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最是难识辨素器。

素玉辨识,往往见古见仿见仁见智,见真见假莫衷一是,何以定论达共识,理据先要信服自己。

一块素玉瑗(图1):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1

原料普通不为难遇、工艺简单古今一贯、形制朴素不属特殊、素面无纹光洁一如,这样的素器,见真不易、见仿难定,不经一番观察功夫,是难以见玩真谛的。

料、工、形、纹皆难以定论,只有从“皮壳”入手了。古玉之皮壳如古稀之年的老皮粗糙且带老年斑,新玉之皮壳似新生儿的嫩肤即使再做旧也如嫩皮上的划伤,两者天壤之别。

古玉的皮壳历经千百年风化,风化(蚀)与制工之间形成一个先后关系——蚀(风化)在工后的为“工上自然态”,必为古玉特征;工在蚀后的,则是老料新工后方无疑了。

截取一部分,见风化了(图2):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2

由于图识的局限,对于这样的风化痕迹难以观察到位,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还可以观察到橘皮纹(图3):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3

这样的风化、橘皮还是自然态吗?远观难以确定,还必须进一步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确定。

截取一部分玉瑗璧面A面(图4-1):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4-1

截取一部分玉瑗璧面B面(图4-2):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4-2

截取一部分玉瑗外侧面(图4-3):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4-3

截取一部分玉瑗内侧面(图4-4):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4-4

通过全方位截图观察:玉瑗遍体布满解玉砂的打磨砂痕和痕上风化蚀斑,蚀在工上为典型的工上自然态,符合古玉风化的自然特征,应该是古玉真品了。

这件素玉瑗到何代?

观察中有藏友提出一个疑问:工痕不对。这个“不对”大约就是玉瑗内侧遗留的痕迹了(图5):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5

图5的痕迹看起来似乎有一条条纵向“拉丝”残留的感觉。古玉钻孔工艺都应该是管钻或者桯钻,这个拉丝就不对了。辨仿一假全假,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实这个类似的痕迹其实是道道蚀痕,不是拉丝残留(图6):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6

再放大微距观察,隐约见一圈圈横向的旋磨痕,这是最初的管钻残留(图7)。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7

这样的细砂管钻痕不同于文化期粗放的竹、木管钻痕,也不同于铁器时代精细的管钻痕,是铜器时代管钻痕迹特征,所以玉瑗初断为三代(夏商周)产物。

瑗面星星点点的苍蝇翅则是玉质结晶解理面留下的美丽反光(图8),可供欣赏玩味了。

古玉识趣(67):最是难辨识素器 微中窥豹见真谛

图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