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每到週末,通往各大商場門口的路總會堵車。


一輛輛等候在路邊的私家車上,背書包戴眼鏡的學生們行色匆匆,出入於各個課外班。


擁堵最嚴重的銀網中心,同時也是課外機構的大本營。

這裡駐紮著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高思、傑睿等數十家機構,上百間教室,幾百張課桌。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讓孩子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急切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揮手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

然而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專家表示,培養“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在一次記者採訪中,一位小朋友就說:“是爸爸媽媽希望我去美國,所以給我報了英語課程。”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或許孩子還沒到學英語的年齡,或許還沒培養出興趣,但盲目攀比的父母們,根本不管這些。

表姐家小侄子最近就多了一個象棋興趣班,而原因只是,班裡有個小朋友報了象棋班而已。


用表姐的話說就是:“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習,自己家孩子無所事事,那可不行!”

在教育孩子上,無數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


但他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作家葉萱說: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


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幼兒教育,是3-6歲孩子的教育,在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教學方式,以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礎的生活能力為目標。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國家在《幼兒園管理條例》和《綱要》中也一再強調:學前教育為3-6歲兒童,遊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也就是說,孩子上早教課、上親子班、上幼兒園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學」,而是為了「玩」。

讓兩三歲的孩子讀拼音、學漢字、做算數,不僅違背了學前教育理念,更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這也是很多公立幼兒園,拒絕教小學化知識的最主要原因。


1、孩子過早被灌輸知識,扼殺的不只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國外兒童心理研究院,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簡潔語言描述一幅畫,請兩組孩子同時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來作畫。


一組上接受過幼兒園超前學習,一組沒上過幼兒園。

兩週後,教授再次重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

結果,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作和上次幾乎一模一樣,但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作卻與上次截然不同。

實驗結果很明顯:孩子越早接觸超前學習,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的磨損和消耗就越大。

過早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懂了更多的規矩,卻失去了未來的多種可能。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2、孩子超前學習的危害,將在小學二年級後爆發


教育專家也曾指出:

超前學習,雖然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成績比別人優秀。但孩子上課容易因已經學會了,而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容易養成聽講不專注的不良習慣。


等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如果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糟糕。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作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熱愛學習,我們應該用學習的樂趣去誘惑孩子,而不是用學習的枯燥,去強迫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玩耍比學習重要;

體驗比思考重要;戶外比室內重要;

示範比說教重要;家庭比學校重要。


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長的樹,我們不能只盼望這棵樹早點開花結果,要多看看孩子這棵樹的樹幹、樹枝和樹葉。


如果我們的眼光侷限於開花結果,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教育孩子僅僅停留在「餵養」和「督學」上,那樣成長出來的孩子,可能優秀,卻可能不健康。

唯有孩子的內心枝強葉茂,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甘甜的果。


教育專家:為什麼我建議你6歲前彆著急給孩子報早班

別急著給孩子灌輸所謂的知識,別急著催促孩子長大,如果條件允許,請陪孩子多走一段路,多看一處景,這些才是最滋養孩子生命的原始力量。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而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或許就是讓孩子一切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