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所属县,在古代都是这些名字

商丘下面的县,都改回古代的名字,商丘历史悠久,这里曾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建都之地,也是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赏部族的聚居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所辖的7个县(市),大都因朝代变更、区划调整等因素而改过一次或多次名字。今天,小南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商丘各县市对应的古代地名,快来看看哪个地方的名字最好听。

永城——永州


商丘的所属县,在古代都是这些名字


永州是永城在金代时的旧称。

据记载,永城置县始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彼时县境内还有一县,名为酂县。金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永城县升为永州。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酂县并入永州,同时降永州为永城县。此后,永城之名一直沿用,仅在民国时期短暂更名为雪枫县(雪枫之名使用时间仅4年,又复为永城)。

1996年,永城撤县设市,设立县级永城市,至今未变。

睢县——襄邑


商丘的所属县,在古代都是这些名字


襄邑是睢县在秦朝至元朝时期的旧称。

据记载,襄邑置县始于秦。彼时,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宋襄公陵在此而得名。

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声升襄邑县为拱州,后又数度废置。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拱州为睢州,州治襄邑县。

明朝初,襄邑撤销,并入睢州。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睢州为睢县,后又几经升置。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睢州再次降为睢县,至今未变。

夏邑——下邑


商丘的所属县,在古代都是这些名字


下邑是夏邑在南北朝至金朝时期的旧称。

据记载,夏邑境在战国时期称栗邑,秦统一六国后,改置栗县,后于东汉时废除。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下邑县治移于栗城,栗县不复存在,改称下邑。

金朝末年,因觉下邑之名不详不雅,故取华夏之义,改下邑称夏邑。至此,夏邑之名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未变。

柘城——柘县


商丘的所属县,在古代都是这些名字


柘县是柘城在秦朝至三国时期的旧称。

柘城历史悠久,这里是6000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之地,也是西周时期"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全国两大姓氏——朱姓、胡姓皆起源于此。

秦统一六国后,在此筑成设县,因此地生产柘丝,故而得名"柘县",西汉时,县境北部增设傿县(东汉改为鄢县)西晋时,柘县撤销,县境分属鄢县和武平县。

隋开皇六年(公元596年),鄢县撤销,复置柘县,改称柘城县。此后柘城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变。

此外,除以上四个县(市)名字多有变化外,商丘剩下的三个县——民权、宁陵、虞城,自地名使用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不知道你觉得商丘县名古今对比,哪个名字最好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