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斑马君答读者问,资本逐利不相信撒泼和眼泪


基于上篇文章《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的美的集团却把格力电器“越甩越远”》的读者评论及疑问,斑马君整理了一些典型问题进行统一答复。美的也好,格力也好都是家电行业龙头企业,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斑马君答读者问,资本逐利不相信撒泼和眼泪

1.关于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收入是不是有可比性的问题


斑马君:美的集团营业收入增长肯定是因为提供劳务、销售商品获得的。并购只是并购的资产,并购不能直接贡献收入。并购的资产提供劳务、销售货物之后才会取得收入。


美的集团拥有KUKA 95%股权,吸收合并小天鹅,根据会计准则,是要进行财务并表的。也就是,KUKA收入和小天鹅收入是美的的一部分。所以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两家企业对比的话,当然美的这边要把KUKA和小天鹅算进来,因为KUKA和小天鹅都是美的集团上市主体拥有的资产。


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斑马君答读者问,资本逐利不相信撒泼和眼泪


美的集团收入来源主要有空调、其他消费家电、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格力电器收入来源中空调业务一项独大,占比超过80%。产品业务过于集中单一,是格力电器的特点。


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作为家电行业的两家龙头企业,对比两家企业的收入很有意义。对比某个产品产品的收入意义并不大,因为对于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的是整个上市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项业务。


2.关于美的商誉的问题


斑马君:对于美的集团因收购库卡产生的巨额商誉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商誉值不值需要非常专业的评判,但是对于此次收购案德国方面表示很后悔。另外,就是,这两年新建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使用了大量KUKA机器人。


商誉作为一个资产科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这两年商誉这个科目被一些传媒娱乐公司玩坏了。美的集团的商誉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好不夸张的讲,KUKA就是中国工业4.0的代名词。KUKA之于美的的意义不只是多了一块能够贡献收入的资产,更具有占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桥头堡的战略意义。


截止今年上半年美的账面上还有291亿的商誉资产,其中收购KUKA产生的商誉为222亿。看上去确实很高,但是KUKA值这个钱。


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斑马君答读者问,资本逐利不相信撒泼和眼泪


美的收购库卡除了产生巨额的商誉资产以外,还要遵守七年附加条款。这些条款包括不关厂、不裁员;商业机密保护;不控制公司、不退市;保持管理层独立性;支持库卡开拓中国市场并对研发提供资助。在斑马君看来这些条款既是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避免磨合内耗的有效措施。


前几年,某某上市娱乐公司收购某某导演工作室、某某演员工作室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收购,后来被爆出上市企业收购空壳公司产生巨额商誉,上市企业被掏空。显然,不能把KUKA集团和某某导演、演员的空壳公司比。


3.关于内生增长与外延式并购的问题


斑马君:美的相较格力的发展,采用了更多外延式并购的方法。而格力主攻自主研发,强调内生增长。实际上不管是内生还是并购方式,只要能够保证企业增长的持续性就可以,两种方式的含金量都很高。


另外,内生和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两个最主要途径,两者并不是割裂的。美的也有内生增长,格力也有外延并购。事实证明,美的并购东芝白电、小天鹅、TLSC后,融合的就非常不错。美的通过内生增长的小家电业务也非常不错,好多品类都是细分行业占有率前三甚至第一的品牌。


格力内生增的空调业务同样非常成功,可以说空调业务是支撑格力3000多亿市值的中坚力量。


4.关于格力净利润、净利率、ROE


斑马君:净利润、净利率、ROE格力电器表现更好。这和两家企业的调性有关,美的集团主打性价比,格力电器主打高端。美的也有专门的高端产品以及对应的专业团队,这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很匹配。格力有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价格战的话会具有优势。


5.关于两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


斑马君: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斑马君不予置评。斑马君相信不管是美的还是格力,都是知名企业,产品质量都有保证。美的和格力均能代表中国家电行业的最高水平。


6.关于增速问题


斑马君:实际上是过去五年零三个季度,美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都要高于格力。市场估值,从PE、PB看,美的更高。


7.关于格力混改的问题


斑马君:引入专业投资公司是否更有利企业长期发展,还需要时间的验证。资本是把剑既能伤人也能伤己。当年雷士照明引入软银赛富,最终结果确是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身陷囹圄,软银赛富的阎焱遭遇行业质疑淡出投资圈。


资本逐利,不相信眼泪和撒泼。只有双方适配才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写在最后


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说清楚所有情况。投资是项技术,也是种艺术。有的人追究小数点后几位的丝丝入扣,也有的人追求模糊的正确。投资方法千千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后面斑马君会分开两家企业来写,并且更全面的来对企业进行基本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