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二十世紀最後一年

“遊子”回家了

一首《七子之歌》

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愛國傳唱

澳門,澳門

▲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圖片來源於網絡。


歌詞是愛國學者聞一多

原著組詩的改編

他拋去外文洋詞,獨創“媽港”的譯名

真切地希望人們叫他一聲中國的名字

“澳門

澳門,澳門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本名家驊,字友三,中國詩人、學者、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中國現代作家。圖源:維基百科


“流動的水和島上,

無數慌張的眼神,

描繪著海浪的淚痕。”

一首名為《流動島》的佚名詩

也曾這樣寫道,短短几句

便寫盡遊子命運懸浮不定時的彷徨

孫中山先生在這裡看見了

“輪舟之奇、滄海之闊”

才知道西方輪船(機器)的奇妙,滄海的廣闊

從此有了仰慕西學,窮究天地的思想


數百年風雨,葉落歸根


最初的澳門半島

就與蓮花接下了不解之緣

澳門古時候被稱為“蓮島”

因外形形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

有人也稱它為——“海上蓮花城”

在澳門的區旗上也延續了蓮花這一特徵

分別對應了形成這座城的三大島嶼

澳門,澳門

▲形如蓮花的古代澳門,製圖:樂道稿事局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

中央送了一座

高6米、重6.5噸的“無價之寶”

大型鑄銅貼金雕塑——盛世蓮花

坐落於澳門金蓮花廣場中央

至這一天起,澳門重新起航,煥然新生

澳門,澳門

▲“盛世蓮花”和“永遠盛開的紫荊花”一樣,寓意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是無分大小的。圖源: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官網


今時澳門土地面積僅有32.9平方公里

方寸之地,總人口卻達到了67.2萬

其中花王堂區區域內

每平方千米大概有10萬人左右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密密麻麻的公屋,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二島

三座獨立小島撐起一座城

北連廣東珠海,南接寬廣無垠的南海

東西兩側立足於香港和橫琴島之間

通過一座座跨海橋

連接了時代過往和未來生活

請橫屏觀看

左為澳門半島,右為氹仔島、路環島

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澳門

對於隔壁的珠海人來說

澳門和珠海的距離只差了一個拱北口岸

文化的差異和被殖民後留下的“新大陸”

成為珠海人最便捷的、

抬起腳所能抵達的境外世界

澳門,澳門

▲珠海拱北口岸與澳門關閘,攝影師@黃昆震

時間匆匆流逝

但人與城卻依舊

數百年來

那些激盪的歷史、變幻莫測的命運

最終毋庸置疑的

在這片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

留下一串串深淺交加的烙印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01.


澳門,澳門

澳門古稱“濠鏡澳”

自南宋始

澳門便隸屬於廣東省香山縣

澳門,澳門

▲古代澳門示意圖,製圖:樂道稿事局

這座小島因西江沙土的長期沖積

堆積成一道沙堤

將澳門與大陸連接起來

最終形成了澳門半島

人通過眼睛發現了“新大陸”

又通過無限的智慧創造了“新陸地”

澳門,澳門

▲澳門地理位置圖,製圖:樂道稿事局

澳門山多平地少

在歷史的變遷中澳門不斷擴展

但最終形成現在的澳門

依靠的便是“填海造地”

1863年,在澳葡政府的管轄下

進行了第一次填海造地

1980年代後期,澳葡政府開展了

黑沙環、新口岸和南灣、氹仔的填海工程

同期的包括澳門國際機場、現氹仔馬場等地

都是通過“削山填海”而來

澳門,澳門

▲澳門土地百年變遷示意圖,製圖:樂道稿事局


百年發展,從1914年的11.6平方公里

逐步擴展至如今的32.9平方公里

那一泓碧波

便是今天澳門最年輕的陸地!

