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紅極一時的鮑勃·迪倫卻突然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後來的音樂風格大變?一套音樂特輯記錄下了所有秘密。


編:金寶

鮑勃·迪倫在1966世界巡演期間一直沉溺在藥物濫用和妄想症帶來的痛苦之中,過著躲在墨鏡之後、靠安非他命到處飛的生活。他的音樂野心越來越大,行為卻越來越古怪。


1967年,彭尼貝克拍攝了一部關於迪倫的紀錄片《別回頭(Don’t Look Back)》,他在2001年出版的《鮑勃迪倫:陰影之後(Bob Dylan: Behind the Shades Revisited)》裡回憶道:“他非常緊張、易怒。我直到很久之後還是無法接受,他這一路上奇怪的行為太多了。”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那次旅行大約發生在迪倫的創作高峰期,但滿世界到處飛的生活方式也對他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它使我筋疲力盡,我再也不想過那樣的生活了,”三年後他在一次滾石的採訪中說到。他也厭倦了自己精心雕琢的寫歌方式。“我現在正試著避免使用太多文字,”他當時對記者馬特·丹斯克說,“沒有一句詞是廢話。

”1967年,他去了納什維爾的哥倫比亞錄音棚A錄製了質樸的《約翰·韋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1969年曲風輕快活潑的《納什維爾的天際(Nashville Skyline)》也是在這裡錄的。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這三年間迪倫一直保持低調,回到了家鄉,時常和約翰尼·卡什合作。一套新的專輯《回到過去:1967-1969:盜版系列卷15(Travelin’ Thru, 1967-1969: The Bootleg Series Vol. 15)》記錄下了他在這段時間的創作。


這其中包含了《約翰·韋斯利·哈丁》和《納什維爾的天際》之前未發佈的花絮片段,同年迪倫參加《約翰尼·卡什秀(The Johnny Cash Show)》的畫面,還有1970年跟厄爾·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的合作。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這段時間常常被看作是迪倫人生中很特殊的一段,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嗓音的改變,從嘶啞刺耳和厚重的鼻音轉變為《納什維爾的天際》時期柔和的淺唱低吟。( “我跟你說,只要把煙戒了,你也能唱男高音。”他這樣對滾石的記者說到。

)在聽過《荒蕪遊船(Desolation Row)》《喬安娜的幻象(Visions of Johanna)》《眼神哀傷的低地女郎(Sad-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等徹底顛覆規則的經典之作後,粉絲們在聽到他現在創作的如此保守的音樂時總會感到十分震驚。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就這一點而言,《回到過去》裡的音樂確實不會像1965年的專輯《重返61號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或66年的《金髮美女(Blonde on Blonde)》那樣顛覆你的大腦。但這些錄音室的錄製花絮和現場的片段也會為你帶來簡單而微妙的愉悅。下面就是這套新專裡值得關注的七點。

迪倫在錄製《約翰·韋斯利·哈丁》和《納什維爾的天際》時嘗試了各種節奏和速度

《回到過去》的專輯註解聲明,它並不包含《約翰·韋斯利·哈丁》和《納什維爾的天際》全部的棄用片段。“製作人並不希望加入同一首歌的多個版本,”本·羅林斯在簡介中解釋道,“而是選擇了一首歌最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鼓手肯尼·巴特利的律動上:我們在盤1中可以聽出《早起出門(As I Went Out One Morning)》曾經是一首華爾茲;《單獨跟你在一起(To Be Alone With You)》用了亂奏爵士樂的節奏;《告訴我這不是真的(Tell Me it Isn’t True)》彈奏的節奏更快。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納什維爾的天際》中差點加入一段12小節的布魯斯名為《西方的路》

“我們就到處放置麥克風,按下按鈕,想盡辦法錄下鮑勃的所有創作,”導演鮑勃·約翰斯頓在《納什維爾的天際》部分的註解中說到,“很多時候你一旦錯過就不會再次聽到了”被記錄下來的曲子《西方的路》,是貝西伯爵《去芝加哥藍調》的變奏,似乎是當場即興創作的。(由於演奏得過於即興,約翰斯頓沒來得及錄下前奏。)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迪倫和卡什一起錄了二十首不同的歌,都被收錄在了這裡

