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位80歲祖母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週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隻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

——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平凡的世界》:一位80歲祖母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按照馬爾克斯的說法來定義孫少平祖母存在的意義,她既是雙水村歷史的車輪,也是孫玉厚家庭機器上的主軸。雙水村是中國大地上千萬個村莊的代表,祖母便是數以萬計老人的代表。中國歷史的車輪之所以滾滾向前,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甘做車輪的老人。

大量文學作品裡,都存在著一個老人。《百年孤獨》裡有烏爾蘇拉,《白鹿原》裡有朱舉人,《紅高粱家族》裡有“奶奶”,《活著》裡開頭有“老地主”後來有老富貴……不論是作者把老人寫死還是把人寫老,或者讓一位老人貫穿全書。既是作者沒有濃墨重彩描寫這些“老人”,但他們卻大神一樣的存在。讓他們存在,不是作者的使命,而是他們被賦予了歷史意義。

這位清光緒二十三出生,現在已經快八十的老人,好幾年前就半癱在炕上。

孫少平祖母給讀者的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坐在炕頭數羊糞蛋似的藥片,其次,每年打棗節由孫子揹著去看熱鬧。這一切都是表象,除了上面所說的歷史使命外,還傳遞著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孝文化。

家和萬事興。看看,放眼整個雙水村,孫玉厚家有鬧過矛盾嗎,但凡有絲風吹草動,為不驚動祖母,其他人私下和和氣氣解決了,從沒有大吵大鬧、雞飛狗跳。這才是娃們後來一個個能出人頭地的關鍵所在。

百善孝為先。讀者知道,孫家後代,有誰對祖母不孝?少安為了孝敬祖母,因為白麵饃的事,差點把關心他的秀蓮捶一頓;少平得到潤葉資助的糧票後,首先給祖母買軟乎的糕點和去痛的藥片以及點眼睛的眼藥水;年幼的蘭香,知道給祖母端飯、梳頭。

祖母雖然沒有大觀園裡老太太的富貴命,卻同樣受子孫愛戴,享天倫之樂。

《平凡的世界》:一位80歲祖母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當少平給奶奶點完眼藥後,他看見奶奶的眼角里滑出了兩顆淚水。他默默地溜下炕來,一股溫熱而酸楚的情感湧上了他的心頭,使他也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在心裡說:奶奶,如果我長大了,有辦法了,你還活著,我一定叫你好好享幾天福……

這是孫少平的心願,難道不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心願嗎?

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農村有570多萬孤寡老人。儘管國家建立了“五保”制度,他們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但是在許多貧困地區,孤老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日常生活還很困難,許多孤老特別是散居的孤老生活條件十分簡陋,不少基本生活用品十分缺乏。同時,對於許多孤老而言,孤獨寂寞伴隨著他們的每一天。我們調查顯示,有許多孤老“好幾年沒有跟別人說過話了”,有些敬老院的孤老“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坐在敬老院門口數汽車”。

當今社會,多一些孫玉厚這樣的家庭,多一些孫家這樣的子孫,何愁570萬人沒有得不到晚年幸福。

《平凡的世界》裡,祖母的存在,很好的起到了警示作用。

一部小說,有自然時間,又有小說時間。而一位老人的存在,會讓小說時間更加明確。


《平凡的世界》:一位80歲祖母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

一個人,從1897年活到1975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經歷了更多苦難,見證了更多事件的發生,體會了更多辛酸。小到家庭,大到國家,她都是親歷者。

祖母是濃縮的歷史。

祖母是歷史的鏡子。

祖母是從1897年流出的一股細流,有曲折的人生。在此停留,沉澱,給後人傳遞更多信心。

祖母是一根又細又長的繩子,一頭在歷史深處,一頭延伸到未來。

祖母是一條藤蔓,上面有酸酸甜甜的果實,也有灼灼其華的花朵。

一個老人能得到最好的收穫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寫到的老人不止孫少平祖母一個,但晚年能收穫到家人的仁慈和愛的老人,非祖母莫屬。

田曉霞的外公徐國強終日以貓為伴,以打理菜園緩解退休帶來的不適。在物質上,他是富翁,但在精神上,並不富有。這一點在寵物貓死去後,從他沉痛表現上就可看出: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過一天,徐國慶老漢總要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一個人悄然地走出家門,穿過那條街道,來到那個小山灣裡,在那個小土包前徘徊一段時光。人的感情有時候真是不可思議;他也許對人是冷漠的,但可以對一個動物懷著永遠的眷戀。

歌德說:

人活到七十五歲,總不得不時時想到死,我們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陽看起來好象是沉下去了,實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斷地輝耀著。

或許這就是祖母存在的意義,對於家庭如此,對於社會也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