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最小的“烈士”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的航船劈波斬浪,帶領我們駛向了新時代的壯美征程。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在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百年鬥爭史中,無數仁人志士、英雄先輩為真理、為自由、為光明、為“新中國”的建立血灑疆場,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僅韶山這片紅色熱土就有1579人先後為革命獻身,其中有毛主席的6位親人、“韶山五傑”等,也包括這位未頒發烈士證的“最小烈士”。

在講述這位小“烈士”之前,有必要先認識一下她的父親,也是韶山歷史上一位有名的烈士,他叫孫仁,化名王璞,是韶山鄉鐵皮村人,1917年2月,孫仁生於一戶佃農家庭,他聰穎好學,擔任過兒童團團長,《湘鄉民報》報童,小學教師,校長等職。1938年,孫仁接任中共韶山特支書記、擔任韶山區委書記期間,他組織韶山廣大進步青年,宣講抗日救國思想,宣傳馬列主義。在韶山毛氏宗祠,他創辦了一所青年圖書館,大量進步書刊填滿了書架,也極大豐富了韶山青年貧瘠的思想土壤,喚起他們為民族生存而抗爭的強烈鬥志。當年圖書館使用過一箇舊書架,作為文物還靜靜保存在今天的韶山學校,上面印著“良師益友”“民二八年”等字樣,打開書架,裡面彷彿還回蕩著曾經的朗朗書聲。而後,孫仁受組織委派,化名王璞,赴四川、西康地區,先後擔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川東臨委書記,組織領導黨的地下工作和農村游擊戰。1948年9月7日,在四川華鎣山一次反擊敵人“圍剿”的戰鬥中,孫仁腹部中彈,不幸犧牲,年僅31歲。孫仁英勇頑強的戰鬥事蹟和無畏犧牲的革命精神被作家羅廣斌藝術化地寫進了小說《紅巖》當中。而在家鄉韶山,人們為旌表孫仁的卓越功勳,將他的石像永久安放在韶山烈士陵園,供後人緬懷紀念。

1948年10月,就在孫仁犧牲一個月後,他懷孕7個多月的妻子左紹英也被抓進了重慶渣滓洞監獄,此時她還不知道丈夫已經犧牲的消息,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左紹英同樣作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凜然無畏,拒不交出王璞的下落及黨組織情況。然而,獄中環境惡劣,加之又受到酷刑,左紹英很快有了早產的徵兆。就在一天深夜,渣滓洞女牢房裡傳來了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左紹英臨產了。江姐、楊漢秀、鄧大媽等獄中同志連忙喊來了醫官劉石人,請求把左紹英趕緊送醫院,這時監獄長睡眼惺忪、哈欠連天地走來,板著臉說道:“送出去?出了事誰負責?要生就在這生。”聽到這話,大家義憤填膺,斥責聲、爭辯聲不斷,但也並未換得獄中頭目半分善心,於是江姐迅速發動眾人分頭準備,幫助左紹英生產。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一個漂亮的女嬰哇哇落地,母子平安。看著這個象徵著新生和希望的孩子,大家滿心歡喜,相互傳抱著,熱烈議論著取什麼名字好呢?

獄中出生,叫“獄生”?生在新中國前夕,叫“新生”?天快亮了,黎明前,取個單名“晗”吧?最後,楊漢秀說,她想起來了一個蘇聯女英雄,眾人異口同聲:“卓婭!”這時江姐接過孩子,點頭說:“是啊,我們希望孩子長大了像她的父母一樣,成為英雄。我也想到了一個名字,是個女孩,在監獄裡出生,就取名‘監獄之花’吧。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希望他們今後能把新中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國民黨反動派想用屠刀把進步的人們斬盡殺絕,然而我們共產黨人就要闖開一條血路,爭取讓自己和下一代頑強地活下去。”

這個可憐的孩子,還未出生就永別了愛她的爸爸,她來到人間,卻被囚禁在地獄,四周是陰森的圍牆,猙獰的崗哨和鳥不敢飛、草不敢吐芽的鐵柵欄,第一次睜開她的眼睛,見到的就是腳鐐、手銬、血跡和傷疤。但是,這朵嬌嫩的花卻在獄中媽媽們的精心照料下,頑強的一天天長大,長出幾顆貝殼般的牙齒,學會親暱的叫:媽媽,媽媽。

可是,就在1949年11月27日那個瘋狂野蠻的大屠殺日子裡,魔鬼的血口獠牙沒有放過她,小卓婭沒能躲過敵人罪惡的子彈,她和媽媽以及很多照顧她的叔叔阿姨一樣,被機槍集體射殺於重慶渣滓洞,那時,她僅僅只有一歲呀。這就是韶山最小的“烈士”——韶山的“小蘿蔔頭”,是韶山兒女為建立新中國英勇獻身的一個小小縮影。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盛大閱兵式上,我們難以忘記走在群眾遊行最前列的是由老戰士、老英雄、老模範組成的“致敬”方隊,那些胸前佩戴著無數建功勳章的戰鬥英雄們高舉顫顫巍巍的右手莊嚴的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的崇高致意!邁向新時代的新中國以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格和禮遇,向無數染紅我們戰旗的英雄烈士致敬,就是告訴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敬重英雄,不忘初心,就是告訴我們共和國的顏色永遠是那抹最蕩氣迴腸的中國紅。所以,在這個崇尚英雄、爭當英雄的新時代,讓我們記住韶山這位最小的“烈士”,她叫卓婭,也是“監獄之花”,她的爸爸叫孫仁,媽媽叫左紹英。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宣傳處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