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要說這個冬天最火的電視劇,非《慶餘年》莫屬了,絲毫不亞於《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的熱度,甚至還“誘使”某兩視頻網站開了“超前點播”的創舉。

除了被吹爆的喜劇梗,劇情線,老戲骨,演技在線等原因之外,《慶餘年》之所以能夠同時頂著“限古令”和“限穿越”的風聲,在一眾同時段古裝劇之間脫穎而出,更是因為兩個不可或缺,卻鮮有人提的元素,以及它們背後的兩個男人。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慶餘年》

貓膩的解構和情懷

第一個因素,好故事。作為一部網文大IP電視劇,原著小說是電視劇的起點,其質量更是劇作優質的前提條件。

網絡文學一向被貼著“小白”、“快餐”、“無腦”的標籤,美其名曰“幻想文學”。不可否認,很多網絡小說的文學性不堪入目,網絡小說作者更是幾乎沒有門檻的一個行業。

但真正能夠成為大神的作者,都有著他們的閃光點,特別是他們筆下的新世界,人物和劇情。“書蟲”史航就曾直言,看網絡小說也是讀書,不乏一些網絡小說作者比嚴肅文學作者更有家國情懷,特別是歷史類作者。

《慶餘年》原著作者貓膩就是如此。不僅在讀者心中,即使是在網絡大神作者圈內,他一樣是大神級的存在。根據他作品改編的《擇天記》和《將夜》,都是大製作,大卡司的劇作,僅從影視行業對他的青睞,就可見他的出眾。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貓膩本人

貓膩的成功不僅是因為他的資歷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還因為他創作的人物和劇情背後的思想深度。

以範閒的母親葉輕眉為例,在小說中,貓膩幾乎沒有對於她的正面描寫,可她的身影卻時刻籠罩著慶國乃至整個大陸。即使是在電視劇裡,誰能想到一個只活在臺詞裡的人物會成為一條熱搜?

葉輕眉之所以被討論,是因為她的神秘。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範閒至今所有的開掛和金手指,都是起源於葉輕眉,都是因為站在慶國經濟、權力、武道塔尖上的男人們對她的愛慕。

而這個發明了玻璃、肥皂的民間科學家,這個一手創立慶國經濟、監察兩大國家機器的“穿越第一人”,卻只是一個活在過去,不曾出面的女子。

這份神秘背後,是貓膩對穿越文套路老梗的解構,直接讓主角穿越到一個高中化學知識無用武之地的古裝世界,戲謔而反轉。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電視劇開頭彩蛋:神秘的“葉”姓教授

葉輕眉之所以被喜歡,是因為她的迷人。葉輕眉刻在監察院外的石碑上的話,是貓膩借鑑了日本動漫《十二國記》里人物的初敕,而編劇用“人人如龍”隱去了最直接、最精華且最犯忌的最一句話:

我希望慶國的國民,每一位都能成為王,都能成為統治被稱為“自己”這塊領土的,獨一無二的王。

這是葉輕眉試圖傳遞的價值觀,是造福世人的大愛,是挑戰王權,與世界為敵的勇氣,是葉輕眉的理想國。借用範閒的話,何其宏大的誓願,何其艱難的夢想,同時又多麼令人著迷。

這份迷人背後,是貓膩對封建等級社會的思考,當一個現代人穿越到過去,能否用“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教化世人,改變世界?而葉輕眉最後功高震主,舉世皆敵,徒為他人做嫁衣的下場,大概是貓膩對真實歷史中,超越時代太多的偉人們的註腳,對他們悲慘結局的悲憤。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電視劇裡改編後的葉輕眉宣言節選

不僅僅是葉輕眉和範閒,《慶餘年》裡很多人物背後,都有著貓膩對人性、對世事的思考。

長公主不瘋狂不成魔的痴情與執著,慶帝運籌帷幄之中的帝王心術和絕情,王啟年油滑算計中的底線和情義,都十分深刻,立體。史航就把陳萍萍之死評為網絡小說中最令他感動的一幕,可見陳萍萍這個人物對史航的觸動之深。

即便是主角範閒的名字,除了“犯嫌”的諧音梗之外,更高度概括了範閒犯嫌的一生。重活一世,只想好好活著的範閒,卻被主角光環打中,金錢,內庫,監察院,郡主老,文壇詩仙,扶龍之功,爭著搶著送上門來。

別人窮盡一生去追求的金錢,權力,美色,地位,聲名,他卻唾手可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自然就有了郭寶坤、太子、長公主等敵人的覬覦。這就貓膩真正想寫的“犯嫌”的範閒,是他對範閒存在的設計和解構,是他對人性善妒的思考和喟嘆。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範閒與長公主的糾葛

如今觀眾們的觀影水平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挑剔,只需要撒狗血,玩套路就能賣座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只有真正有講究、有衝突、有思想的用心劇作才扛得起熱度。

十年前的貓膩用他沉甸甸的四百萬字,戲說現代科技和古裝武道的碰撞,講盡權謀智鬥和人間真情的糾葛。正是貓膩十年前的對細節的講究,對人物的挖掘,對劇情的雕琢,才開啟了今日《慶餘年》口碑收視的齊飛之路。

這也在提醒所有創作者,不管在什麼時候,雖然會有被餡餅砸中的幸運兒,但真正用心求質的作者早晚會發光,不會蒙塵。

王倦的加戲和調整

第二個因素,講好故事。把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最大挑戰是劇本創作,優質的劇本是拍好電視劇的必要條件。

