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在过去一周,美国市场无惧弹劾事件,继续新高,伴随这个过程,美国市场ETF也高歌猛进,净流入达到了惊人的516.99亿美元,打破了2018年3月曾经创下的周流入450亿美元的记录。凭借本周战绩,美国市场ETF总量也正式站上4.4万亿美元的规模。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从具体品类来看,可谓美股类ETF驱动的多点开花,365亿美元流入到美股ETF中,国际股票类ETF也有超90亿美元流入,美国固收类ETF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净流入47亿美元。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具体到净流入的ETF来看,贝莱德对本周的ETF净流入爆发可谓做出了杰出贡献,前十包揽七只,前三只贝莱德的ETF就累积拿下了92亿美元。这三只ETF分别为:标普500价值股基金IVE净流入42.69亿美元,标普500成长股基金IVW净流入32.87亿美元,美国核心价值股基金IUSV净流入16.46亿美元,它们都并非最流行的ETF,看起来得到了贝莱德的营销推广,难道也是年末冲业绩?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不过纵观本周净流入前十的ETF,你会发现Value频繁出现,即所谓的价值股ETF突然受到青睐,要知道本轮美国大牛市,价值股是最被动的了。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将IVE和标普500指数的IVV相比,近10年差了40多个点,劣势明显,而在今年从完全收益来看,IVE比IVV略高,价值投资也再度吸引了部分投资者。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而从本周净流入前十的两只标普500价值股ETF来看,表现差异很清楚,近五年表现,IVW明显优于RPG。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资金流出方面,道富的四只板块ETF位居前列,金融(XLF)、能源(XLE)都是当下市场环境表现并不出众的产品,而公共事业板块(XLU)偏防御,目前市场环境下也并不讨喜。

今年全球市场的出色体现在各类投资品种上,包括前两年被认为风险较大的新兴市场债券,无论是政府债,还是公司债,基于美元发行的债券还是很受欢迎的,这种追捧甚至延伸到了垃圾债(高收益率债券)。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从新兴市场垃圾债来看,今年将突破2017年的前高,而其中增长最快的正是图中由中国、韩国、蒙古构成的所谓北亚地区,而其中以中国市场居多,占去了新兴市场今年高收益率债券1184亿美元的近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垃圾债的阶段性高点都在全球市场向上,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时期,比如2013年、2017年和今年。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从收益率也可以看出端倪,这里再提示一个常识,对于债券收益率来说,收益率越低,说明其价格相对上升,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今年年初,从以美元发行的债券来看,新兴市场垃圾债收益率超过8%,亚洲市场垃圾债更是达到10%,但是此后都持续下降。如今,亚洲美元计价的垃圾债收益率依然高达7.6%,而就中国市场来说,尽管国内有若干起违约事件,但是相对其它市场来说风险相对还是可控的,所以海外投资者为了更高的收益率,也乐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当然,除了违约风险,伴随市场环境的价格波动更是需要注意的,就如2017年到2018年快速的风险偏好切换,高收益率债券的反应也将非常激烈。

而在投资工具方面,新兴市场高收益率债ETF的代表品种是贝莱德发行的EMHY,费率0.5%,规模3.55亿美元,近12个月的收益率高达6.98%,而今年以来其完全收益率达到了12.52%,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也有6.43%,整体还算不错。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不过从持有的债券成分来看,这只ETF仓位的60%还是公司债,评级上确实B级占比较高达到了42%,收益收益率相对依然较高。不过,这只ETF持有的债券高达516只,前十大债券占比也不过8%,所以其面对的风险也主要是市场系统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还是可控的。

如果你更想投资新兴市场公司高收益率债券,那么VanEck发行的HYEM可以考虑,其仓位中近89%为企业高收益率债券,这只ETF的规模也和EMHY相当,今年以来的收益也几乎一样。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理论上,这只ETF持有的债券信用等级甚至更高一些,近7成在BB级别,其持有的债券总量也超过了600只。

全球投资谈:太猛!美ETF一周净流入超500亿美元

从市场波动来看,不考虑股息,仅从两只新兴市场垃圾债ETF的股价走势来看,在2018年,都是一个下行态势,这与美国中长期债基金IEF走势对比很明显,所以同是债券,何为真正的避险品种,投资者也需要掂量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