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700多名基層幹部“趕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通訊員 豐興漢 張東林

專家教授傳理論、支部書記講經驗、現場出題搞測試......

12月20日上午,在唐河縣唐州大劇院,全縣700多名鄉鎮幹部、村支部書記、扶貧第一書記齊聚一堂,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接受交流培訓,並現場測試學習成效。

唐河县700多名基层干部“赶考”

“基層治理有兩大難:一是錢少事多責任大,村級幹部很尷尬;二是鄉鎮幹部難題多,提心吊膽睡不著。破解這兩大難,就要堅持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做一名好學習、懂法律,有情懷、樹榜樣,善動員、能凝心的支部書記。”

南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席曉麗對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系統解讀後,為村支部書記開展基層治理“支招”。

現身說法,最易打動人。接下來,由支部書記唱主角的“現場傳經”拉開帷幕。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支部看支書。”推進基層治理,具體到村一級,主體責任就是村黨支部,主角毫無疑問是村支部書記。郭灘鎮李莊村支部書記李懷玉介紹了村支部一貫堅持的“事不過三”制度,即上級安排的工作,不能讓領導過問三次;村裡安排的工作,不能讓支書督促三次;解決民事糾紛不能讓群眾找上三次,必須公正公平處理解決。就是靠著這股“硬氣”,李莊村成了全縣“村支書大比武”的“擂主”和全省銀杏文化村,真正實現了黨建有力、經濟發展、鄉風文明、治理有效。

“兜裡沒錢,幹不成事,你就面上無光,基層治理就缺少底氣。現在好了,通過‘三變改革’,集體籃子實了,群眾錢包鼓了,村支部在群眾心裡一呼百應!”桐寨鋪鎮新莊村支部書記李豐克談起了村裡“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原來,改革後全村土地整理總面積將達2220畝,“量差” 340畝;農民入股合作社基本租金每畝800元,通過競拍後價格達到每畝1000元,“價差”每畝200元,“量差”和“價差”,每年村集體可增加收71.6萬元,加上勞務、旅遊、置業等合作社的收入,每年增加收近百萬,群眾也通過地租收入、務工收入、分紅收入等得到了實惠。

學習成效如何?現場考試論英雄。700多名基層幹部鄭重接過考卷,認認真真審題答題,全場一片沙沙的書寫聲。

唐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軍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建立共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我們就是想通過這種特殊形式,讓廣大基層幹部不但掌握理論、結合實際,而且還要接受檢驗,從內心加強認識,並活學活用到具體工作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