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教育公子哥


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大学生不值钱了,大学生到处都是”,但是,实际上能考上本科的学生还是少数。以2019年高考录取为例,本科录取率最高的是天津,本科录取率高达79.43%,而河南只有33.26%,另外湖南、安徽、江西、广东等省的本科录取率也都不到40%,其他省市的本科录取率多数在40%多。


看到这些数字,也许有人说大学生比以前多多了,这没有问题,但是相比适龄人群而言,这还是一小部分。现在各地的高中录取率基本上都在50%左右,也就是说在中考的时候,就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被淘汰下去了,剩下的这一半学生,又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可以上本科,而这个本科录取率本身还包含着原来的“三本”院校,如果去掉这些,能上二本也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问题:虽然农村学生考上本科的不少,但是多数都是上的二本或者普通一本,211以上大学,尤其是985大学,农村的孩子还是非常少的。据清华大学公开资料显示,在内地招生的3400名学生中,农村及贫困区的学生数量,占比19.3%,这个数量是656人,而其中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共有379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其他985大学的情况,大致如此。

农村学生考985大学难,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的。

首先,从家庭的教育支出方面看,农村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就是学校收的费用,而城里的孩子,在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和各种资料的支出上,是非常惊人的,这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从学校教育看,城里的学校,在语文、英语和其他一些“小学科”教育上优势明显。农村的学生可能在数理化方面和城里的孩子差距不大,但是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城里的孩子,从小就能去书城看书,去兴趣班学英语,农村的孩子,可能学校里的英语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在语文和英语方面劣势明显,这种劣势在高中阶段也几乎无法弥补,我带的学生中,城里的学生高考英语能平均120分以上,而农村的学生,能考120分就是高分。对于政史地这些所谓的“小科”,在城里的学校也是非常重视的,初中考试,历史一个班成绩90分以下的只有几个学生,而在乡镇中学,恰恰相反,一个班级90分以上的只有几个学生,这种差距,在高中也非常难弥补。

最后,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城里的孩子也能吃苦。以前都说农村的孩子能吃苦,但是现在看来,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能吃苦,从小学开始,城市孩子周末都会去上各种特长班,农村的很多孩子就已经“放飞自我”了,到了高中阶段,在时间投入和学习态度方面,农村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城里的孩子这方面做得更好。

由于上述原因,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二本大学,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如果能够在大学继续努力,通过考研可以上211、985大学,个人的命运可能会因此改变。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地道的农村人,农村户口,2015年参加河南高考,超出二本线45分,上了一个省内的二本大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别人看起来,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二本大学很简单或者很容易,甚至会有人觉得连个二本大学都考不上,就很垃圾了,但其实中间的难处,之后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我们可以从小学开始,简单来算一下:


1.一个农村小学,正常一个班级里会有30个人左右,这30个人中,考上重点初中的几率,按照我那年算,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


2.等到了初中,人数会增多,以6个班级,每个班级有70个人,假设这420人都能读完初中的情况下,连统招带分配,能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是100人左右,几率是四分之一;

3.高中之后,人就更多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学校,一届大概有2000人以上,等到高考结束,文理科加起来能上二本的人数也不会过千,就按照二分之一算,尽管几率很大,但基数也很大,意味着有1000人没有上二本。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农村的学生从小学升入重点初中,再从重点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没有那么优质,再加上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能走到底的,真的没有几个人。


最重要的是,达到二本线也不一定能够上二本学校,在2015年,像我这种越过二本线45分的人有一两千个,而我们这群人,注定连本省都出不了。

出省也不是不可以,不出省的原因也很简单:省外的大学没有省内大学性价比高,就这么简单。


现在还有谁觉得上二本或者上大学简单了吗?


家里蹲大学毕业生


各位亲们,我就是农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之一。这个问题,我太有切身感受了!!!

1.小学阶段

我在老家镇上的小学就读,我小学数学非常优秀,在班里一般就是前十名,语文非常一般。总成绩,在整个阶段的排名也很一般。

2.初中阶段

上初一的时候我数学最好,但英语奇差,基本就是不及格。到初二的时候,我是物理课代表,物理特别优秀,但数学英语都一塌糊涂,也是不及格。到初三的时候,我开始奋起直追,英语逐渐逐渐能考到七八十了,物理、化学、历史是我的优势科目。我们老家教育还是非常落后的。考上我们县一高的,全校只有两个人,考上第二高中的全校只有六个人,我是第七名!等我参加工作后才知道:我们镇在全县的18个乡镇中,教育质量是最差的。奇怪的是,小学时候学习非常优秀的同学,到初中都早已经辍学了,连中招考试都没有参加。