請橫屏觀看全景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澳門


澳門的風雨始於1553年

一艘來自葡萄牙的商船在澳門海域擱淺

停靠媽閣廟前地碼頭

當葡萄牙人詢問當地地名時

附近漁民便指著身後的媽閣廟回答

於是粵語“媽閣”

被音譯成葡語“MACAU”

晚清時期

清政府自顧不暇,葡萄牙人趁火打劫

在1887年12月

澳門正式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葡語也成為澳門的官方語言

葡萄牙人的侵佔

給澳門的文化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

他們把天主教帶來了澳門

見證這一切的

就有現在的澳門地標之一

大三巴牌坊

澳門,澳門

▲大三巴牌坊,攝影師@Dian


它的前身是始建於1562年的天主教堂

巴洛克式的建築

卻融合了極具東方特色的雕刻

在此帶動下

眾多的教堂讓澳門充滿了濃郁的宗教氛圍

因此澳門也被譽為“東方梵蒂岡”

澳門,澳門

▲西望洋聖堂,位於西望洋山(俗稱主教山)。攝影師@黃昆震


歷史上的幾次火災

讓它損毀又重建

如今教堂只留下了現在人們所看到的前壁

孤獨地在歲月的長河中屹立

同時,它也見證了

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的血淚屈辱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就在大三巴不遠處的花王堂街

曾是著名的“豬仔街”

300多家販賣華工的館所

曾在這裡做過買賣

澳門的榮光始於16世紀

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前期的一百年間

澳門成為遠東最繁榮的商埠之一

轉口貿易達到全盛

位於東望洋山上的燈塔

成了澳門全球定位的座標

澳門,澳門

▲東望洋山燈塔,攝影師@黃昆震


也是在這裡

根據燈塔山的位置

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

畫出了第一張中文標註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



請橫屏觀看

《坤輿萬國全圖》日本彩繪本

澳門,澳門


“一領破袈裟,香山墺裡巴。多生多寶多菩薩,多多照證光光乍。小生廣州府香山墺多寶寺一個主持。這寺原是番鬼們建造,以便迎接收寶官員。茲有欽差苗爺任滿,祭寶於多寶寺菩薩前,不免迎接。”


這段出自明代戲曲作家湯顯祖的

傳世名著《牡丹亭》

裡面所描繪的“番鬼”

就是指葡萄牙人

其中提及的“多寶寺”

就是大三巴

不過這裡指的並不是“大三巴牌坊”

而是一座離大三巴牌坊不遠處的

以“木板和磚蓋成的倉房型式”的建築物

澳門,澳門

▲牡丹亭還魂記.二卷.明.湯顯祖撰.明萬曆四十五年刊本,插圖中左一即為“番鬼”。掃描文件來源:書格


澳門所見令他眼界大開

為此湯顯祖還留下了四首七言絕句

成為直接反映明萬曆年間

澳門歷史及社會生活的生動史料

“不住田園不樹桑,珴珂衣錦下雲牆。明珠海上傳星氣,白玉河邊看月光。”

——《香岙逢賈胡》

“花面蠻姬十五強,薔薇露水拂朝裝。盡頭西海新生月,口出東林倒掛香。”

——《聽香山譯者》


在上面兩首詩中

湯顯祖提到了第一次在澳門見到

“碧眼愁胡”的外國商人

“花面蠻姬”的葡萄牙女郎

同時,還有市場上並不多見的

寶石、香料、珍珠、象牙製品等寶物

詩中提及的“盡頭西海”

短短字句便道出了葡萄牙的自然地理位置

它地處歐洲最西端,面對的是浩瀚大西洋

澳門,澳門

▲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別署清遠道人,室名玉茗堂。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戲曲家、教育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他的文字裡可以看出

他眼中的澳門並沒有走馬觀花

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了這個城市

被殖民的屈辱

讓澳門人失去了做主人的地位

但數百年來祖祖輩輩的澳門人

對這片土地的堅守和傳承

始終不曾被改變!

