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私有化浪潮來襲,都怪港股太便宜?

海爾電器(01169.HK)私有化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12月16日晚,海爾電器發佈了潛在私有化的公告,控股股東海爾智家正在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計劃為證券交換要約,將於港交所主板申請上市發行的H股來支付,該計劃可能導致海爾電器從港交所撤回上市。

這並不是今年港股第一起私有化案例。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港股退市企業共有25家,其中10家是主動私有化。此外,目前還有大昌行集團(01828.HK)、華地國際控股(01700.HK)、中國糧油控股(00606.HK)、JOYCE BOUTIQUE(00647.HK)等多家公司發佈了私有化計劃。

對於成熟的資本市場,私有化退市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市場主動選擇,尤其今年港股估值持續走低,致使私有化現象明顯增多。“私有化的原因在於企業的估值無法發揮出來,長期低估、沒法發揮融資作用。”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對記者表示。

港股私有化浪潮來臨

12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海爾智家計劃香港上市並私有化價值77億美元的公司,將對海爾電器的少數股東以新發行H股的方式收購其持有的海爾電器股票。

當晚,海爾智家(600690.SH)發佈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初步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該等可能的私有化安排將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對價股票為將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H股股票,如該交易實施完成,海爾電器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終止上市。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公司尚未向海爾電器提出任何私有化安排,尚未就該等私有化安排達成任何協議、承諾或其他確定意見(如換股比例及私有化時間表等),該等私有化安排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儘管12日澄清私有化還在初步探討並未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13日盤前海爾電器仍然宣佈停牌,並在12月16日晚正式發佈潛在私有化公告,進一步向市場釋放私有化信號。

市場也對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反應熱烈,12月17日復牌的海爾電器高開18%,全天報收23.9港元,漲幅9.38%。

對於港股市場來說,海爾電器的私有化既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港股已退市企業中主動私有化的已經達到10家,創出歷史新高,這十傢俬有化企業分別是中外運航運(00368.HK)、先進半導體(03355.HK)、合和實業(00054.HK)、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中國恆石(00197.HK)、中國電力清潔能源(00735.HK)、ASIA SATELLITE(01135.HK)、中國自動化(00569.HK)、卜蜂蓮花(00121.HK)、冠捷科技(00903.HK)。

港股私有化浪潮来袭,都怪港股太便宜?

今年還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陸續發佈了私有化計劃,比如10月20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對大昌行集團進行私有化,11月1日華地國際控股宣佈私有化的協議安排,11月28日中糧集團(香港)宣佈中國糧油控股的私有化計劃安排等。

其中不少國企也選擇了私有化道路,銀河國際統計過去兩個月已出現三宗國企私有化案例,反映私有化步伐正在加快,這些國企都具有股價低於賬面值,以及大股東持股超過50%兩大特徵。

此前年份中港股選擇主動私有化的公司都是個位數,有2012年阿里巴巴私有化,選擇美股上市從而促進港交所改革的案例,也有2016年TCL通訊被大股東TCL實業控股通過協議計劃要約收購,不過每年主動退市情況屈指可數。

低估值造就私有化最多年份

談及今年港股私有化現象頻繁的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今年港股估值過低。

“私有化多主要是今年港股估值低,實在太便宜了!”上海某公募基金滬港深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港股市場MSCI淨流出,外資把估值“往死裡殺”,加上香港內部因素,今年的港股市場情況遠不如A股。

截至12月17日恆生指數全年漲幅為7.73%,如果不算入12月的連日大漲,港股前11個月漲幅僅有2%。目前恆指市盈率為10倍,市淨率為1.07倍,仍然屬於全球“價值窪地”。

在全球主要股指的對比中,港股今年的表現幾乎是全球倒數。今年以來,創業板指累計上漲44.07%,滬深300上漲34.25%,納斯達克上漲31.64%,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主要股指漲幅也都超過20%。

中金公司研報也指出,股票流動性有限、估值與股價低迷是私有化的動因之一。幾乎所有選擇私有化的公司都提到了這一原因,股價長期低迷會抑制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也會對投資者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無法達到公司上市之初的目的。

此外,中金公司認為港股上市公司選擇私有化還有其他幾個常見理由:一是公司出於長期發展或戰略規劃的考慮,需要避免短期股價波動對公司經營選擇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招商局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子公司業務、避免貿易摩擦短期內對公司股價造成衝擊而選擇將中外運航運私有化;哈電集團為了簡化集團架構、提高治理效率而選擇將哈爾濱電氣私有化;華能集團為了統籌發展新能源,而選擇將華能新能源私有化等。

中國自動化10月29日通過計劃安排實現私有化,一位接近公司高層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退市的核心原因是中國自動化的主要業務是高端裝備製造,內地的資本市場對高端裝備製造業務還是比較認可,而且實體經濟在內地能夠得到的扶持政策相對也比較多,公司基於這方面的想法,所以通過私有化把核心的實體業務挪到內地來做。

二是避免同業競爭。中外運航運、華能新能源在私有化公告中均提到,避免同業競爭是公司選擇私有化的原因之一。

三是節省成本。由於維護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需要公司支付一定的費用,而當公司股價表現低迷時,就有可能選擇私有化來節省這一不必要的開支。哈爾濱電氣就在宣佈私有化的公告中表示,公司作此決策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節省維持上市所需的費用。

回A,私有化下一站?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後將向何處去?溫天納對記者表示,私有化後部分可以轉回內地,或其他市場進行融資。

無論是今年新創設的科創板實行註冊制,還是正在推進註冊制改革的創業板,新的板塊和政策都令當前的A股更加具有IPO吸引力。某港股私有化公司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該公司退市後計劃回A股上市,先進行完拆紅籌的工作,之後才進入IPO的輔導階段。現在公司上科創板或創業板應該都是符合要求的,但還沒有最終確定是上科創板還是創業板。

不過上述人士也表示,由於公司方面對深交所以及深圳的金融環境、政策環境、監管的熟悉程度可能都會更好一些,而且創業板現在預期很快要放開註冊制,所以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是比較支持上創業板的。

今年港股市場的低迷,也使得眾多公司估值過低,因而選擇私有化成本也比較低。溫天納認為,港股私有化不一定會成功,主要是需要看溢價如何。一般企業私有化要約方會選擇在股價低迷時進行私有化,就算有溢價,股東不一定會接納,故此需要比較一段時期的平均價格。

中金公司統計,一般而言,港股上市公司提出的私有化要約價格多為公司上市時的IPO價格或者再融資價格,相比宣佈私有化時的股價,私有化溢價也有差異,根據已經完成的案例來看,一般為35%。過低的溢價可能會招致小股東的反對、進而降低成功概率,但過高的溢價則會加大公司的私有化成本。

當然,除了價格因素之外,還有多重內外部因素決定私有化是否能成功。溫天納分析稱,香港私有化的成功率在大企業層面較難,因為存在很多基金股東及大戶,他們有較大的博弈能力。小企業一般較容易成功。私有化的出路,一般是再上市、收購兼併或融入另外一家更大的企業懷抱,不需要保留上市資格。

中金公司還表示,私有化過程所需的時間因公司具體情況和市場環境而異,差異可能很大,但根據已有的案例經驗來看,從公司開始宣佈私有化要約公告、到最終完成私有化退市,所需時間在3~11個月之間不等,平均用時為113天左右。此外,在要約收購中,要求應在規定時間內取得獨立股東 90%以上的股份也可能是私有化過程中的一個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