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單的工作都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

用戶6653925996


我一朋友在基層事業單位,閒談時,經常抱怨工作壓力大。

春節期間,專門抽時間談了談,覺得工作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責過濫。現在動不動就問責。不問責不體現不了權威。“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根線”。把問責當成督促工作落實的“萬能藥方”。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掉下來。

二、檢查過多。各種花樣來一番:督導、督查、調研、檢查、評估、評價。不同時段有不同標準,不同級別有不同標準,不同批次的人也有不同的標準。精力都消耗在反覆整改中。

三、材料過多。為了體現重視程度,為了體現工作量,要求處處留痕,從籌備到推進到結束,通知、方案、臺賬、進度、總結,每一項都得留著,每個步驟都得有痕跡。

一上班就面臨著”三多“,心情自然好不了哪裡去?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工作,不是為了興趣而工作,更多得是為了迎合上級。

起的比雞早!乾的比雞累!睡的比雞晚!

這也許是真實寫照吧!!


草木心2019


1、時逢機構改革,職能劃轉,人員轉隸,工作千頭萬緒。

2、上級檢查重留痕、重督導、重考核、重追責。

3、群眾訴求多元化,處理來信來訪問題增多,且涉及多頭管理、不易調度。

4、上級安排的工作通常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標準越來越高,要求日趨規範,編制嚴重不足。

5、扶貧攻堅任務繁重、“亞歷山大”。

6、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輿情反應迅速、傳播廣泛,應急處理突發事件增多。

7、個別地區幹部調動頻繁,工作人員需要快速適應履新領導的工作思路和招法。

8、理論學習不深不透不繫統,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木秀瑜林


確實,現在體制內工作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於基層工作單位來說,更是如此。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任務多,任務重,任務緊

為了讓工作人員有所作為,不同部門制訂了不同的績效考核標準。一同學還說,有時候任務就如雪花般飄下。忙得頭昏腦漲,所謂的雙休根本不存在。

做得好不好,很難評判。但是量有沒有達到,肉眼可見。於是有了一系列數據化的目標,只能馬不停地地一個個去完成。這樣一來,工作量自然增加,壓力也越來越大。

遇到上級來視察工作,下面的人更是忙個不停。缺少的文字材料,要一一補上。市容市貌,也得立即派人做好工作。

有的,為了能儘早完成,還設置了截止時間。時間緊,任務重。不管是提高效率還是自己熬夜加班,都得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二、事情千頭萬緒

行政單位也好,事業單位也罷,事情千頭萬緒。做好領導安排的工作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與各方面的關係。

面對群眾上訪,面對輿情,面對兄弟單位,都是既要做好“面子”,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更要做好“裡子”,解決好實際問題,做出反饋。事後,得上傳下達,做好總結工作。

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心得、思想彙報要寫。再加上,為了確實提高應對各式各樣突發事件的能力,還得定期進行演練。再加上網絡化時代,常常是下午開完會,寫好會議紀要,還得寫個稿子,發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

這樣下來,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許多工作,卻不可避免。

三、一部分人仍處於閒散狀態,未能適應

雖然工作內容增加了不少,但一部分人仍處於閒散狀態,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徒然感嘆壓力大,不堪重負。

不僅工作完成得不好,還容易出差錯。這給別的員工造成了麻煩,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題。

另外,體制造就了一部分定製化人才,隨著事業單位等的改革,這些人員面對別的工作,可能措手不及,造成手忙腳亂的局面。

四、隨著改革,縮減了一部分人員

近年來,隨著各地的陸續改革,縮減了一部分人員。尤其是勞務派遣制員工,按規定縮減到比例內。人員雖然減少,但要做的事並沒有隨著減少,自然就感覺任務多,壓力大。


何況,改革期間,一切還有待調整,自然沒有那麼得心應手。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犁蕉


這確實是現在各個單位的一個現狀,以前單位只有二三十人的時候,工作一樣順利開展,而現在單位一兩百人,大家還天天說忙,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現在的工作和以前確實不一樣。

工作狀態上,以前過完年,雖然國家規定是正月初七就要上班,但不少單位直到正月十五以後才進入工作狀態,而現在很多單位初七上班就開始忙得不可開交。

工作內容上,現在任務的分工更加細緻,各個部門都會派出人員進駐行政服務中心,通過窗口直接為群眾服務,同時接受監督和投訴;工作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比如以前部門的信息工作只需要搞好網站就行,現在發展出了微信、微博、頭條等,這些都是需要有人去管理的。