澳門,澳門

▲被大小樓宇包圍的大三巴牌坊,攝影師@黃昆震


02.


澳門,澳門


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

中華文明中的強大包容性

讓澳門在文化的保護和融合上

也做到了“渾然一體”

澳門,澳門

▲大三巴牌坊後的哪吒廟,攝影師@黃昆震


媽祖閣是澳門中葡文化的融合起點

是澳門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

也被稱為“天后廟”

媽祖是人

也是我國沿海地區漁民的“護航海神”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攝影師@Dian

門口有兩塊洋船石

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上面繪了一艘彩色的古代帆船

旗上寫了利涉大川四個字

即一帆風順的意思

澳門,澳門

你也許不知道

在澳門這座小小的彈丸之地

竟然有1200多條街道

包括澳門半島950條

氹仔島182條、路環二島123條

共同縱橫交織出城市的血脈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走在澳門的街道上

藍白相間的街牌

變換著城市各處鮮明的個性

同時也成為澳門的一大標誌

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磚畫藝術作為藍本

上面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標註

哪怕是澳門迴歸後

中葡街名字依舊各佔一半

中文在上,葡文在下

街道的中文名也由原來的直書改為橫書

澳門,澳門

▲攝影師@歐懿

澳門有不少名字冗長的街道名稱

在華語地區來說十分罕見

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軍官政要

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

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

澳門,澳門

▲攝影師@歐懿

其中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是澳門中區的一條核心命脈

馬路於1918修成

以當時葡萄牙最高法院法官

亞美打利庇盧的名字命名

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及的“新馬路”


海邊新街、蓬萊新巷、

新埗頭街、新填地、新馬路...

一個個“新”字存在於澳門人的記憶裡

曾幾何時父輩祖輩

在這些地方浮游於海上

而今滄海演化為街區

也不過是現實生活中的故事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在澳門平均每四天

就會有一個歡慶的節日

無論“東西”

這些千奇百趣的特性

凝結成澳門文化多元的共性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澳門魚行醉龍節,攝影師@劉駿

澳門迴歸的第六年

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入選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5座建築,8個廣場

經過街道的串聯

構成了澳門與世界共同的文化記憶

那些留存下來的“古建築”

像跳棋一樣座落於居民樓之間

一眼望去

是歲月和歷史融合而出的驚喜產物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藏”在新馬路上的

玫瑰堂

外表是西式巴洛克的外牆

頂部卻是傳統中國的瓦頂

中西文化的融合

將神聖的殿堂變得獨一無二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站在炮臺山上俯瞰整個澳門

高低錯亂的建築鱗次櫛比

他們互相交錯重疊,互不干擾

這裡古老又破舊,高大又奢華

呈現了一個雙面人生的“小世界”

03.


澳門,澳門


珠海與澳門只隔了一條濠江

南海水系河流,古稱河渡溪

是一條沒有發源地的海灣河涌

濠江西北出磊口接汕頭市汕頭港

東南接廣澳灣入南海

河流資源豐富,盛產魚蝦、殼貝等海鮮

沿江百姓多從事漁業生產

澳門,澳門

▲澳門紅街市,攝影師@黃昆震

1998年的一部《濠江風雲》

正是當年黑幫老大崩牙駒的自傳篇

故事訴說了當年“14K”黨羽

成為黑幫老大的經歷

同時也是洗白自己、宣傳自己的江湖人生

澳門,澳門

▲電影《濠江風雲》海報,圖源:IMDb

即將回歸前又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

澳門進入了一段“三不管”的黑色時期

經歷過往的澳門居民曾說過:

“迴歸之前的澳門真的是腥風血雨,

旁邊香港是香江明珠,

我們是濠江黑珍珠,

滿大街都是壞人惡人。

想都沒想過生活一下子變得這麼太平。”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澳門,澳門

▲電影《濠江風雲》劇照

那段時間,各種法律條款汗牛充棟

儘管黑社會“14K”頭目“崩牙駒”被捕

仍然有各種理由減少罪名

澳門監獄也如“地獄般陰森”

