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文|段昌富)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八公山,既是山名,也是行政區域名。八公山,古時又有淝陵、北山、紫金山等別稱,其名源於漢淮南王劉安及其八個門客得道成仙的故事。

八公山,作為行政區域名,有八公山區、八公山鎮、八公山鄉。八公山鄉隸屬於壽縣;八公山鎮1990年3月由原沈巷鄉撤鄉建鎮改名至今,隸屬於八公山區。八公山區原為鳳臺縣金石鄉。1949年1月淮南解放後,3月設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4月改設為淮南礦區。11月金石鄉轉歸入淮南礦區行政辦事處,設為八公山鎮。1950年9月縣級淮南市成立,1952年6月改設為省轄淮南市。1953年5月,撤八公山鎮設八公山區,是現淮南市下轄的八區兩縣中的一個縣處級行政單位。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由40餘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0多平方公里,峰巒疊翠,清泉密佈,景色優美,由150多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00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編著了一部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繹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故事;形成於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作為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祥地,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潭都曾在歷史上留下了生動的篇章,“三古(古戰場、古壽州窯址、古生物化石)一稀(八公山豆腐)”更是世上絕無僅有。這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資源,為八公山的旅遊開發建設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八公山區是淮南煤炭的重要產地。新中國成立後,有隸屬於淮南礦務局(後更名為淮南礦業集團)的新莊孜、畢家崗、李嘴孜、孔集4座大型煤礦(其中新莊孜煤礦始建於1947年5月),也有隸屬於八公山區的許多地方小煤礦。此外八公山區山石資源豐富,遍佈著廣泛的採石塘口。八公山區一直以來“靠山吃山”,通過採煤、開山採石、生產水泥、開採紫金石,1995年時經濟水平就位居全省縣(區)第85位,進入全省百強縣(區)行列。那時候,煤礦工人的工資月薪一萬多元不是神話,一塊紫金石賣出30萬的價格也不是不可能。一船船的煤炭、一車車的石子源源不斷地運往外地。八公山人有錢了,紛紛到淮南東部,甚至到合肥買房,惹來了周邊地區許多人豔羨的目光。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進入21世紀,八公山區這個老的資源型城區,緣山而名,緣煤而建,由煤而興,如今卻因煤而困。在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銳減和生態環境惡化的沉重代價。城市轉型和城市生態建設勢在必行。2014年“8.19”東方煤礦事故後,八公山區境內現存地方小煤礦全部停產。在孔集、李嘴孜、畢家崗煤礦停採後,新莊孜煤礦,這座曾經的“華東第一大礦”在迎來建礦70週年的2017年底也徹底關閉了(而據1992年末儲量計算,其服務年限可至2047年)。對於無序的開山採石,早在2006年6月淮南市就制定了《安徽省淮南市山石資源開發和保護規劃》,2008年12月八公山區也發出了《關於封山保護紫金石等資源的通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隨意開採山石以及紫金石。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八公山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把綠色作為八公山最美的底色,關閉煤礦、封山禁採、推進生態修復,推動環保整治。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和長足進步。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但作為典型的資源型老工礦區,八公山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遺留下的諸多困難正日益凸顯,生態嚴重破壞,轉型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可持續發展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八公山區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毫無疑問,開發和利用好八公山是實現八公山區轉型的一個重要途徑。八公山區境內山巒疊翠、林巖競秀、名泉噴湧、溪水潺流,擁有秀美如畫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有忘情谷、青琅玕館(孫家花園)、石林、石門潭、一箭谷、樂澗套、紅葉谷、白塔寺等景點;有洗雲泉、嵐香泉、沁月泉、玉露泉等名泉;有被譽為生命之源的“淮南蟲”遺蹟化石。早在1987年,省人民政府就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由原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1 年以來,先後掛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 4A 級旅遊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八公山區一直把八公山景區的建設開發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先後完成了《八公山旅遊區總體規劃》和《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規修編》,在決策上宏觀把握,在措施上具體落實,保護、開發、建設並舉,堅決制止開山採石,建立保護區,修築景區道路,恢復景觀舊制,綠化美化山嶺。安徽省、淮南市也明確提出打好“大八公山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由“煤城”向“山水城”、 “黑色”向“綠色”、“資源型”向“生態型”的轉變,制訂了《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以山水為骨架,以文化為底蘊,以生態為特色,積極建設八公山核心景區、南塘湖景區、樂澗套景區,並和謝家集區臥龍湖、鳳臺縣茅仙洞、壽縣壽州古城形成有機聯合,形成大八公山旅遊區構架格局,打造成集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省內外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復無限生機。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我堅信,隨著人們對生態文明重視程度的增強,八公山這座生態名山,一定會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呈現在我們面前。到那時,每當陽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長鶯飛,梨花似雪,桃花如霞;金秋時節,碩果累累,黃連木林,葉紅似火。人與大自然的相處會變得越來越融洽,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也會更加美麗宜人!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作者簡介:段昌富,文學學士,民建會員,淮南市八公山區人大常委,中學教師。文學作品散見於《雜文報》《青年時報》《安徽教育報》《校園與家庭》《中學生博覽》“搜狐網”“今日頭條”“安徽網”等報刊網媒。2015年在《光明日報》與民政部主辦的“尋找最美地名”徵文中獲三等獎。2016年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的“追尋紅色記憶”徵文中獲二等獎。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會員、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理事、淮南市作家協會會員、八公山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八公山文學》執行主編、《取燧》校報編輯部主任。

新中國七十華誕走淮南|今昔八公山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