工作要求上,現在各級的巡視對領導的壓力不少,領導在工作上的要求也自然變得更高,同時隨著網絡的發展,群眾的監督也更加有力,因此讓公職人員工作上不能有一絲鬆懈。

其次,各種考核的增加

有個領導曾經說過,現在的職能部門和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樣,三天兩頭地要麼被上級部門考核,要麼去考核下級部門。大量的工作時間都用在了考核上面,而考核就代表著巨大的工作量,特別對於普通幹部來說,加班加點地準備相關的材料、PPT和各種報表是很正常的,而這些東西中的一大部分很有可能最後根本沒有人看。

最後,工作壓力不均

任何地方和單位都存在著這種情況,一些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而一些人卻可以悠哉聊天。特別是一些老幹部臨近退休年齡,工作不會做也不願意學,領導也叫不動,又不能開除,於是單位裡年輕人只能一個頂兩個人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網上很多公務員喊著工作累,確實目前公務員中特別是基層鄉鎮幹部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維穩、扶貧、拆遷等各項工作如同大山一樣壓著,一不小心還會被問責,因此每年離職的人數也不少。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讓我想起了一句笑話: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讓你多幹事,績效考核就是讓你少拿工資

現在很多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都在進行管理變革,然後變革的結果,還真就是上面那句話描述的那樣。

人力資源管理是讓你多幹事

外部環境是日益複雜的,這就逼迫著各單位在分工和執行方面有更多的要求。

舉個例子,老早以前,互聯網大家都很陌生;現在呢,微博、頭條、抖音……各種渠道和平臺其實都需要人去打理。

活能不越來越多嗎?

行政單位又多半是對公的,面向老百姓服務,老百姓的各方面意識也越來越強,動不動就監督,這不壓力就越來越大嘛。

所以,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

我相信這方面基層工作者尤其有體會。

績效考核就是讓你少拿工資

績效考核是個好東西呀。

尤其是對於管理者而言,大棒一揮,你該幹嘛就幹嘛去。

不幹?

行啊,績效獎金可就沒了!

你說苦逼不苦逼。

其實績效考核本來確實是個好東西。

但是,如果沒有和薪酬激勵相掛鉤,並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

相反,使得人的積極性降低,怨聲載道。


馮起升


我只說一條,沒有成本意識。幹一件事,有多少經費,是開始定好的。後來加任務,提新要求,然而經費沒有變多,也缺乏另外的支持。一般是以行政手段推進,即崗位職責裡的“其他交辦事項”,實則是消耗了行政潛力。

我在基層的一個感受就是,很多任務通過會議和文件就下來了,完全不管怎麼落實;更多任務通過QQ和電話就來了,有的還是違規的;我們往下佈置,根本佈置不下去,求爺爺告奶奶好歹是完成了,然後沒有任何後續。

這是渠道出了問題。要麼給政策,要麼給錢,事情才好辦啊。這不是耍橫,因為錢也沒落個人身上。這是講規矩,事情應該這麼辦。

現在這些問題,隨著經濟增長和工資增加,而被默默完成了,被掩蓋了,以後遲早暴露出來。不是基層吃不了苦,我可以保證本職崗位不出問題,出問題了我擔責。但換了別人呢?而且吃苦的人後來吃灰,就沒人願意吃苦了。我怕哪天工作崩了,領導還不知道為什麼。這於國無益啊!

這個是我流量最高的回答了,借地宣傳一下我的小說副業:山河代序,在起點發表。


denghande


不知市級以上是不是這種狀況,但是區縣以下確實如此。之所以壓力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

(一)工作標準越來越高。作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體會最深,比如同樣是開一個內部的一般性的會議,原先可能就是準備一下會場、通知一下人員、負責一下記錄就行了,但是現在還要打會標、擺座籤、印日程、寫簡報等等,非常規範。原先會計、出納可以一人兼任,現在不僅不行,而且單位內部機關、工會、支部三者都需要單設賬戶,都要設置會計和出納。

(二)工作範圍越來越寬。比如原先沒有農村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這些工作,這些工作都是隨著國家發展水平提高必然帶來的新任務。

(三)工作程序越來越繁。比如組織部,在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提拔任用一個幹部要經歷大小二十多個程序。在項目建設上也同樣如此。

(四)工作節奏越來越快。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話電視會議、工作微信群、工作QQ群、無紙化辦公等快捷工作方式也隨之而來成為常態,工作節奏加快。


槳再手


不要一棒子打死一船人!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只是基層人員的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了而已!中高層人員的工作,其實越來越少,壓力越來越小了!


