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鎮 砥礪前行謀發展,融灣強鎮創新局

<table> 新城鎮 砥礪前行謀發展,融灣強鎮創新局

近年來,新城鎮著力改善城區環境,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張由瓊 攝

/<table><table> 新城鎮 砥礪前行謀發展,融灣強鎮創新局

國家住建部精選試點村——雲吟村環境優美,房屋整齊,與藍天白雲構成一幅秀美的山水畫。新城鎮供圖

/<table><table> 新城鎮 砥礪前行謀發展,融灣強鎮創新局 /<table>

一條條城市道路不斷延伸,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重點項目加緊推進,一棵棵綠樹紅花扮靚城區……這是一個俯瞰視角下的新城鎮,用今日的美來凸顯時代的變化。

作為新興縣中心城區,同時也是新興探索建設“融灣發展”先行示範縣的主陣地,新城擁有“雙重身份”。具備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後發潛力不斷凸顯,這是當前新城的真實寫照。在“差異化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為鎮域經濟發展關鍵詞的今天,這個作為新興“首善之區”的鄉鎮該如何發展成為當地熱點話題。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新城鎮黨委書記鍾佐彪接受採訪時表示,2020年,新城鎮將緊緊圍繞市委賦予新興探索建設“融灣發展”先行示範縣的新定位,堅定不移把全面融入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新城振興發展的“綱”,按照縣委、縣政府“融灣發展”的“五個率先”,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牢牢抓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切入口和著力點,全力當好新興“融灣發展”火車頭,體現其作為新興中心城區應有的擔當和作為。

爭當“火車頭” 打造灣區經濟“承載地”

善弈者謀勢,善謀勢者必成大事。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機遇,新城鎮將充分發揮天時、地利等優勢,找準融入灣區建設的突破點,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交流合作,深度對接“灣區所需”,積極貢獻“新城所能”。

作為縣城駐地鎮,新城鎮經濟佔全縣經濟總量2/3,全市經濟總量1/5,是新興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事實上,正是受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新城鎮經濟發展起步較早,吸引大量優質企業落戶,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縣乃至全市遙遙領先。

新城鎮深刻意識到,近年來隨著交通“硬聯通”的實現,新興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等多個戰略疊加區域。大灣區規劃涉及的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臺、重要經貿合作等將會延伸、輻射到新興。新城鎮作為新興縣中心城區,只有接受輻射帶動,抓好項目建設,高起點高水平打造產業集聚基地,才能增強縣域經濟體系發展的內生動力。

平康商貿城項目就是搶抓機遇,優化產業的一個真實寫照。在二環路西段東側約佔地100畝的平康商貿城內,大型機械來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該片區域目前已有數十家店鋪簽約進駐,另有多家店鋪正在洽談,商貿城還同時推進多條市政道路建設,全面優化經營環境,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是全縣最大的綜合型建材集聚市場,實現傳統集散型建材市場向現代集約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為消費者提供集中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在諸多創新因素影響下,前階段,新城鎮交出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成績單:2019年1-11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948.26萬元,稅務收入45885.23萬元,農業總產值8.9393億元,工業總產值114.4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1.81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35.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6.4545億元,新引進招商項目至11月底累計投資3.2億元。

新時代孕育新機遇,新機遇呼喚新作為。如今,新城鎮敢為人先,以奔跑者的姿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推動新興“融灣發展”出實招做實功。

擦亮“園區牌” 形成優質企業“集聚地”

園區是產業建設的載體,沒有園區就談不上產業集聚發展。新成工業園是新興工業發展主戰場。冬日清晨,柔和的陽光灑滿新興大地。走進新成工業園,寬闊的馬路筆直延伸至園區深處,多輛大型機械有序施工,工程車輛穿梭其中,一片繁忙景象。園區內,凌豐集團不鏽鋼鍋、鋁噴塗製品自動化生產線、豐隆(新興)製冷設備建成投產,萬事泰集團大數據平臺初步建成,現代農牧裝備產業園、萬洋眾創城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加快建設步伐,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融灣發展,就要加快與大灣區深度接軌,提供體系完善的園區配套和交通基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吸引大灣區優質企業落戶。近年來,新城鎮配合新興擦亮“園區牌”的發展策略,積極抓好重點項目徵地工作,為對接灣區優勢企業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過去一年,新城鎮成功徵收土地面積12768.5畝,為縣城今後10年的工業儲備用地提供保障。在招商引資方面,新城鎮主動出擊,累計對接大灣區企業18家,並與7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落實投資2072萬元。