此次《慶餘年》的編劇王倦的資歷和功力都是為業界稱道的。王倦是一個真正會講故事的編劇,他的劇本一向是以邏輯縝密,劇情燒腦為人樂道。

編劇王倦是真正會講故事的人,他已播出的16部編劇作品裡,就有8部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佳作。比如冷門高分的《舞樂傳奇》(8.8分),電視機時代的經典《木府風雲》(8.4分),今年的零宣發黑馬《大宋少年志》(8.2分)。

王倦最擅長的是,攫取隻言片語為靈感,描繪出一段動人心絃的傳奇故事。王倦在近期在一次採訪中談及《慶餘年》,他卻聲稱這次的改編會堅持跟著原著的主線走。想必對於一向天馬行空的他來說,《慶餘年》的改編應是一大挑戰,過程更少不了痛與快樂吧。而今,看著他交出的作品,他必能自傲地說,他成功了。

王倦改編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把握住了原著和創作的平衡,始終恰到好處地對原著進行加戲和調整,精準到位,見好就收。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成功在《舞樂傳奇》中給自己加戲的王倦(居中)

王倦的加戲,是在保留小說人物性格和發展的同時,恰如其分地增加了戲劇元素,使得電視劇更具趣味性。

範閒身上的很多喜劇色彩就是王倦的改編,弱化了小說裡範閒“賤賤的笑”背後的腹黑麵,但又沒有影響他少年老成的心性。

特別是範閒和範建第一次談人生談理想的戲,原著裡只是一段關於範閒處境的沉重而簡短的對話,在王倦增加了關於玻璃和肥皂的對話之後,多了幾分詼諧幽默,又延續了貓膩對穿越套路的反轉解構,成了電視劇版的經典片段之一,可以說是神來之筆了。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範閒父子談民間科學——肥皂

王倦的調整,是在不失主線劇情的同時,激化人物的矛盾衝突,增加影視的戲劇張力。

一些原著黨不滿於他刪去了小說裡的重要情節,對此王倦解釋道,他只是把它們轉移了,可能會集中在後面的劇集裡,構建一個小高潮。就像搭積木,還是那些積木,不多不少,只是最後成型不一樣了,但對於影視創作來說,更好了。

比如範閒出城踏青找太平別院的戲份,就完全展示了王倦的實力,除了能鬧騰,加喜劇,他還能玩權謀。

王倦直接把小說裡談情說愛的一次避暑,改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智斗大戲,提前地把太子、二皇子、林相和範閒之間的矛盾集中爆發,更是把皇帝直接放在太平別院裡,草蛇灰線,埋下伏筆。堪稱二集封神的改編,足以折服原著黨了。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王倦對滕梓荊的調整

雖然貓膩已經算是網文界的驕傲了,但三四百萬字的小說裡,還是有著一些網絡小說常為人詬病的缺點和快餐式內容。王倦不僅要抓住原著的靈魂,還需要斟酌,需要有所側重,需要刪減,需要增加影視元素。最終能夠交出《慶餘年》這樣的答卷,王倦實屬不易,且不負盛名。

影視和小說,並列於“七大藝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即使是改編的劇本,和小說相比,依舊有著他們各自不同的魅力,無法取代。正如畢加索對畫作意境的解讀,如果用話能夠表達出來,那他何必要畫出來。

小說影視化就成了編劇在戴著鐐銬​跳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敘事體系的融合。最考驗編劇功力的,就在於原著內容和自己創作之間的取捨和協調。優秀改編作品的高明之處,是在保留小說靈魂的同時,用具象畫面的編排加強矛盾,昇華主題。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加了更多喜劇元素的範思轍

同樣是貓膩的作品,在製作和演員旗鼓相當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創意和立意都更加優質的《將夜》,卻沒有《慶餘年》的熱度和話題,很大的原因就在於編劇的改編質量。

近幾年來,改編自小說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撲街的同樣越來越多,他們的編劇都需要多多學習王倦加戲和調整背後的平衡。

​最好的相遇

如今,影視成了大眾日常娛樂的主流,國產電視劇的數量與日俱增,可真正優質的作品數量,卻一日不如一日,只看豆瓣評分,十之八九的高分佳作都是十年前的作品了,更別說和日劇美劇相比了,就連一向被人吐槽的韓劇,都早已脫胎換骨,佳作頻出了。

不缺資本,不缺製作,不缺演員,卻依舊出不了優質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影視作品創作的內核——好故事和講好故事,不夠優秀,甚至是濫竽充數。

影視作為“第七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集體的創作,編劇,導演,演員,服化道,拍攝,配音,剪輯,缺一不可。

《慶餘年》的成功離不開製作投入的支持,離不開導演孫皓的統籌帷幄,少不了青年演員和老戲骨的演技,離不開劇組所有人員的盡責,但原著小說和改編劇本是一切的基礎,更是畫龍點睛之筆,這兩點同樣缺一不可。

正如未曾在劇中出現的葉輕眉,她的成功塑造,幾乎是起於貓膩,終於王倦。貓膩寫下了好人物,王倦延續了她的神秘,講好了人物,這才有了葉輕眉的熱搜。

《慶餘年》幕後推手:不讓葉輕眉出面,卻把她送上熱搜的兩個男人

葉輕眉上了微博熱搜

貓膩和王倦的相遇,是他們彼此的幸運,7分故事遇到8分編劇,造就了9分佳作。只希望這樣的相遇越來越多,希望越來越多的國劇是個好故事,又能講好故事。

據說《慶餘年》共有三季,如今第一季已經過半,希望不要爛尾,為下一季留點念想。順便說一句,不支持超前點播,但堅決擁護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