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唐诗人杜牧的名篇佳句,相信大家都读过很多。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秋浦途中》,却是我读过最感人的一首。尽管相对来说,杜牧的这首诗不是很出名。

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秋浦途中》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44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四年九月。当时杜牧正由黄州刺史改贬为池州刺史,这首诗就是写于杜牧此次行役途中。因此这首诗自然就包含了杜牧仕途的惆怅。但根据诗意来看,杜牧这首诗还包含了羁旅之苦,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种情思,让杜牧的内心充满痛苦,诗的格调也悲凄了起来。尽管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却感人肺腑,每看一遍就感动一遍。明代《唐音癸签》曾评价杜牧的诗:“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这首《秋浦途中》便是代表作之一。


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首先,题中的“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然后,我们来看诗的首句“萧萧山路穷秋雨”。它的意思是说,杜牧走在山路上的时候,深秋的雨正下个不停。这句诗既点明题意是在“秋浦途中”,又营造出了寒凉凄清的氛围。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带给杜牧的就是羁旅之苦。

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次句“淅淅溪风一岸蒲”,同样是为了烘托杜牧的羁旅之苦,不过首句是着笔于“山路”,而次句则重点在“水路”。它的意思是说,杜牧乘船前行的时候,淅沥的溪风正吹着溪边的蒲苇。在诗歌中,“蒲苇”一般是用来象征游子的漂泊无依之感。

而杜牧是因为贬官不得不风尘仆仆,山路水路并行,其身上的漂泊无依之感,无疑更为厚重、深沉。如此一来,杜牧这首诗的前两句,虽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但也是他心中情感的折射。即在一幅风雨凄迷的行役图中,透露了杜牧的羁旅之苦,以及仕途失意的惆怅之情。

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接下来的两句“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是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杜牧的羁旅孤独,以及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杜牧问刚刚来到寒冷的沙滩上安家的鸿雁,飞来的时候有没有经过他的老家杜陵?这里的“为问寒沙新到雁”,虽然只是转折句,但却是杜牧精妙绝伦的一笔。

众所周知,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便不再适合鸿雁生存,鸿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因此杜牧这句诗,便把我们的目光,从它所描绘的实景,沿着鸿雁的来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北方杜陵。“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得名,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

杜牧的诗读过很多,但这一首最感人,短短4句,催人泪下

可见杜牧这句诗构思的巧妙,同时它也使得这首诗变得抑扬顿挫了起来。因为最后一句“来时还下杜陵无?”,简单的一问,在情感上无疑是翻起波澜,把杜牧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包括仕途的惆怅,羁旅的愁苦、孤独,尽皆表现了出来。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如此。

即便是对于我们而言,在不顺,或孤苦无依的时候,也会容易想到家乡,因为那里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也会容易想到亲人,因为他们可以抚慰我们的孤独之感。所以说杜牧这首诗,感人肺腑,每看一遍就感动一遍。古人说:“诗言志”,其实诗更能传情。你觉得杜牧的这首诗感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