3.高中阶段

我们班能考上普通二本的,只有一到两个人。也就是说,想考上普通的二本大学在全班必须是前两名。

前面我说的初中时考上高中的八个同学中,只剩下四个参加高考,其他其他四人高中没有上完就辍学打工去了。还剩下的我们这四个人考的也都是非常一般的二本。

总之,农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吃苦耐劳的,学习上一定是非常刻苦的,在班里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一个二本学校都是非常非常艰难的。前面说到的: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八个人,而这八个人中,最多只有四个人才能考上二本。


趣热点fun


我村2011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一名北大(有史以来,是我村甚至全镇考的最好的),一名兰大,一名西师大,一名兰州理工大,一名天水师范学院。但发展最好的是兰理工的,年薪20万,兰大的年薪7万,两名师范院校的分别做了高中和初中老师,年新6到5万。北大的还在四处飘泊,好工做找不到,差工做不爱干。前四位成家立业,有房有车,把父母接到城里带孩子,而北大学子的父母还辛辛苦苦的种地,为儿子担心!近几年,人大、同济、西交也考上了几名,普通一、二本考上了十几个,但考上名牌大学的家长并不以为自己的子女上了985而自豪。在村人眼里,谁挣的钱多谁就优秀!有些大专生,也混的很好,当上了领导,年薪8万以上。本人认为,不管学校好坏,只要就业,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工作,必有好的回报。(富二代和官二代除外。)


用户1887341522734


对于二本,我先来说明一点事情。

我是河北2012年的考生,那时河北的大学生大致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我们那年的理科分数线,一本564,二本510,三本忘了大致是300大几十分,再往下就是专科了。文科分数线高于理科分数线13分左右。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考生都属于少数(那年的分普遍不高),三本占了一个很大的基数(不超过二本线5分在河北很难上二本),专科人数应该少于三本。后来进行了改革, 很多学校一本和二本大部分专业合并,统称一本;原来的三本叫做了二本,三本成为了历史。

我想题主所说的二本学校是指第一种二本吧。

凭心而论,河北的高考难度在全国至少前五,搞不好还得前三。除了衡水和石家庄的中学之外,一个普通地级市里称的上不错的高中(大多数学生能上一本或者不错的二本)不超过两个甚至于没有,可以说教育资源不算好。

如果在河北省,一个农村普通孩子能考上二本学校的话,他至少打败3/4的考生,搞不好能打败4/5的考生。这种学生绝对称不上什么学霸或者学神,但是至少不笨。我敢这么说,一个笨蛋再怎么学,在河北省也考不上二本。但同理,这个学生也聪明不到天才的地步,智商肯定不低,120以上够呛。

我这么解释,能明白吗?


霍于之桑


都说寒门难得出贵子,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能考上一个本科学校,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就拿我们当地来说,因为远离城镇,所以幼儿园、小学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好,在我们那个年代小学连英语科目都没有,直到进入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那么这样肯定会比其他同学水平低很多,学起来也比较吃力,所以偏科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一个学生如果偏科的话,那么对于考试是非常不公平的,也很难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其次就是农村地区学习观念并不是很强,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然后直接进厂工作,所以根本没有他们进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只有克服这最基本的两点,你才有可能考上一个大学,所以我也深刻体会到寒门难得出贵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在我们那边,考上本科的学生双手都数的过来,有些家庭还因为孩子考上本科办宴席庆祝,所以总得来说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一个二本大学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你认为呢?

我是夭夭,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哦!诗经夭夭,期待与您一同探讨教育问题。


诗经夭夭


山东临沂,以前上高中都得中考,初中时候的班刚开始80来人,到初三剩下30来人,学习不好的都被老师撵回家了,说影响升学率。初三上学期就合并两个班为一个班,人数50人左右,即便这样升学率也就20%。50个人其他的大部分回家继续种地,部分上了高职。

高中无论普通班还是重点班一个班70人左右,最后高三能留下40人左右,能考上本科的普通班平均在8人左右,重点的大概20来人。曾经出现过30来人上本科的,班主任直接提拔为教导主任了!

农村孩子上学苦。我上高中了才认识牛奶,才有机会吃火腿肠。每个星期拿一大包煎饼,就着炒好的咸菜,每个星期20元生活费,不知道补习班是什么,复读一年后超了二本线10来分,也算成了父母的小骄傲。报志愿父母都顾不上也帮不了忙,自己愣头愣脑报到哈尔滨!

初中21世纪初,就是这条件!丝毫没有夸张的地方。农村的孩子不容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现在过得安稳就很满足,没心思追求大富大贵!希望每位农村的孩子能努力走出农村闯闯自己的世界,希望每位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不要忘本,勿忘初心!