同時,該鎮還在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不遺餘力。目前,有13個村(社區)經濟收入超100萬元,在雲浮鎮域經濟中排名第一。此外,新城鎮還入選阿里研究院發佈2019上半年淘寶鎮初步名單,是雲浮市唯一入選該名單的鎮域單位。

重大項目的高速推進,折射出新城鎮上下搶抓機遇,砥礪前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信心。站在新起點,新城鎮正以“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定力,從交通、產業轉型、服務等方面全鏈條持續發力,迎著風雨上,頂著浪頭衝,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傳統農業高端發展、第三產業跨越發展,釋放最大潛能。

佈局“示範點” 彰顯城鄉休閒“宜居地”

今年召開的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到,要率先形成共同締造、城鄉融合的發展格局,以縣城經濟為支撐、以鄉鎮為紐帶,全域統籌城鄉資源,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城市和鄉村“兩大區域”協同發展,全面對接融入大灣區建設。

作為城鄉結合部的新城鎮,堅持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以“新型城鎮化”為發展方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形成“共同締造”的黨群力量,深入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

週末時分,在雲吟村總能看到攝影愛好者的身影。“這裡山水相依,美麗宜居,有‘農村味’。”市民陳先生不停按下手中的快門,捕捉精彩的畫面。平整的柏油路旁,青蔥的翠綠的小樹傲然挺立,古樸的白牆上是美麗鄉村塗鴉。再往裡走,就是那一口壯闊的觀景湖、古色古香的水車和一排排整潔的農家屋。誰也不曾想到,一年前還是地處偏遠的“窮山村”,如今竟成了“熱門打卡地”,顏值不斷刷新。

當前,雲吟村入選縣“三片兩點”示範點,還被評為國家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第一批精選試點村。這得益於新城鎮探索推行“1+5”黨員聯戶機制,發動黨員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改變。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該鎮創新實行派駐鎮幹部擔任自然村村長助理制度,加快“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汙水整治“三大革命”,補齊鄉村短板,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

新城鎮正在上演一出政府搭臺,鄉賢、村民合唱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戲。生態環境的提升,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美了村子、旺了人氣,還吸引鄉賢回鄉投資,發展觀光農業、戶外野炊、民宿客棧、農家樂、花卉觀賞基地等新業態,帶動鄉村旅遊蓬勃發展。這使得雲座農場應運而生。

創業青年黎家炯回鄉打造的雲座農場原生態田園綜合體項目,不僅盤活農村土地,增加村民收入,還在2019年“創青春”廣東青年文化和旅遊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榮獲鄉村文旅組二等獎,躋身網紅民宿,被列入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在建成“廣東省最大的鬍子鯰孵化育苗基地”的基礎上,新城鎮積極搭建雲座農場電子商務服務站,實行線下體驗+線上銷售,輻射帶動周邊農產品遠銷大灣區乃至國內外,打造大灣區“肉案子”“菜籃子”和“米袋子”。

此外,該鎮紮實推進“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在大穩村推行“六助四有”居家養老服務,在雲吟村實施牛大力種植項目,有效解決部分貧困戶生活難題,順利完成2019年全鎮脫貧任務。

在新城鎮,像這樣既能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又能促進村民致富的產業項目有不少。今日的新城鎮,美麗宜居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精準脫貧已融為一體,相互推動,成為該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駕馬車,打造出美麗鄉村升級版。

展望未來,新城鎮在做大做強優質水稻、南藥種植、魚苗孵化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持續發力鄉村旅遊,力爭形成以雲吟村為支點,將黎源村、龐村、大穩村及雲座農場串珠成鏈,打造集生產、觀賞、農產品展示、鄉村民宿於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特色片區產業帶,激活鄉村全面振興。

打通“腸梗阻” 構建灣區旅遊“目的地”

交通之於城市,如動脈之於人體,串聯著城市的發展脈絡,牽引著城市未來的方向。新城鎮把抓好交通攻堅,實現道路外聯內暢作為融灣先行的關鍵要素,奮力完成東二環道路(都吉段)的徵地工作,爭取早日通車;加快西二環一標段徵地拆遷進度,屆時東西二環路建成後,與工業園區一體化貫通,將有效把城區架構從16.8平方公里擴大到39平方公里。同時,完成對縣城中心的南外社區樂園路、州背社區井料坊村道進行道路硬底化建設及排水排汙改造建設。

時代的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直以來,新城鎮以善德善治引領新風,涵養城市“精神”。在提升城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並持續推進縣城配套設施建設和社會治理,讓城區的顏值更驚豔。

