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174個村,集體搬“新家”

12月12日,冬日暖陽,平順縣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同興苑”小區內,新入住的群眾個個喜上眉梢。“搬進新小區,交通、醫療、孩子上學都方便,騎上電動車十來分鐘就到了太子龍扶貧工廠,一個月咋也能賺2000元!”說起自家的新變化,今年10月底搬遷入住的貧困戶郭孝忠激動不已。

平順縣是典型的幹石山區,土壤貧瘠、地形崎嶇。近年來,該縣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堅持“以崗定搬、以業定遷”的原則,結合縣情實際和產業佈局,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推行產業集聚區安置、中心集鎮安置、公路沿線安置三種模式精準安置搬遷對象。目前,全縣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70個,覆蓋174個村,惠澤4416戶1.22萬人。

“住在山溝溝裡,出趟門太難了!現在小區新房蓋到了大路旁,我坐在床頭就能看見公交車一趟一趟地路過……”對比以前住在深山的日子,今年年初搬到了門樓新村的48歲村民牛書琴拿出了剛辦好的營業執照高興地說:“我計劃發展農家樂,客棧名字都是我想的,就叫‘奇緣閣’!”

門樓新村村口的大路是一條旅遊公路,通往天脊山、神龍灣、通天峽三個4A級景區,可以說依託景區,村民發展旅遊產業前景非常樂觀。門樓新村的第一書記申峰向記者介紹,門樓村集中安置點選在緊鄰神龍灣、天脊山旅遊公路旁,便捷的交通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讓貧困群眾依託商貿物流、旅遊開發、休閒娛樂等產業脫貧致富。

在搬遷過程中,平順縣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挪窮窩、建新村、置新業,為貧困群眾“量身定製”搬遷政策。通過向基礎設施條件好的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搬遷,有效解決了縣城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困境。全縣70個安置點,在中心村的安置點有48個,其中鄉鎮政府所在地安置點10個。

“考慮到‘同興苑’小區安置的貧困戶比較多,在選址時充分結合旅遊、中藥材、新能源三大產業分佈情況,選擇了靠近園區、景區和產業區的崇巖村。”平順縣扶貧辦主任趙彥偉說,“產遷融合”讓群眾真正實現了搬得出、能脫貧。“同興苑”小區佔地90餘畝,新建住宅樓27棟,可安置12個鄉鎮、120餘個行政村的916戶3406名貧困群眾搬遷入住,小區向南和西溝鄉太子龍扶貧工廠連成一片,向北與蘆芽康養小鎮連成一線,周邊旅遊資源豐富,又緊鄰產業區,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不再是難題。

據瞭解,“十三五”期間,平順縣貧困人口和同步搬遷人口共計搬遷4416戶1.22萬人。隨著平順縣建設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功能配套最為完善的縣城集中安置點“同興苑”小區的正式分房入住,標誌著該縣易地扶貧搬遷進入收官階段。(來源:山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