警察每隔十天半月來一次“全倉檢查”

刀槍、毒品、賭具應有盡有

澳門人見證了特區政府的“撥亂反正”

迴歸前澳門社會黑惡猖獗

迴歸後僅僅一年,治安最終走向穩定

澳門,澳門

▲澳門博彩業“三巨頭”,攝影師@黃昆震


起源於1847年的博彩業

是澳門經濟的最大來源之一

2006年登頂“世界第一賭城”

“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

澳門,澳門

▲日照新葡京,攝影師@黃昆震

賭場附近夜夜亮著“押”字燈

走在澳門最繁華的友誼大馬路、北京街等地

幾乎每隔幾米就有一間當鋪

澳門當地人還戲稱“當鋪多過米鋪”

1917年的德成按是當時最大的典當行

為了保護押品,貨樓建設的像碉樓一樣

牆身用花崗岩砌成,並隔有鋼板

並在每一層都設置槍眼

作為監視和防盜之用


澳門,澳門

▲德成按舊址

典當行業與博彩業的緊密

體現在套現上

正所謂“一賭一當”

賭徒一般是通過典當自己的貴重物品

換得現金後再殺回賭桌

週而復始他們的“賭場人生”

澳門,澳門

▲威尼斯人內景,攝影師@黃昆震

在電影《古惑仔》裡

山雞為保命當掉了陳浩南給他的勞力士

多年後再次贖回

捲土重來時二人“碰表”的畫面記憶尤深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24小時營業的當鋪是賭徒們的深夜食堂

那間寫著大大的“押”字招牌的店鋪

熱情地販賣著人們的慾望

也冷眼旁觀失敗者的落寞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04.


澳門,澳門


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日戰爭期間

無數中國人奔赴前線

懷揣一片熾熱“中國心”的澳門同胞

頂住葡澳政府的壓力

紛紛通過捐款、義唱、義演等形式

來援助遭受戰火侵害的同胞

“兩情一國創新,又賴群賢齊獻謀。

昌盛繁榮應有待,故園可藉已無憂。”

新中國成立當天

澳門濠江中學時任校長杜嵐

硬是在葡萄牙警察的攔阻下

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

往後的每一年國慶節

濠江中學都會升起飄揚的五星紅旗

澳門,澳門

▲升起國旗的濠江中學,圖源:央視網

這樣的歷史

在澳門的土地上比比皆是!

20年前回歸祖國那一天

自發前來關口

夾道歡迎駐澳部隊的澳門群眾

令多少人眼眶浸潤、心潮澎湃

澳門,澳門

▲澳門各界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圖源: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官網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

澳門同胞共捐助善款逾60億澳門元

人均達1萬澳門元

2017年臺風“天鴿”正面來襲

人民子弟兵手抬肩扛、協助搶險救災,

澳門市民自發送水送飯…

澳門,澳門

▲颱風後,駐澳部隊官兵在街頭進行搶險救災工作,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澳門

▲颱風後,駐澳部隊官兵在街頭進行搶險救災工作,攝影師@黃昆震

迴歸20年

早已不是簡單的身份認同和認知

更多的是對於“祖國母親”含義的理解!

20年彈指一揮間

悠悠小城意氣風發

時間在歷史中沉澱

日新月異的濠江故事依舊精彩紛呈!

澳門,澳門

▲攝影師@劉駿

被海洋包裹的地理位置

讓澳門的生活與文化都和海洋息息相關

如今現代化的摩天大樓

取代了海上的漁舟唱晚

因海而生的拼搏挑戰精神卻沒有消失

澳門人用雙手築起的建築

正在成就新的城市輪廓!

