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丨愛國愛澳,引以為傲

獨家述評丨愛國愛澳,引以為傲

圖說:珠海拱北口岸,慶祝澳門迴歸20週年的花壇五彩繽紛,氣氛熱烈。新民晚報記者 陳炅瑋 攝

方翔/文

提起澳門,你會想到什麼?大三巴牌坊、議事亭前地……當你與澳門當地人進行交流之後,你就會發現,愛國是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

“我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一定會說是中國澳門人。”在澳門一家公益組織擔任社工的王先生說,“我是90後,小時候在上學的時候,每年在國慶節、迴歸紀念日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學校裡面還有中華文化、歷史時事、品德教育等課程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

王先生特別提到了一個特殊的日子:2017年8月23日,“這是一個令所有澳門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一場被命名為‘天鴿’的強颱風正面襲擊了澳門,我周圍的許多人都受災了,不少人覺得生活沒有希望,在這個時候,是駐澳部隊義無反顧地走上街頭,幫助了我們。那一刻,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為什麼解放軍被稱為人民子弟兵。”

不久前,中國福利會所屬上海宋慶齡學校和澳門濠江中學聯合拍攝的大型音樂電視片《明天會更好》正式亮相。當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學生劉幸蓓唱起“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七子之歌》的旋律雖然已經傳唱了二十載,但在這一刻仍然讓人十分感動。而在電視片中,濠江中學的國旗手們整齊列隊,嚴肅認真,力爭每一個升旗動作都做到完美,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們非常自豪、充滿了榮譽感。

曾經有人擔心,澳門脫離祖國懷抱那麼久,民族認同感、國家歸屬感還能在澳門人心中嗎?事實上,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澳門迴歸祖國20年來,愛國愛澳已經成為了澳門社會共識的主流價值觀,並且得到澳門社會廣泛地認同和堅守,這種擔憂無疑是多餘的。

迴歸以後,澳門人對祖國的感情從各方面大大增強。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澳門社團也成為了凝聚愛國力量的重要載體。澳門擁有社會團體約1萬個,社團數量多、種類全、影響大,在澳門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些社團的宗旨中,不少直接將愛國愛澳寫入章程,像《澳門市販互助會章程》的宗旨規定,團結小販行友,愛祖國,愛澳門;澳門婦女聯合會章程寫著,本會以增進澳門婦女愛國愛澳、團結、關心社會、服務社會、辦好婦女兒童福利事業及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為宗旨……

“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是澳門能夠正確處理好“一國”與“兩制”關係的主要原因。迴歸20年的澳門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澳門的最大優勢,祖國是澳門強大的後盾。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副理事長李沛霖曾動情地說,當鹹潮來臨時,鄰近省市的同胞寧願自己喝鹹水,也要保證澳門的淡水供應;當澳門發電有問題的時候,廣東省給我們輸電;副食品等等,都是靠內地源源不斷地供應……要讓年輕一代明白,單靠澳門自己很難解決好這樣的生活問題。

迴歸20年來,澳門和祖國一起,都經歷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過程,這裡的“富”不僅是GDP的增長,更是產業更加豐富;不僅是傳統優勢產業持續發展,也有中醫藥、特色金融、會展這些新興產業,讓澳門經濟可以更加豐富、多元,而這些都離不開祖國的大力支持。

從迴歸前連年治安混亂、經濟低迷、民生欠賬,到今日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澳門不僅實現了法理上的迴歸,還實現了人心的迴歸。愛國愛澳,這種情感是一種真切的感情,澳門人感受到自己享受到了祖國發展的紅利。

祖國好澳門才更好,我們也期待著在未來,“一國兩制”能夠帶領澳門經濟更穩、民生更實、法治更強,共享祖國繁榮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