龙头根人士


我是河北邯郸的,我上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班里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上学了,回家务农,有的去学习厨师洗剪吹修车,上完初中升高中又有一半的学生不上学了,女的服务员KTV,男的洗剪吹,当时还有一句口号叫做美女都在KTV,帅哥都在洗剪吹,我上初中是在矿区,上高中到市里,上的最差的学校,但是并非本人资质太差,实在是农村到城市里,处处不适应,基础太差了,老师不待见,学生排斥的那种,本人近视,身材高大,所以在最后一排,整整三年都没有看清过黑板,回家跟妈妈说要配眼镜,妈妈说没有必要,只要肯吃苦,就能成功,我也是醉了,黑板都看不清楚,还学习什么,农村家长根本就没有教育的观念,以为供你吃穿给你交学费,就已经仁至义尽了,学习好不好看运气,所以初中三年我都是自学的,后来去的市里上职教中心,当时教育中心的老师说我记忆力非常好,要是学习文科的话考大学没问题,我当时非常激动,终于遇到伯乐了,虽然也看不清楚黑板,但是经过老师调节,我做到了第一排,勉强可以看清楚,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天就是学习,高中听不懂,学习初中的知识,文科相对简单,在高二的时候就已经是年纪第三名了,后来高三一直是年纪第一,高考考了五百二十五分,年纪第一,在河北省只能上三本,后来去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还是比较木讷,大学混的一般,毕业之后去了施工单位,工作到现在,一个月一万左右,但是农村出来的不会请客送礼人情往来,领导不重视,所以转而开始学习考试注会,估计明年就可以考试完专业阶段了,等考试完打算找一家地方企业工作,结束漂流生活,


铁血勇士4


我是山东06年考生,农村出身,高考630多分。我说一下我那时候的情况,那时候补习班不流行,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差距很小,我学校拿奥数一等奖的学生也没上过补习班,也是农村的。我初中同学跟我同一所高中,英语还考过145分。至于物理化学平时只要能找到窍门,轻松95分以上。那时候没有补习班这种东西,城市孩子的优势在于劳逸结合,休息的好,毕竟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市更刻苦,离家远得住校,早上5点就得起床早读,休息不好,营养也跟不上。但城市孩子可以住在家里,享受父母的精心照顾。但那时候只要肯用功,找对方法,考个一本问题不大,那时候考个二本真的很丢人,毕竟那时候好多人已经有这个意识,社会不怎么待见二本,山东电视台甚至公开抨击二本不如技校。现在补习班流行了,我不方便评论了。


东风导弹横扫全球


在农村能考上二本大学的学生,绝对是相当牛的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

以我自己为例,我有两个姐姐,大姐没有学习天赋,一年级读了两年,二年级也读了两年,多次留级之后就辍学出去打工了;二姐的学习天赋不错,可是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当二姐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就立马辍学了。邻居家的一位同学对二姐说:“你被安排在xx中学的重点班,老师让我通知你去交钱。”当时我们家经济比较困难,再加上我们老家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通过小升初考上初中重点班的二姐辍学了。

我上初中之后,上初一的时候成绩不错,在班级里位居前十之列;读初二的时候,不知道班主任是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让班级纪律变得更好一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班级中的座位安排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男生必须坐在女生旁边,而视力不太好的我被安排在靠后又靠墙壁的地方就读:老师的板书我看不清,家里又没钱给我配眼镜,所以我的视力越来越低,成绩也越来越差。

但我还是咬牙坚持学习,不懂的地方下课的时候询问其他成绩比较要好的同学。有一件事情我记得特别深:我利用课余时间向一个隔壁村的男同学请教英语和数学方面的问题,结果这位同学嫌我太“烦”,所以他特地从家里哪来一根大别针,趁我不注意,把我自行车的轮胎扎了好几个洞。交通工具被毁了以后,我的学习更艰难了——周一早上我得很早从家里出发走到学校,周五下午我扛着我的米袋,哦不,应该叫书包——当时没钱买书包,所以我妈让我把书装在米袋当中,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回家了。

“xxx同学,快放学了,你又要开始收拾你的‘布袋抠’了吧!”当时一位姓林的语文老师讥讽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在这种习惯性的笑声中,我的成绩也在咬紧牙关中稳步前进着。初三阶段,很多同学都不想学习了,班主任是一名物理老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可以有机会拥有分流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些同学不用参加中考也能获得初中毕业证书,这可是初中毕业证啊!‘含金量’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开天门’啊!……”这种“分流”的“天门”开了之后,一大批同一届的初中毕业生没参加中考就去“就业了”——工地搬砖、海边晒海带、工厂做鞋子,不一而足。

能够通过中考考入高中,乃至重点高中的农村学生,真的不多。就算跻身普通高中或者重点高中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相比之下,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真的是捉襟见肘。一方面,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力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强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非常注重的家长并不多。至于其他的原因,各位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在农村地区能考上二本大学,我觉得已经是非常棒的孩子了,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