單位的潛規則

既然叫單位,說明是吃公家飯的。像外企民企這些的,從來不叫單位,就叫公司!吃公交飯的,明顯是和在民企外企這些不同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潛規則,而公認的潛規則有三個:


1、上面不忙下面忙

如果你在單位,還感覺天天很忙,一會兒要寫這個材料,一會兒要應付那個檢查,一會兒要開會,一會兒一堆領導指揮你幹這幹那。這隻能說明,你還處在食物鏈的最底層。任務層層傳達,工作層層下壓,這是單位的最大特徵。基層忙那是很正常的!


企業就有點不一樣,企業裡每個崗位都各司其職,有非常明確的分工和權責,領導也要完成自己的特定工作。動不動把任務壓下去,自己卻閒著的領導著實不多,企業如果有這樣的領導,老闆早就把他裁掉了。一句話,在企業,領導也得加班!


企業裡一般不養閒人,可單位裡就不同了,單位就是養閒人的,而最閒的人就是領導,一般單位裡的領導只要具備兩項本事就可以了,第一就是向上溝通,第二就是向下玩人,至於幹工作,呵呵,讓下面的人忙就是了,自己有空去檢查檢查就行!


2、越忙其實越沒用!

單位的第二個潛規則,非常有意思,那就是越忙的人,反而是越得不到升職加薪的人,越得不到晉升的人,也就是領導眼裡認為越沒用的人!這個奇葩邏輯,在企業裡沒那麼明顯,但在單位裡,實在是都快變成明規則了!


因為在單位裡工作,向上晉升和工作量關係不大,而是和一些比較虛的能力相關,比如向上溝通能力(就是背景關係這些)。所以,那些有前途的人,都是平時閒著,僅僅在有可能露面的項目出現時,才會忙起來。


單位職場作為職場的特殊分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領導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而領導說你行的理由卻一般不是工作,因為領導自己不怎麼工作,但你如果不工作忙碌,領導則可能直接說你不行!真是兩難!


3、任何由頭皆洗牌

單位最喜歡做的,就是一會兒結構調整,一會兒績效改革,一會兒組織革新,一會兒模式轉換,一會兒開啟新前程,一會兒打造新勢頭……,總之,理由多到爆,但你只要細心,就會發現,這些都是由頭而已!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藉此由頭進行洗牌!你會發現,不管怎麼調整,總有些人還是不幹活,依然活的很滋潤;而有些人每次調整後,都比以前更忙了,甚至工作量翻倍的上漲,一個人幹三四個人的活都是常事!


所有人把工作忙,歸根到工作量增多的,都是職場裡的小白!那不是工作量增多了,而是你的工作量增多了而已,如果全體人員的工作量都翻倍,你放心,自然會招新人過來的。不招新人,那就是有人工作量增多,有人減少,總體其實沒怎麼變!


單位依然輕鬆

我知道肯定會有很多在單位工作的跳起來,大吼大叫說我都快累死了,我一個人幹四五個人的工作,我都好幾個周沒休息了。你怎麼說我輕鬆?是的!單位裡的工作在整個職場而言,的確是比較輕鬆的工作。


最敢叫累的,應該是在民企工作的,尤其是利潤相對微博的民企,那才是真正的沒白天沒黑夜,關鍵是還沒保障,沒保障懂嗎?就是幹完活工資能不能發下來都不知道,甚至連五險一金都是沒有的或者各種剋扣的。


在單位工作,就目前而言,福利待遇尚可,相對穩定,休息相對還是有保障的!當然基層的人員會比較慘一些,但相對於廣大的民企職場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如果你覺得比民企還累,那或許是因為你沒在民企工作過。