旅遊塔是目前澳門最高的建築物

塔高223米,共61層

它是全球獨立式觀光塔第十位的觀光塔

是世界高塔聯盟的成員之一

澳門,澳門

▲攝影師@Dian


三橋飛跨拓寬了澳門島嶼之間的來往

霸氣磅礴、蜿蜒曲折的港珠澳大橋

屹立於海中央

它連接三地

連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心

澳門,澳門

▲攝影師@Dian

塔定義了澳門的“高度”

橋則定義了澳門的“寬度”

放遠眺望,澳門與大陸一水之隔

對面的橫琴,變化日新月異

珠澳兩地的生活一覽無遺,再無隔閡

澳門,澳門

▲即將開放全新橫琴口岸,攝影師@劉駿

澳門,澳門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攝影師@黃昆震

富麗堂皇、華燈璀璨…

你所能想到奢靡的詞都能形容澳門

從澳門半島穿過駛向跨海大橋

抵達氹仔島

東邊,豪華酒店鱗次櫛比

西邊,建築工地熱火朝天

澳門,澳門

▲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島的西灣大橋,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這片是被寄託厚望的土地,

是澳門未來的希望所在,

伶仃洋畔,

更廣闊的空間在這裡打開。”

澳門巴黎人酒店

“巴黎鐵塔”映入眼簾

高達160米的鐵塔

和周圍的巴黎人花園

讓人身臨其境

成為旅客們的必備打卡地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位於金光大道的澳門威尼斯人酒店

開幕時是亞洲最大的單幢式酒店

以威尼斯水鄉為主題

拱橋、運河以及石板路的點綴

令人歎為觀止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今時今日的澳門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會看到

不同膚色、不同國籍

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都在這裡彙集

澳門,澳門

▲賽狗文化曾經也是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攝影師@阿路

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

改變不了澳門人自身堅守的文化底蘊

也帶來了那份古老卻不失前進的力量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最美的不是金碧輝煌的賭場酒店

也不是流光溢彩的娛樂場所

是那些靜靜藏匿於大街小巷的歷史遺蹟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這裡的每一座建築

都包含著悲歡離合

每一條街巷

都蘊藏著人間煙火冷暖人生

澳門,澳門

▲攝影師@黃昆震

時間是一支如椽巨筆

記錄著“像一隻棋子跌出棋盤的邊緣”的昨天

也刻畫下“物換星移幸福從此登岸”的今天。

如今在這座小城裡,你可以

到16世紀的廟宇守著虔誠的火燭

在17世紀的古堡裡品嚐老澳美食

住18世紀的民宅裡感受炊煙裊裊

在19世紀的官邸裡欣賞大師藝術

澳門,澳門

▲每年一次的澳門煙花節,攝影師@黃昆震

澳門,澳門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週年,澳門特意舉辦了一場“龍馬精神”大型機械裝置巡遊,攝影師@Dian

澳門,澳門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澳門大三巴亮起了國慶70週年的燈光秀,攝影師@黃昆震


“記取歸來時候,海棠風裡相迎”

數百年的分離

書寫著這座城市的血淚傳奇

二十年的歲月

閃爍著這個國家復興的榮光

而引以為“澳”的故事

還將不斷變化的時空裡歷久彌新!


澳門,澳門

來源:樂道Louder(LOUDER166)
參考文獻及資料:

· 澳門:歐洲在亞洲最後殖民地. BBC Chinese. 1999-12-19· 歷史背景──葡萄牙侵佔澳門 澳門古村落研究· 相關知識 > 地理 > 統計數字 > 土地面積.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澳門特區將依法管理85平方公里水域和相關陸地範圍》.·《澳門手冊——澳門日報創刊四十週年紀念特刊》·《澳門文學評論選》李觀鼎編 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迴歸日》2000年3月第一版·《澳門1999》李冰主編 五洲傳播出版社 1999年9月· 慶祝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系列微視頻《澳門記憶1999》· 紀錄片《澳門二十年》2019· 紀錄片《澳門·韻律》2014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