儘管迪倫和卡什一起錄了很多歌,但他們只在一張錄音室專輯上發佈了其中一首:《納什維爾的天際》裡的《北國來的姑娘》。


《回到過去》彌補了這一遺憾,在盤2、3裡收錄了他們合作的全部內容,以及1969年迪倫參加《約翰尼·卡什秀》的部分。這兩個人一起彈奏了很多傳統歌謠(《Mountain Dew》《Careless Love》)、鄉村搖滾(《That’s All Right Mama》)和兩人的原創音樂(《I Walk the Line》《One Too Many Mornings》)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他們嘗試將《別想了,沒關係(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和《理解他(Understand Your Man)》這兩首歌混搭在一起

《回到過去》裡最奇怪的一首歌是盤2裡的《別想了,沒關係/理解他》,在同樣的和絃伴奏中迪倫和卡什同時唱著他們各自的歌。(“我們借鑑了同一首歌!”卡什在最後說到,大概是指傳統歌謠《我走了誰給你買綵帶(Who’s Going to Buy You Ribbons When I’m Gone)》。)

可以想象得到這樣的搭配並不合適,就像兩個網頁同時在播放,但它體現出了迪倫和卡什對同一旋律的改編能力。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卡爾·珀金斯前來串門

卡爾·珀金斯曾來過這裡並留下了七首歌,包括他的《火柴盒(Matchbox)》、亞瑟·克魯杜的《沒關係媽媽(That’s All Right Mama)》,還有兩首吉米·羅傑斯的混合曲。專輯註解是這樣解釋的:珀金斯在鄰近的哥倫比亞錄音室重新錄製他曾經的金曲

。迪倫告訴珀金斯《火柴盒》是他高中時期錄的第一首歌,於是這位傳奇的鄉村搖滾歌手感動地留下來跟迪倫和卡什錄了音。(“我不知道沒有你會怎麼樣,搖滾之王!”卡什跟他說。)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迪倫揹著卡什錄了兩首他的歌

《回到過去》在盤3中轉而刻畫了人物的肖像,收錄了迪倫在上過《約翰尼·卡什秀》兩天後在錄音室裡錄製的兩首歌。顯然他還沉浸在跟“黑衣人”相伴的日子裡,所以嘗試錄製了兩首卡什的歌,陣容之豪華甚至連查理·丹尼爾斯都參與其中。


兩首歌分別為:高昂喧鬧的《火山帶(Ring of Fire)》,頗具拉斯維加斯的風格;第二首《佛森監獄藍調(Folsom Prison Blues)》則是用迪倫最近偏愛的低吟淺唱的方式演繹。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我們看到的迪倫和厄爾·斯克拉格斯在節目裡的表現並不完整

1971年,班卓琴的改革者厄爾·斯克拉格斯和迪倫一起參加了1971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的一檔90分鐘的節目《家人和朋友》。

1970年他們二人連同斯克拉格斯的兒子蘭迪和蓋瑞一起,在紐約的卡梅爾鎮(納什維爾插畫家托馬斯·B·艾倫的家鄉)錄製了四首歌,發佈了其中兩首:《東弗吉尼亞藍調(East Virginia Blues)》登場於PBS特別節目中,《納什維爾天際碎片(Nashville Skyline Rag)》出了原聲專輯。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另外兩首沒人聽過的歌則收錄在了這裡:低保真版本的《單獨跟你在一起(To Be Alone With You)》和《親愛的,再給我一次機會(Honey, Just Allow Me One More Chance)》

斯克拉格斯的合作帶來的隨心、自如的氛圍是《回到過去》最完美的收尾:誇張宏偉無法觸動人心的時候,一陣鄉村之風或許可以做到。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鮑勃·迪倫的消失之旅《回到過去,1967-19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