所以,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越來越累,壓力越來越大;主要是基層人員越來越累,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也要注意,最累的絕對不是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單位已經算是職場裡相對不累的了!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根本原因是制度不健全,人治,來一個搞一套,換一個換一套。

第二,科技發展,電腦,網絡,現在竟然微信等app都成了幫兇,以前上邊那幫拍腦袋定乾坤的人頂多要個人數,電腦來了就要姓名,職務,男女,婚否,籍貫,面貌……,一張大表,甚至好幾個附表,就開個計劃生育動員大會。

三,誰都不鳥誰,同級部門絕不溝通,要啥都是向下問,下面的對口憑個人關係到別的口去要資料,還經常不全面,然後捱罵。機關越大越笑得假。

四,上面拍腦袋的經常拍出些完全沒有可行性的方案,估計還覺得自己好有才,還要抓落實,要來檢查,下面的敢說啥,紅頭文件都下來了,造,補,編,演……不要時間不要精力啊。

五,上邊打架,下面遭殃,一個文件改四五十稿,幾個章子跑四五十趟……有本事自己去他們辦公室罵他啊!

發下牢騷,不必當真。


垂天之雲


首先,“隆雄談職場”認為,工作壓力大不大,關鍵看領導,領導要求高,工作壓力就大;領導要求低,工作壓力就小。另外,看員工自己,員工自己責任心強,工作壓力就大;責任心不強,工作壓力就小。

其次,現在有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隆雄談職場”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工作要求更加細化。經濟社會在不斷髮展,黨和國家對幹部的要求不斷提高,新事物層出不窮,工作方式也要相應的變化。總體來說,工作方式、工作質量、工作透明度、工作效率比以前要求更高、更具體、更細化。

2.問責主義盛行氾濫。有的單位,奉行問責主義至上,動輒問責,問責氾濫,人人在工作上提心吊膽,想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幹好,而是如何做不被問責,缺乏正向激勵幹部的方式方法,對幹部職工有利的政策不及時落實到位,對問責這把尚方寶劍倒是能運用自如。

3.能上能下有待落實。單位的活,應該是大家的事,由大家來做。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單位,有的人忙得要死,有的人閒得要死,正印證了那句話,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主要原因是單位領導不能推進能上能下政策的具體落實,沒有充分調動單位人力資源,還總是抱怨人少事多。在職務、職稱級別方面能上不能下,影響幹部工作積極性。比如有的人,即使不幹活了,還享受高職務、高職稱待遇,導致一部分幹部人浮於事,只想憑高職務、高職稱領取高工資,不願意在工作上有所付出,這部分人工資待遇最高,事情卻幹得最少。你說,活路不幹,拿高職務、高職稱享受高待遇,又沒有退休,出工不出力,掛帥不出徵,不影響別人的工作積極性嗎?

4.工作職責劃分不清。有的工作,需要很多單位配合才能抓好,有許多成員單位,正如此,恰恰沒有釐清工作職責,出現了成員單位幹牽頭單位活路的怪現象。牽頭單位擬定一個工作方案、計劃,也要求成員單位擬定一個工作方案、計劃,難道不是多此一舉?令人氣憤的是,本是牽頭單位的活路,牽頭單位還要對各成員單位進行考核,難道不搞笑?

5.各種檢查評比氾濫。八項規定出臺後,有的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天天大吃大喝了,工作漸漸步入正軌,老百姓都說,現在去某某單位辦事,能找到人了,這確實是好事,是好現象。但人多事少,又想要出工作成績,只能一天想方設法搞各種檢查、評比,出現了三分之一的人幹,三分之一的人看,三分之一的人提意見的現象。下面幹事的人不配和好點,還要被處理,你說壓力大不大?有的單位或地方工作不抓日常,喜歡搞各種創建活動,把各種創建納入評比、年度考核,壓力自然就來了。

最後,“隆雄談職場”認為,解決以上問題,要做到以正向激勵為主,問責處理為輔;檢查工作以指導改進工作為主,提出批評為輔;工作責任以牽頭單位為主,成員單位為輔;要解決職務級別、職稱能上不能下的問題,不幹了就要下;以工作結果為導向,切忌對工作過程吹毛求疵,步步痕跡管理,不要對同一個工作,不同級別的人來指導,都以為只有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確的,不懂得尊重幹活的人,今天這個表格為準,明天那個表格為準,讓基層無所適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