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命案全破!秘诀都在这


安徽郎溪,一个宁静的江南小城。

11月12日21时许,郎溪县建平镇。记者走进一条灯光昏暗的背街小巷,来到一家水果店。老板娘一个人守着水果店,静静地玩着手机,等待顾客上门。“这么晚一个人在店里?”记者问道。“我就住在这附近,这里治安很好,晚上一个人回去也不害怕。”她告诉记者。不远处,三三两两的居民,有的在街边吃宵夜,有的还在散步。小城安静而又祥和。

群众安宁的生活,离不开公安机关的保驾护航。自1978年郎溪县公安局刑侦股成立以来的41年间,郎溪县发生的97起命案全部侦破,没有一起命案积案,没有一名命案在逃人员。

11月12日至16日,记者来到郎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蹲点采访,探寻他们41年来命案全破背后的秘诀。

快!争分夺秒抢占先机

2016年9月29日,位于郎溪县城中心位置的一小区发生一起惨案,给即将到来的国庆佳节蒙上了一层阴霾。

当日20时41分,郎溪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建平镇一小区居民家一老人倒在血泊之中。不到5分钟,派出所民警就赶到现场。紧接着,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以及刑侦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值班民警、法医等人员陆续赶到,最快的只用了2分钟。宣城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也立即赶到。

距离接警不到1个小时,“9·29”命案侦破专案组成立。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由此拉开。专案组民警分成视频图侦组、现场勘查组、走访调查组开展调查,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19个小时后,民警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一建筑工地将刘某抓获。

“我们常说‘快三慢五不过十’,发案后的前三天是命案侦破的黄金时间,抢占先机、快速反应,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是快速侦破命案的先决条件。”县公安局副局长袁享生说,“凡是发生命案,局长、分管局长、刑侦大队大队长、派出所所长必须立刻赶到现场。这有利于第一时间判断案件性质、指导侦破方向,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在各级负责人的带头下,侦查破案各项工作的推进速度也快。“一旦命案发生,全局一盘棋,三分之二以上的专案警力在几分钟内集结完毕开展工作。”刑侦大队大队长汪炎介绍,为了快速堵截嫌疑人,刑侦大队还与周边省市公安机关协作,多次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下,民警们都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习惯。记者与他们擦肩而过,会感觉到一阵风;与他们一起吃饭,他们几分钟就吃完一大盘饭菜。“为了抢时间,我们都习惯了。有时办案到了紧要关头,叫来的外卖都顾不上吃,只能抽空以最快速度扒拉几口。”汪炎笑着说。

民警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以来郎溪县公安局侦破的10起命案,90%都在24小时之内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拼!命案不破现场不撤

11月13日下午,从郎溪县公安局出发,在车上颠簸了近1个小时,下车后又在黄土路上步行了几百米,踩着已经有些干枯的杂草,刑侦大队副教导员张正平带着记者来到郎溪县飞鲤镇黄香村一处年久失修的房屋前。眼前,一片直径50米左右的圆形土地上几乎寸草不生,与周围丛生的杂草形成鲜明对比。

“去年8月,为调查这里发生的水井白骨命案,我们调用2台挖掘机,用了2天时间,在水井周围挖了一个直径50米、深近20米的大坑。挖出来的土堆得比旁边平房的屋顶还高。”张正平说,大坑已经回填,但痕迹还在。

走到不远处一个农家院门口,张正平和正在菜园干活的老人热情地拉起家常。“当时,她家就是我们破案的前线指挥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在案发现场设立指挥部,命案不破,现场不撤。”张正平介绍。

“挖开水井、抽出井水、站在淤泥中,像过筛子一样冲洗着一盆盆淤泥,寻找一块块白骨……”郎溪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指导员姚伟回忆,当时天气很热,汗水止不住地流淌。最终,被害人的遗骨得以复原。

“这是最辛苦的一次吗?”记者问。姚伟笑着说,“这不算啥。2016年侦破某小区发生的那起命案时,我们连楼下的垃圾桶都带走了,一点点地翻看垃圾,寻找线索。通宵不睡、熬夜排查都是家常便饭,累了就在椅子上睡一会儿,大家都拼得很。”

这股拼劲,源自郎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41年的精神传承。1980年,为了抓捕一名持刀行凶后逃窜的嫌疑人,民警们连续6天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在嫌疑人老家摸排蹲守,最终抓获凶手。“我刚当侦查员时,技术手段还不多,命案侦破更多是靠‘土办法’。”从警30余年的袁享生回忆,“那时为了破案,我们一天只睡2个小时,早晨六七点就起来工作。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科技手段,但这种连续作战、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丢,也不能丢。”

“41年的命案全破是无上的荣耀。一旦发生命案,我们必须破获,一定要为受害人寻求公道。”类似的话,从大队长、副大队长,到办案民警,接受采访的每名民警都这样说。

细!拨开迷雾探寻真相

人命关天,通往真相的道路布满重重迷雾。拨开迷雾,找到唯一的真相,才能为受害人求得公道。为了寻找真凶,郎溪县公安局民警不放过任何疑点。

2010年10月24日,女子杨某向郎溪县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报警,称其丈夫夏某前一天离家后失去联系。2天后,开发区派出所民警在一座桥下发现了夏某的遗体,身边还有一辆摩托车。

根据夏某出行规律和现场情况,夏某极有可能是上下班途中不慎坠桥身亡。但刑侦大队民警在勘查中发现了几个疑点:桥下血迹很少、夏某外套上几乎没有血迹反而衬衣上血迹很多……

民警来到夏某家中,墙壁是新粉刷的,地上也没有发现什么线索。从夏某家中,到夏某被发现的地方,民警来来回回搜索,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物证。

这是一起交通事故,还是另有隐情?专案组民警抓住疑问,从被害人的生活轨迹重新排查,将目光锁定夏某妻子杨某及其情夫李某。结合前期梳理的线索,在省公安厅法医专家指导下,民警拿着紫光灯,跪在被害人家中地板上,一厘米一厘米地查找,最终在卧室房门、床脚、家具下沿等处发现了少量点状血迹,确认了案发的第一现场。在证据面前,杨某、李某认罪伏法。

回忆起这起案件,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李季十分感慨:“人命关天,事实就是事实。毕竟有疑点难以解释,如果不查个清清楚楚,我们没法给受害人交代,也没法跟自己交代。”

一起命案可能牵连多个家庭。让真正的凶手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公安机关对受害人家属的最大告慰。在严厉攻势下,郎溪县命案发案数呈下降态势,2014年至今共发生命案5起。

“打击是最好的防范。”郎溪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崔鸿斌说,“郎溪刑警是一支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命案必破’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