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杨先生是云南省某地州一名普通职员,妻子离世早,他含辛茹苦抚养女儿,生活的重担让他无暇喘息,女儿和这个家,是他内心最温暖的牵挂和港湾。他和女儿的生活简单而平静,2014年9月杨先生因“咳嗽、呼吸困难”到云南省肿瘤医院内一科就诊,CT检查发现右肺包块,经肺部包块穿刺后于2015年1月确诊为右肺下叶低分化腺癌伴左肺转移(cT3N2M1 IV期),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个小家的平静。在女儿的鼓励下,杨先生开始积极接受抗肿瘤治疗。

「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行三周期NP方案化疗,一周期TP方案化疗,疗效评价为SD;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行“右侧肺部包块、纵隔淋巴结”放疗,疗效达PR。肿瘤的缩小让彼时的杨先生和女儿稍感欣慰,两个人继续相互鼓励着,要同病魔持续抗争下去。2015年9月,杨先生开始服用埃克替尼,一个月后复查,疗效评价PD,疾病进展的遗憾面前,杨先生依然抱有抗争肿瘤的信心,于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再次接受AP化疗方案2周期,不幸的是,疗效评价仍为PD。经过前面的治疗,肿瘤依然肆虐,让杨先生万念俱灰,心感无力。懂事乖巧的女儿看到父亲被病情折磨,心疼不已,坚强的她一直鼓励着父亲不要放弃。

「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想要多牵着女儿的手,多陪伴着女儿,多些时间守护自己温暖的家,杨先生又重燃斗志,竭尽全力寻找抗击肿瘤的一线希望。经过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各项检查结果,沈教授组织科室医生讨论后建议他入组云南省肿瘤医院董坚教授牵头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ⅡB期临床试验”。通过医护人员对临床试验的耐心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后,杨先生毫不犹豫同意加入。

在这为时不短的茫茫抗癌路途中,几乎无路可走的绝壁上,能够有机会参加新药临床试验治疗,杨先生内心再次坚定了继续守护他和女儿温暖的家的愿望,哪怕只是一小段时光,对杨先生和女儿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经过评估,杨先生各项条件均符合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于是开始加入临床试验。

「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揭盲后,毫无悬念的得知杨先生被随机到试验组,也就是说杨先生是于2015年12月28日开始口服安罗替尼,每天12mg,连续两周停一周。治疗期间复查病情稳定,肿瘤得到有效控制(SD),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大有提高,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有时还和女儿一起做一些轻松的家务,至第20个周期结束(2017年2月27日)疗效评价达到PR(图3-1和3-2)。在经历前几次病情进展的打击后,这样的治疗效果让这个小家如沐阳光般的欣喜。

「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仿佛黑夜中远处一盏微弱的灯光已经愈发光亮,肿瘤缩小让杨先生怀揣着更大的信心,一如既往的坚持定期随访。从2015年12月底服药到2017年5月,杨先生已经服药长达24个周期,疾病持续稳定达16个月,满怀感激的他说:“我有这么好的疗效真的很幸运,衷心感谢参与临床研究的所有医务人员,感谢命运让我遇见善良的你们。”遗憾的是,2017年5月22日,杨先生服用安罗替尼第25个周期时,随访发现病灶有增大,病情进展,一般情况及精神状况也逐渐下降,两月后他永远离开了那个牵挂的家。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怀感恩的杨先生也特意要求家属一定要替他感谢医院临床试验团队为他的治疗过程付出的所有努力,让他在拥有了抗癌旅途中比别人更多的精彩。

「抗癌故事」灯火阑珊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是抗癌最好的老师

“每一位患者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同病魔斗争的力量也让我们充满着斗志。虽然我们的诊治不能让所有肿瘤患者康复,但我们可以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这样也给我们最大的心灵慰藉”,30余年致力于恶性肿瘤医院主任教授感叹说。虽然杨先生最终病情进展,离我们而去,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在经历多种治疗方案后入组安罗替尼临床试验收获长达16个月的PFS,总生存达30个月,已是相当了不起。期待着安罗替尼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守护灯火阑珊处愈发光亮的希望。

其实癌症也并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学的治疗与合理有效的康复,带瘤生存几年,几十年都不是难事,康复乐园自98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康复,更肿瘤康复资讯,请关注“康复乐园肿瘤防控”公众号平台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