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临床考研 消化内科,最终篇

西医临床考研 消化内科,最终篇

01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内症状:

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常在餐后1h出现;

非典型症状:(胸骨后)胸痛;

属于纵隔性胸痛(包括胃食管反流、主动脉夹层和冠心病心绞痛);

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和牙蚀症;吸入型肺炎、肺间质纤维化;

部分病人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或阻塞感,但无吞咽困难,称为癔球症,目前也认为与GERD相关;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和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

首选确诊:胃镜(最准确、金标准);

24h食管PH监测(是判断有无反流的金标准);

正常食管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胃镜下呈均匀粉红色,当其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后呈橘红色,多位于胃食管连接处的齿状线近端,当环形、舌形或岛状病变≥1cm时,应考虑为Barrett食管;

注意:RE分级?Barrett食管 胃镜下表现?

诊断:对于有典型反流和烧心症状的病人,可拟诊为GERD,用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如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2次,连用7-14天),症状明显缓解,初步诊断为GERD;

PPI(首选、疗效最确切)通常疗程4-8周;

H2RA(组胺):疗程8-12周;

Barrett食管应使用PPI维持治疗;

食管癌 首选确诊:胃镜(纤维食管镜)+活检;

普查首选: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

胃癌 首选:胃镜+活检;

结肠癌首选:结肠镜+活检;

直肠癌诊断 首选直肠指诊;

02

慢性胃炎


常见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特别是阿司匹林等非特异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

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限速酶,有两种异构体:结构型COX-1和诱生型(或称诱导型)COX-2;

COX-1在组织细胞中微量恒定表达,有助于上皮细胞的修复;

COX-2主要受炎症诱导表达,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旨在抑制COX-2,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但因特异性差,同时也抑制了COX-1,导致维持黏膜正常再生的前列腺素E不足,黏膜修复障碍,出现糜烂和出血,以胃窦多见。

慢性胃炎:

上腹部不适N年+胃黏膜皱襞变细而平坦、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透见(透见粘膜血管纹)=慢性萎缩性胃炎;

贫血+血VitB12明显降低+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体阳性=A型;

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B型;

病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其他 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和毒物(NSAIDs和酒精)自身免疫;

关于自身免疫:胃体腺壁细胞除分泌盐酸外,还分泌一种黏蛋白,称为内因子;它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不被酶消化;到达回肠后,维生素B12得以吸收;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泌酸腺萎缩、胃酸分泌降低;内因子减少可导致维生素B2吸收不良,出现巨幼细胞贫血,称之为恶性贫血;

胃镜及组织学病理:

胃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可充血水肿或粘膜皱襞肿胀增粗;

萎缩性胃炎的粘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而平坦,粘液减少,粘膜变薄,有时可透见粘膜血管纹;

首选确诊:胃镜+活组织检查;

HP对因治疗?四联疗法!疗程!抗生素包括那些?需要知道!!!

1.Hp相关胃炎

单独应用下列3类药物任一种,均不能有效根除Hp;这些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正常发挥其抗菌作用,需要联合PPI抑制胃酸后,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目前倡导的联合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2种抗生素和1种铋剂,疗程10~14天;

注意:检查HP 侵入性检查(有创)首选 (经胃镜的)快速尿素酶试验;

非侵入性检查首选和治疗后复查 首选14C尿素呼气试验(无创);

近期使用抗生素、PPI、铋剂等,可造成HP检查呈假阴性,但是血清学检查例外;

西医临床考研 消化内科,最终篇


03

消化性溃疡(PU)


周期性 上腹部 餐后痛=GU;

周期性 饥饿痛 或 夜间痛=DU;

病因:胃酸与胃蛋白酶、HP感染、药物(药物中 NSAIDs是导致PU最常见)等;

注:胃溃疡在发病机制上以粘膜屏障功能降低为主要机制;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以高胃酸分泌起主导作用;(所以我们默认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

病理:典型的GU多见于胃角附近和胃窦小弯侧;DU多发生于球部;

临床表现:

(1)症状:

GU(餐后痛);特征:进食-疼痛-缓解(多为餐后痛,1小时左右缓解)

DU(饥饿痛或夜间痛);特征:进食-疼痛缓解-疼痛(多为空腹痛,可伴夜间疼痛)

(2)特殊溃疡:

1.复合溃疡 指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狭窄、梗阻发生率较高;

2.幽门管溃疡 餐后很快发生疼痛,易出现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胃镜检查时应注意活检排除癌变;

3.球后溃疡 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在后内侧壁;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放射;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胆总管引流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等;

4.巨大溃疡 指直径>2cm的溃疡,常见于有NSAIDs服用史及老年病人;巨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在后壁,易发展为穿透性,周围有大的炎性团块,疼痛可剧烈而顽固、放射至背部,老年人也可没有症状;巨大GU并不一定都是恶性;

5.老年人溃疡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疼痛多无规律,较易出现体重减轻和贫血;GU多位于胃体上部,溃疡常较大,易被误认为胃癌;

注:

复合溃疡和幽门管溃疡都易导致幽门梗阻,且均抗酸剂治疗无效(溃疡-出血-愈合-瘢痕,反复瘢痕造成梗阻)

球后溃疡:见于十二指肠慢性穿孔,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注:不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的溃疡),腹痛向腰背部放射,抗酸剂治疗无效(注:十二指肠分为 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巨大溃疡(>2cm),巨大溃疡并不一定都是恶性;

老年人溃疡:不易梗阻;年纪越大,溃疡位置越高,溃疡常较大,高度警惕溃疡恶变;

对于长期胃溃疡病史,腹痛加重且无规律、年龄>45岁、体重下降(消瘦),应该高度警惕癌变(胃癌);

特别是腹痛规律消失尤其需要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并发症:

1.出血:PU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DU较GU出血多见;PU的病人慢性腹痛在出血后可减轻;

注: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部位和出血情况的首选方法(但胃镜检查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即题干提示血压<90/60mmhg)

上消化道大出血:首要治疗原则是急诊胃镜检查前,需要先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及使用止血药物;做题时必须首先看患者生命体征(主要看血压)是否平稳,若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90/60mmhg)应该立即输血补液,补充血容量,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进行其他检查或操作;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无低血压,>90/60mmhg),则首选急诊胃镜明确病因,并进行止血治疗;

2.穿孔;

3.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幽门管溃疡引起;

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为隔夜宿食;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呕吐物为隔夜宿食,不含胆汁+振水音阳性+呕吐后症状缓解=幽门梗阻;

比较:

急性胰腺炎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幽门梗阻呕吐物不含胆汁,呕吐后腹痛可缓解;

碱性反流性胃炎呕吐物含有胆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为什么幽门梗阻呕吐不含胆汁?

约85%的人 胰管和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形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大乳头;所以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由于幽门(连接胃和十二指肠的通道)梗阻,胆汁不可能从十二指肠逆流入胃,所以胃内呕吐内容物一定不含胆汁;

4.癌变:默认DU不发生癌变;

首选确诊:胃镜+活检;

对于GU,一是 溃疡边缘取活检;二是 正规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治疗;

铋剂:由于肾脏为铋的主要排泄器官,故肾功能不全者忌用铋剂;

注:铋剂既能保护胃黏膜又能抑制HP;

PPI既能抑酸又能提高抗生素疗效;

弱碱性抗酸剂:常用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

碱性抗酸剂目前更多被视为黏膜保护剂。

西医临床考研 消化内科,最终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