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亞馬遜:選品是簡單又枯燥的事,分享我的幾種選品思路

希望自己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能在亞馬遜上面少走些彎路。一直堅信自我主動地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價值,東西通過思考才能成為自己血液裡的一部分。畢業的時候在公司上班一個半月只學了一些皮毛就回去自己研究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也錯過了很多,回頭想想因為自己思維的侷限浪費了好多時間。


選品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我是個純小白的時候,我選品就是很直接每天不斷的翻看類目裡面的最小品類來看產品,然後把感覺可以的產品放在亞馬遜上搜搜看這個產品的競爭對手數量和價格,根本對所謂的數據都沒概念,這種實打實的做法其實很枯燥花時間很長但是證明還是很有效的,也讓我發現過幾款還不錯的產品。但是每天盲目的做事情讓我越來越迷茫,我覺得一個人思維的侷限會極大縮小你的格局和你看事物的角度。後來從安穩中的生活中脫離出來還特地跑到深圳那邊報了一個月的培訓班那段時間雖然理論性的東西增加了不多但是認識到了一些好朋友思維也打開了很多,這就夠了。接下來說說一些我知道的選品的其中一些方法。
第一種TOP100選品(Best Sellers、New Releases、Movers & Shakers)。這種方式需要大家有足夠的耐心一個一個一級級點開類目進去查看。比如我選的是玩具類目,我把玩具類目點開然後把玩具類目裡面的自己感覺可以做的二級類目點開,接下來是三級、四級。。。我都是右鍵一個瀏覽器打開好幾十個頁面然後再逐一查看關閉,一般類目越大看的越隨便,同一類目裡面出現多次的產品要注意,同一類目裡面新奇特的產品要注意。
第二種軟件選品。這也是一種很簡單實用的方法,可以用市面上一些付費的軟件比如JS,設置篩選的條件(幾個主要的維度:價格、排名、review星級、review數量)進行排序選出符合產品。

第三種追蹤其他賣家的店鋪。首先你要對自身進行一個定位,比如你的資金有多少、要做哪個價格區間段的產品、產品類型、日銷多少單等等來確定你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資源和所做產品越接近你的情況越好(店鋪feedback數量,產品類型,產品review數量等)然後把這個競爭對手用表格記錄下來不定時的進行查看他店鋪產品的出單(產品調研)、是否上新品(新品我們是否也要跟進開發)、失敗產品(驚醒我們不要去做。
第四種類目深挖。這種選品方法最主要是一些工廠型的賣家,他們有自己優勢的供應鏈,會深耕一個品類不斷改善更新自己的產品。
第五種建立客戶群體的畫像。一般是有經驗有資源的資深運營,他們往往對一個市場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先定位好自己目標群體的年齡、職業、收入等等然後再做相應產品的開發。
第六種站外測評平臺及行業新聞。一些專業的測評平臺或秒殺(折扣不是特別低)上面的產品賣的好的產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老外雖然有錢但是也不會閒的蛋疼買一些自己不想要的產品,測評網站一方面讓我們更好地瞭解這個產品,一方面還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產品文案(五小點、描述)。行業新聞有時也能提供一些比較有用的產品信息,會跟你說哪些東西不能做了哪些產品因為關鍵詞侵權被下降哪些東西很火,當時反向傘我就是通過行業新聞發現的算是撈了一筆,當然一般情況下一個產品出現到新聞上它不是死透了就是活膩了(比如前段時間的Burrito Blanket)


跨境電商亞馬遜:選品是簡單又枯燥的事,分享我的幾種選品思路

想學習或者有任何跨境電商的問題,可以給我私信發(亞馬遜)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