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其特有的流行趨勢,在喝酒這方面尤為突出,嗜酒的蒙元文明將酒喝出了情調,想知道元朝的高腳杯長啥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龍泉窯青釉褐彩高足杯

  高足杯是蒙元嗜酒習俗的見證,是元代制瓷業大發展的象徵;它的造型迥異於前代同類作品,在元代,它還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和卵白釉的新品類;因元代天才瓷匠的潛心琢磨,得以獨創出世所罕見的品種;同時,它也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黑陶高足杯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最早高足杯始於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其中黑陶高足杯是目前已知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高足杯,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高足杯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隋 白釉高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時隨著釀酒技術的進步和飲酒之風的日漸盛行,酒器也隨之得到不斷地改進,經過歷朝歷代的積澱,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杯類酒器,高足杯也是其中之一。高足杯材質不一,不僅有陶器,還有青銅、金銀、漆器、玉等質地,不同材質的高足杯在考古發掘中屢有發現。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唐 青釉花口高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對這種上部為杯或碗形,下部為高柄當足的器物,早期的歷史文獻不見記載,直到五代十國的周羽衝《三楚新錄》才出現“高足碗”的名稱。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宋 白釉花口高足杯 故宮博物院藏

  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銅酒器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其中就有高足杯;春秋戰國時期漆器盛行,漆制高足杯頻頻出現;秦漢時期,玉質高足杯風靡一時。進入南北朝以後,青瓷燒製的杯類產品大量湧現,及至隋唐宋金時期,都有高足杯出現的痕跡;元代,高足杯極為盛行,與前代相比,造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明清兩代,高足杯器型繼承了元代的器型,如元代一樣,明清時期,高足杯也十分流行。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龍泉窯青釉褐斑高足杯

  元代高足杯造型迥異於前代

  1271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時也帶來了以高足杯作為酒具的器用習慣,這種用五指抓握的豪邁飲酒方式與宋人斯文的飲酒方式截然不同。同時,草原文化的審美趨向也使得元代陶瓷出現了許多新面貌,從品種到紋飾、器型,無不與宋代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龍泉窯青釉高足杯

  與前代瓷質高足杯相比,元代高足杯的器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杯身敦厚似碗狀,長柄小圈足的造型的高足杯給他們帶來了生活方式上極大的便利,修長的把柄便於他們繫於腰間或掛在馬背,高足杯遂也被稱為“馬上杯”。同時,在釉色上,如元代的景德鎮窯在陶瓷品種上創新了卵白、青花、釉裡紅、銅紅、鈷藍釉瓷,開啟了中國陶瓷史上彩瓷主導的新風尚。景德鎮窯不僅成功地燒製了青花、釉裡紅高溫釉下彩瓷高足杯,還獨創出精美絕倫的高足轉杯。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元代高足杯是元代的一種創新器型。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龍泉窯青釉八寶紋高足杯

  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高足杯在元代極為盛行。從考古發掘來看,南北窯口皆有高足杯出土,但就元代高足杯來說,以江西景德鎮窯和浙江龍泉窯為多,其中,景德鎮窯的產品最豐富。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青花詩文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有人對元代青花瓷的器形數量做過統計,得出“就國內所藏元青花總數說,高足杯約佔22%”的結論。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卵白釉印花荔枝紋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1980年11月江西省高安縣發現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39件,其中高足杯54件,包括青花高足杯9件,釉裡紅高足杯2件,卵白釉瓷高足杯14件,龍泉窯高足杯29件。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卵白釉印花五爪龍紋高足杯

  199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景德鎮湖田窯清理了一處元代“樞府窯”遺址,據統計,此次出土的樞府瓷,在器形上以高足杯最為常見,數量佔總數的95%以上。高安窖藏出土的37件卵白釉瓷器中,15件為卵白釉高足杯,數量佔總數的40%以上。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青花雲龍紋高足杯

  1982年發現的江蘇省丹徒縣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高足杯6件;1984年發現的安徽歙縣元代窖藏,出土瓷器109件,其中高足杯5件;1987年4月發現的赤峰市大營子公社哈金溝村元代窖藏,出土瓷器86件,其中有青花龍紋高足杯5件。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釉裡紅斑高足杯

  構思奇巧當屬高足轉杯

  高安市文物局局長、高安元青花博物館館長劉金城稱,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中原的陶瓷工藝也受其影響而發生改變,元代陶瓷工藝也隨之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從造型到裝飾,有了諸多創新,更多地體現出蒙元文化的特徵和符號,劉金城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當時作為統治階層的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釉裡紅菊紋高足轉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例如元代的景德鎮窯高足杯不僅在釉色上創造出青花、釉裡紅、卵白釉等,還在器型上獨創出精美絕倫的高足轉杯。高足轉杯的足與杯底結合處不同於一般的高足杯,杯底心有一圓錐狀“公榫”,嵌入足端的“母榫”中,杯體可左右轉動。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龍泉窯刻花一束蓮紋斂口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1984年江西省南昌縣小蘭鄉南朝墓出土的一件青瓷高足轉杯,該杯整體似高足盤託高足杯,杯直接套坐在盤中杯足上,杯體可左右轉動,可謂構思奇巧,工藝精湛,為南朝青瓷中難得的珍品。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釉裡紅彩斑堆塑螭紋高足轉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高劉金城舉例稱,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釉裡紅彩斑堆塑螭紋高足轉杯就是一件迎合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性而生產的高檔工藝品。“古代草原民族居住於氈房和帳篷之中,他們席地而坐、就地而臥。當尊貴的客人到來,他們會用外壁堆塑有龍紋或特殊裝飾的高足轉杯盛著馬奶和美酒,轉動杯身,當龍杯紐朝著誰,那他就是今天帳房內最尊貴的客人,這是蒙古人最尊崇的待客禮節。”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明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小小高足杯竟拍出大價錢

  因存世量較少,目前市場上傳承有序、精緻、保存完好的高足杯才能在拍賣會場上拍出高價,甚至是天價。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明成化 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精品高足杯,2010年以前的行情為一件大多在幾百萬元的價格成交,而2010年以後,一件明代精品高足杯,動輒數千萬元的高價,甚至億元的高價也出現過。如2012年4月4日,在香港蘇富比(微博)春拍上,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杯就以1.12億港元的高價成交。

從幾十萬到幾千萬 來看看元代最流行的高腳杯

元 青花一束蓮紋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館館藏

  近年來,元代高足杯的價格,隨著市場對元代瓷器的關注而行情有所增長,由原來的幾十萬一件到現在的幾百萬一件甚至千萬元一件。如,2007年7月10日,上海工美春拍,一件元青花暗龍紋高足杯以154萬元人民幣成交。2012年10月9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一件元青花模印“游龍爭珠”圖高足杯1242萬元港幣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