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工勤人員在改革中是徹底消亡,還是會浴火重生?

工勤人員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處於一種尷尬的位置,他的定位是一種輔助工作,主要的工種是駕駛員、打字員、保衛人員等,更早的時候還包含食堂廚師、賓館服務員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勤人員在行政事業單位逐漸散失立足之地,除了駕駛員還存在外,其他的工勤崗位已經消亡。隨著公車改革的持續深入,行政事業單位僅存的工勤崗位和工勤編制會徹底消失嗎?還是該改革中獲得新的發展路徑,獲得另一種新生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機構改革:工勤人員在改革中是徹底消亡,還是會浴火重生?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分類去看。大家都知道,工勤人員在我國實際分三類,行政工勤、事業工勤和參公工勤,參公工勤和行政工勤實行同樣的管理制度,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類。我們首先去看看行政工勤人員。關於行政工勤人員的改革,要求是非常明確的,黨政機關工勤人員身份暫時保持不變,人員實行只減不增,也就是從此以後,行政參公單位不再接收工勤人員,實現自然減員。現有的工勤人員退休、調出、死亡的,人員退一個編制就減一個,同時,工勤人員也不享受參公待遇。在這樣的措施下,預計在一定的時間內,行政工勤將徹底消失。

機構改革:工勤人員在改革中是徹底消亡,還是會浴火重生?

我們再來看看事業工勤人員改革,他們是否和行政工勤改革一樣呢?從目前的改革情況,由於事業單位改革還沒有完成,相關的措施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事業單位還在接收工勤人員,比如大家可以看看今年對退役士官的安置,大部分地方還是作為工勤人員安置到事業單位,退役軍人是當前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的主要來源。說白了,就是事業單位存在工勤編制,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為了安置退役軍人而存在。

機構改革:工勤人員在改革中是徹底消亡,還是會浴火重生?

從事業單位的改革的趨勢來看,下一步事業單位將實行的是崗位管理,不再實行身份管理。也就是說,事業單位裡面不再分幹部和工人,而是隻分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對於原有工勤人員的處理,無非兩種方式,一是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原來的人員像行政機構改革那樣,保留工勤編制,實行自然消亡。二是直接進行崗位轉移,原有工勤人員或者直接轉為管理或技術崗,也可以通過競聘、考試等方式,逐步實現身份的轉變。這從現階段的工勤人員的素質來看,也是可以適應改革要求的,因為前文已經說了,工勤人員主要來自退役士官,近年來的退役軍人素質已經大大提高,入伍時的學歷比之前有大大提升,部隊上也很注重軍人的文化素質培養,士官在部隊本身屬於專業技術人員。

機構改革:工勤人員在改革中是徹底消亡,還是會浴火重生?

綜上,對於行政工勤來說,已經走向職業末路,將逐步消亡。但對於事業工勤來說,改革卻有可能實現浴火重生。因為之前的工勤編制限制了工勤人員的職業發展,一直被退役軍人所詬病,如果事業工勤能在改革中轉變身份,將大大激發工勤人員工作激情。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