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教育必須抓早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從三歲孩子的品行就能夠知道他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到七歲的時候,就知道他老了的時候是什麼品行了。

這就是說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俗話不俗,能夠流傳幾千年的俗話必定有它的道理。

其實,很多家長是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咿呀學語就開始教他唐詩宋詞,剛學會走路就讓他學習舞蹈,才拿起彩筆塗鴉就讓他報了美術班,等等。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成為一名神童!

但我認為,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對於這些技能的培訓過早,就是拔苗助長了,不符合孩子的天性,違反了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往往會事與願違。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教育必須抓早


這個時期的孩子教育,不應該是技能方面的培訓,而更應該注重孩子良好品格的養成!

技能培訓不宜過早,但品格養成必須從幼兒抓起。那麼應該培養孩子養成哪些良好的品格呢?

第一,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就算是不會說話的小孩子,也是有觀念的,大人切不可讓孩子是非不分。比如孩子淘氣,亂扔玩具,大人一定要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雖然他不一定能夠聽得懂,但一定要表明這個態度,而不能聽之任之甚至還誇孩子真棒,能扔的那麼遠!

小孫女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門上,妻子邊哄小孫女邊打門,我制止了妻子,又反過來引導小孫女:“人家門在那兒沒有動,是你把人家給碰疼了,是你不對,趕緊給人家說對不起。”小孫女雖然似懂非懂,但從那以後,無論她碰到什麼東西,都沒有再哭鬧著去打。

沒有是非觀念的人,長大後遇到問題肯定也不會從自身找原因,所以是非觀念其實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而家長正是他的老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教育必須抓早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往往會形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感恩,認為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長大後,也必然是一個自私的人。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學會分享、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感恩,對任何人的幫助,都要會說謝謝。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孩子摔倒是很正常的事,不要一家人驚恐萬分,趕忙去扶。要學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相比於今後他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這點兒事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從小就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長大後很難適應異常殘酷的社會競爭。

第四,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大人怕孩子摔著、碰著,時刻提醒孩子這樣危險、那樣不行,往往會讓孩子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對於孩子的探索行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鼓勵孩子去試,這樣才能培養起孩子的自信心,以後面對各種挑戰,才會有勇氣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否則,沒有自信的孩子是難以擔當大任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教育必須抓早


當然,良好的品格還有很多方面,這都需要父母和老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去培養,把孩子培養成品格良好的人,是給孩子最深的愛和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