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的“蔡徐坤”行為

連漲3天之後,今天大盤終於休息了一天。主板還好,大金融一直託著指數,滬指收盤只跌了0.18%;創業板比較弱,科技股、醫藥股兩條腿全都斷了,收盤跌0.51%。我昨天也預告了,醫藥股和看不懂的科技股別瞎買,不然浪費了大好行情。

機構的“蔡徐坤”行為

我們稍微回想一下,整個11月外資一直在持續買入,但是指數就是不漲,白馬股、金融股、豬肉股齊跌,唯獨沒跌的就是科技股,甚至韋爾股份、兆易創新、聖邦股份等一大堆科技股還一直新高。當然了,現在我們肯定知道原因,11月外資在大幅流入的同時,公募基金因為考核機制問題,為了爭排名一直搶著砸盤。


我今天把整個11月外資流入的數據整理了一遍,發現有些貓膩。

機構的“蔡徐坤”行為

11月一共21個交易日,其中有16個交易日,外資通過深股通買入的金額比滬股通還要多,整個11月多買了187億元。

這和我們一貫的認知是相悖的。滬市外資標的都是業績穩定、估值合理、分紅率高的標準白馬股,包括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海天味業、上海機場等等,這些股票是外資一直以來的主要持倉方向。深市更多的是以科技和醫藥為代表的高估值成長股,這些似乎都不符合外資的“價值投資”風格,然而外資11月卻一直在不斷加倉科技股方向,像寧德時代和京東方,11月外資增倉超過10億。

外資接盤的這些籌碼,毫無疑問很多都是內資砸的。從經驗上看,內資到年底把高估值、高漲幅的科技股賣掉鎖定排名,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外資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買低估值的白馬股,怎麼可能去買高估值的科技股呢——結果人家還真的買了。

12月行情回暖之後,內資沒辦法,只好把之前賣掉的科技股以更高的價格再買回來。從而導致了12月初,一邊是以白馬股為代表的上證50滯漲,一邊是科技股為代表的創業板和創業板50接連創新高。這也是為什麼科技股行情能夠從11月貫穿到12月的根本原因。

怪不得A股散戶都看不起機構,這操作確實有點蔡徐坤。

……

行情方面,今天市場整體平穩,雖然指數都是綠的,但是賺錢效應卻在擴散,漲停板和連板數量比昨天還要多,跌停股只有一個退市整理期的華業股份。

板塊方面,今天手遊、傳媒、北斗這些前期跌得比較多的板塊漲幅居前,鋼鐵、煤炭、醫藥等跌幅居前。這個邏輯其實就是我昨天說的,現在市場上錢多了之後,資金會從高處往低處流動。

今天還有一個比較奇怪的地方,科創板龍虎榜集中出現了機構買入,卓翼信息、當虹科技的買一買二都是機構,還有安恆信息、普元信息都有機構買入。

次新銀行蘇州銀行機構也買了4000萬,難以理解,不知道是不是遊資買的機構通道,冒充“假機構”。一般龍虎榜出現機構買入之後,第二天的溢價會相對較高,遊資可能用這個割韭菜。

其餘的盤面細節就不描述了,行情沒什麼大問題,只要不是風偏特別高的股票,安心拿著吧,我今天也虧錢了。


……

繼續看幾個消息:

1、 央行重啟逆回購,14天期逆回購利率降5個基點。

逆回購和MLF是央行最常用的貨幣政策調控工具,前者偏短期,後者偏中期。一般來說,央行會在前一次逆回購到期的時候再續作下一次,這次沒到期就重啟,說明還是想保證年底的流動性,由此我們可以揣測一下管理層目前的態度。利率降低了參考意義不大,才降0.05%,小氣鬼。

2、 暴風影音公告:主要業務陷入停頓狀態,面臨無業務收入來源的風險。公司的辦公場地租金支付到 2020 年 2 月底,屆時如果無法及時繳納租金,將面臨無辦公場地的風險。

機構的“蔡徐坤”行為

這家公司現在只剩個空殼,沒業務、沒員工、沒辦公地點,老闆還進去了,今年年報肯定編制不出來了,明年4月份左右暫停上市,後年再退市,基本這麼個劇本。借殼肯定別想了,20多億的負債,傻子才借殼,最扯淡的是今天還漲停了。大家別瞎買,不然哪天隨便出個利空消息停牌,然後出來就連續跌停,和之前的長生生物一樣。

3、 險資緊急開會商議加倉,搶跑“春躁行情”。

保險公司的營業模式是先給錢、再賠付,這就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拿到大量的零成本資金——浮存金。浮存金可以直接拿去投資,這解決了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目前A股5家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投資資產在8-10萬億左右,權益類資產(股票+股票型基金)估計也就1-1.5萬億左右,距離30%的比例上限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如果明年險資加大入市比例,將和外資一起成為的重要增量資金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