今年國慶期間,市民蔡小姐返回新興老家,發現城區環境變化很大,佔道經營不見了,街道變得乾淨整潔。對此,她頗有感觸:“城市美了,作為新興人,我們很自豪。”這並非個例。12月,長期在廣州生活的黃阿姨回到家鄉,走在二環路上,其四通八達、平坦開闊的面貌讓她大為驚訝:“城區道路變化太大了,要不是有導航,估計都會迷路。”

今年,城區新建的街心公園、金臺山智慧公園相繼向廣大市民開放,一口氣“鋪開”多個休閒放鬆、親近自然的好去處。這一喜訊迅速引爆微信朋友圈,贏得市民紛紛點贊。

近年來,聚焦擴容提質,新城鎮配合抓好“鞏衛創文”,建設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探索推進鎮(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城北、城東社區試點打造住宅小區黨群服務站,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答好“生態卷” 守住綠色“涵養地”

水流新興江,利為百姓謀。“河邊的環境改善了,我們老百姓的小日子也過得舒心。”市民陳先生感嘆道。曾經的新興江流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面水浮蓮、垃圾隨處可見,水體混濁。

為還江水昔日的明淨,新城鎮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全力整治新興江水環境,投入100多萬開展垃圾清理和清淤工程,加快實施中小河流河道整治,重點加快縣城第二汙水處理廠以及村級汙水處理工程等建設。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振興。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數年來,新城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民生福祉穩步改善上持續加碼,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盼了這麼多年,開發區的排汙排水難、行路難即將得到解決,真是太好了。”近日,新城鎮沙洲開發區200多戶商戶和住戶個個笑逐顏開。原來開發區建成後,大部分建築已建成,但相應的排汙排水管道、道路硬底化、垃圾收集點等市政配套設施未能同步建設,造成雨天水浸、晴天灰塵滾滾等現象,群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卻未能得到解決。

新城鎮得知後高度重視,從群眾關切出發,深入檢視剖析,派出工作組協同做好相關工作。目前,開發區的排汙排水系統、硬底化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正有序推進,困擾他們7年之久的排汙排水難、行路難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作為粵北山區鎮,面對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新城鎮堅持在民生福祉穩步改善上持續加碼,讓破解民生問題的難點成為其補齊短板的亮點。該鎮對36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並申報多個村級公益事業項目,惠及百姓。

一線實踐

青山依舊在,舊貌換新顏——

大灣區“後花園”

雲吟村蝶變記

日前,國家住建部發布通知稱,雲吟村入選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

外地人來到雲吟村,還未進入村裡,便會被沿途的自然風光所陶醉。隱匿山林間,溪從村邊過。沿著筆直的公路走到盡頭,就會恍然發現,這是一座真正的“世外桃源”:整齊有序的村屋、平坦整潔的村道、清澈蜿蜒的溪流、古色古香的水車、獨具一格的小舟,還有三五村民在房前屋後休閒嘮嗑。傍晚漫步在雲吟村,村道旁綠樹成蔭,廣場上滿是奔跑嬉戲的孩童,傳來陣陣笑聲……一個潔淨亮麗、文明和諧的鄉村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住了鄉愁。

當問到雲吟村的變化時,村民們紛紛表示,村裡環境變整潔了,衛生變好了,路也修好了,住得更舒心。許多村民看著雲吟村越變越美,對於人居環境的整治效果,他們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過去,雲吟村曾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的發展一度滯後。為改變這一局面,新城鎮突出黨建引領,探索推行“1+5”黨員聯戶工作機制,以雲吟村黨支部為核心、黨員為工作主體、群眾為服務對象,編織一張“一呼百應”的聯繫服務群眾網格,激活內生動力,構建起“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因看好雲吟村發展前景,村黨支部書記黃北添率先試點種植80畝牛大力,以點帶面,推動村民增收致富。按市場價,一棵牛大力可售100元,一畝田可種植800多棵,除去每月農田的500元租金以及5元一棵的成本價,一畝田三年平均產值約8萬元。如今,通過頭雁帶動,雲吟村農業得到一定發展。

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腦袋富”。今年6月15日,是雲吟村第90屆關公文化節暨鄉村振興大型文藝匯演的重要節日,村民們齊聚關聖廟,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來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進村參加傳統民俗節日——“關公誕”的村民朋友絡繹不絕。

融入大灣區,謀取大發展。鍾佐彪表示,今後,新城鎮將圍繞“中央要求、灣區所需、市委所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協調發展、服務配套等對接,將周邊特色村莊串聯,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把雲吟村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和重要休閒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