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釘子案的“石敢當”——追記吉林省信訪局幹部石剛


  2019年8月30日下午3時,吉林省信訪局幹部石剛在辦理公務返回途中突發疾病,不幸去世,年僅49歲。噩耗傳來,人們無不扼腕。信訪局接待室再也不會出現他的身影,群眾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同事含著眼淚把已經訂好的車票從他的辦公桌上拿走……

  石剛曾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和飛行教官。2008年,他告別軍旅生涯,轉業到吉林省信訪局工作。為了儘快適應新崗位,石剛夜以繼日地苦學惡補。一本本學習書籍、一個個寫滿密密麻麻註釋的法規手冊,見證了石剛從一名信訪工作的“門外漢”變為信訪工作的行家裡手。

工作敢於動真碰硬

  “只要和石剛接觸的人,沒有人說他一個不字。他為人非常好,特別謙虛謹慎,對自己要求又十分嚴格,對問題一追到底、不解決不放手。”吉林省信訪局副局長李峰說。同事們給石剛這個從泰山腳下走出來的漢子,取了個親切的綽號——“石敢當”。

  2019年,吉林全省開展化解信訪積案攻堅工作以來,擔任省信訪局領導專辦處副處長的石剛成為第四跟蹤督辦組組長,負責推動白城、松原兩市積案化解。他抓住骨頭案、釘子案不放,無論涉及哪個部門、哪個領域都一盯到底,發現問題直接約見當地負責同志,當面指出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直至徹底化解。

  白城市市政公司的一批退休職工因為單位改制問題,工資待遇由事業待遇變成了企業待遇。這件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部門較多,很多人感到束手無策。但是這些職工想要改變待遇的願望非常迫切。石剛接手此案後,反覆協調白城相關部門,幾經周折,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用真情柔情化解積案

  侯某某是白城市通榆縣開通鎮人,經縣原勞動局、原文化局審批,被縣評劇團錄用為勞動合同制工人身份,但直到2019年7月都未被安排上崗。

  2019年4月初,石剛接手了侯某某的信訪案件。經多方瞭解,石剛認為,這雖然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但侯某某的訴求存在部分合理性,同時其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經石剛多方協調和推進,2019年7月1日,通榆縣專門就此召開了信訪聯席會議,侯某某的合理訴求終於得到解決。

  “他說的話就讓你放心。完事了還給咱打電話,問對處理這事滿不滿意。”侯某某眼裡的石剛“沒有一點兒官架子”。

  信訪人孫某幾年前在松原市長嶺縣承包了90公頃水田,因當年降水量過大而受災,孫某一直誤認為是當地水庫洩洪所致,要求政府賠償,但數額巨大一直難以達成協議。石剛幾次去現場實地查看,調閱當年的氣象水文資料,協調有關部門多次協商,苦口婆心地做孫某的思想工作,讓他了解政策和有關規定。瞭解到孫某家庭經濟狀況非常困難,石剛主動想辦法幫助他。

  被石剛的真誠所打動,孫某最後接受了合理範圍內的賠償。這件長達3年之久的“釘子案”徹底化解。

11年經辦信訪積案上萬件

  在石剛手機中留下的219張照片中,除了一張和妻子的合影,其餘都是他經辦信訪案件的卷宗、政策文件、上訪人材料的照片。一條備忘錄裡,寫的也都是工作的事情。

  石剛一年中最長一次有45天沒回過家。當時他為了儘快推動案件化解,每週四回到局裡協調研究,週末在單位晝夜加班整理好材料,週一再返回負責的地區。

  “咱東北的冬天不是特別冷嗎,為了保持一個清晰的思路,他都是把窗戶打開,凍得渾身冰涼。”說起石剛的拼命勁兒,石剛的妻子孫鳳娟忍不住淚如雨下。

  同事徐心博剛到省信訪局領導專辦處工作時,石剛就把多年來撰寫的各種文稿刻錄成光盤送給了她。

  “他囑咐我說,‘信訪工作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點瑕疵和一點失誤’。這個光盤我也一直保留到現在。這不僅僅是他一生的工作成果,更是他的工作心血。”每每看到光盤,石剛的笑容就會浮現在徐心博腦海裡。

  參加信訪工作11年來,石剛共經辦信訪積案12399件,審核錄入實現零差錯。

  石剛曾憧憬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出去旅遊,可是一直沒有成行。他就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溫暖了百姓。

本報記者 靳昊 任爽 本報通訊員 王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