞公司中將排名靠前,並保持穩中有進,口碑日隆。剛剛,小米已經在今年的該排名榜上跌出了前十。

除了以上的3個改變,最有效也最斷然、最決絕的辦法就是專注於做智能手機,即單單致力於做成智能手機的高科技企業,專業性的,獨做、死磕智能手機業務,專心致志、矢志不渝,成為營收和利潤的唯一來源,並把利潤做大,不再同時又替外企打工。

如此,則有望成為智能手機相關專利、核心專利的擁有者,實現與友商互授互換。

為了讓智能手機成為唯一的業務,必須長期不再做智能家居等其它業務,不再被詬病為雜貨鋪或低端化的生態鏈、多元化。

也需改變到處搞投資的打法,投資得來的技術不單是小米自家的,不是小米自主和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只出資不出人嘛。

單純投資,連聯合研發都不算,過去小米加入的松果電子才是,因此,把澎湃S1芯片說成是自研的才不算離譜。

長期不做非智能手機業務,不是短期、暫時的權宜之計,至少23年,這是專心做專業性智能手機以佔據老大位置的現實和未來需要,更是固有之義、應有標誌,分心、分力、分財、分人地多域涉足、多線出擊,以小米當前和可預期將來的實力將不堪承受,直接的結果便是什麼都不突出、優異,產品只能停留在中低端、性價比,紅米手機日漸銷售低迷,做高端小米手機的宏願將幾成紙上談兵,連O、V都超越不了,何況華為。

小米,沒自研出多少技術,也沒掙來多少錢,到處撒小錢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年紀才9歲,幼小,500強只是因為營收,卻又不是主要為智能手機的營收,還被認為手機僅僅是小米模式前端的1個支撐點而已,只是小米集團的業務之一,更多的是依靠物聯網技術lot平臺的搭建,才成就了最年輕小米的世界五百強。如果一直這麼樣做,手機怎麼可能超越華為、成為老大?!

只有在由於專心而做成了專業專一地做智能手機的高科技企業時,才有了超越華為手機進而成為智能手機老大的可能。一步一步來為宜,硬件為先,其它的往後排,形成一元化業務格局,符合小米的實際。

等到成為了老大時再做非智能手機業務也不遲,而且是正當時,小米那時的科技積澱深厚、技術高新領先、產品口碑上佳、市場佔有廣大,並且經濟實力雄厚,團隊規模和實力也已經更上層樓,其它業務再開展起來,就是基於高起點了,高開、高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只不過,我說專業地做、唯一地做智能手機,小米不可能這樣做。


肇俊武


首先,抨擊一下: ”愛國=用華為”營銷,令人作嘔。憑什麼大眾愛國就要買一傢俬營企業的產品?這種宣傳營銷論調讓人反胃作嘔。也是這種營銷,讓我對華為反感。

小米一直紮紮實實做產品,但小米華為之間有一些共同點: 很多常規技術,會被拿出來起一些高大上的名字作為噱頭。

現在行業前四的廠商,其實都在紮紮實實做產品。華為憑”美國技術封鎖”這一地緣政治優勢,迅速打響了”麒麟”這一技術並不超前的芯片。

長遠來看,隨著華為不斷被過度曝光,一個以賺錢為目的企業,”用手機愛國論”必會被討伐(智商稅)。但小米似乎已拿不出什麼有突破性的新意讓雷總來”吹噓”了。

目前華為優勢明顯,但誰輸誰贏,倒也未必。


神秘先生1


應該說從目前的整體佈局來看的話,小米無論怎麼做都很難超越華為甚至於小米和OPPO vivo之間的競爭,都會處於下風狀態,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首先我們說華為的佈局其實不是一個小米所能比拼的,甚至於10個小米可能也無法撼動華為的整體地位,原因就在於每年超過上千億元的研發資金是國內研發費用從第2名到第9名之和還多。

相比來看,小米在過去一年的研發費用只有40多億人民幣,華為對比來說是1200億,即便這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投資在手機領域,也大概維持在了四五百億人民幣,這完全是10個小米的狀態。

而雷軍所謂的研發資金過多,其實是企業的研發效率低下,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言論,原因就在於華為其實在研發上面已經有很多技術專利的積累,這其中只不過有一部分技術專利還不夠成熟,並不能夠應用在移動終端產品上。

但一旦這些東西成熟之後,其實就會造成華為技術領先優勢以及黑科技亮點的爆發。

與此同時我們說小米目前唯一可以做到的,其實就是超過OPPO和vivo作為國產第2名的地位但這個其實要求也挺高的,首先我們說OPPO和vivo作為傳統的廠商,其實在通信領域的積累也是比較多的,而且線下的渠道是OPPO和vivo的制勝法寶,在這一點上小米很難是直接能夠超過OPPO和vivo。

其次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OPPO和vivo也不見得比小米少。不過在核心芯片以及半導體領域的研發,目前OPPO和vivo做的是比較少,所以這是小米的一個機會,如果能夠把澎湃芯片徹底做成功,至少能夠在中端產品上有所突破的話,那麼其實對於小米的戰略地位來說,是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的。

而澎湃芯片給小米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戰略地位,更是品牌影響我們說,大眾一直對小米存在著非常大的偏見,原因就在於所謂的供應鏈模式,即便我們說不是誰走供應鏈模式都能成功,但至少大眾是不認可這個模式的,源自於我們對核心技術的追求,小米如果能夠在澎湃芯片上突破的話,那麼品牌的影響力包括品牌的價值,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國產第二。

所以小米目前應該想的事情是,如何穩固自己的地位,同時衝擊國產第二,而不是超越華為,這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