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慶餘年》裡的南北問題?

禪與SCI


《慶餘年》是一個穿越小說,這本小說已經架空了歷史,當然不能以真正歷史的邏輯來考慮問題了。作者貓膩對中國古代歷史的南北王朝形象來了一個大反轉,北武南文變成了北文南武;更奇葩的是東夷,這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沒有城牆,港口貿易繁榮,支撐東夷的是大宗師——四顧劍——顧左不顧右,顧前不顧後!

這應該是作者在自己知識積累之上的再創作,體現了眾多的王朝制度和國家的形式,不拘泥於歷史的範疇。

《慶餘年》中有南慶國、北齊國、東夷國和西方草原散居的部落,南慶國國力依靠的是軍事力量、監察院、武功高手,北齊國則是依賴錦衣衛、文治、軍事力量;作為對手,北齊在文化上貶低南慶人,而南慶人則以武力摩擦北齊,雙方誰也滅不了誰。

《慶餘年》中決定國家興亡的是“大宗師”,顛覆傳統。

《慶餘年》中宗師級別的人物在王朝中至關重要,一人可以滅一國、滅一軍隊。

一、隱藏最深的大宗師——慶帝。

慶帝是一國之主,身邊高手林立,誰也沒有想到他自己就是大宗師,將其他人玩弄於股掌之上,武功早已到了化境,返璞歸真,讓眾多的無知者喪命。(慶帝劇照)

二、排名第一的第五宗師——五竹

五竹也是隱藏的大宗師,他只服從於範閒、葉輕眉,每次出手都是神不知鬼不覺,慶帝知道五竹武功奇高,但具體多高沒有試驗過,其實五竹才是大BOSS級別的大宗師。(五竹和年幼的範閒劇照)

三、葉流雲。

葉靈兒的叔祖就是葉流雲,葉家忠心於慶帝,葉靈兒的父親身兼國都防衛的重任。(葉靈兒劇照)

四、四顧劍。

四顧劍坐鎮東夷,手下坐擁大量的九品高手,讓慶國不敢輕舉妄動。

五、苦荷

苦荷坐鎮北齊,成為北齊的大宗師,海棠朵朵就是苦荷的弟子之一。(海棠朵朵劇照,苦荷的弟子)

六、神秘的神廟使者

神秘的神廟使者和五竹的武功差不多,一次對決,五竹重傷,神廟使者身死,唯一的差別是五竹光著腳,神廟使者穿著草鞋,慢了那麼一丟丟。

這些武林高手的存在,已經顛覆了正常的歷史觀念,因此不能以正史來評價《慶餘年》。

《慶餘年》不遵從歷史是否減分?

《慶餘年》和金庸的小說相比,一個不按照歷史,一個基本遵循了歷史的脈絡,這和讀者群有非常大的關係,金庸的小說大都成書於上個世紀60-70年代,他首先針對的是那個時代香港、臺灣、澳門的受眾,上個世紀70-8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風靡一時,電影、電視劇翻拍了N次,在受眾中影響非常大。

《慶餘年》如果再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寫作,很難超越金庸的小說,也很難超越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作為娛樂小說,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收穫不小的受眾,這樣做是加分,而不是減分的。

時代在變化,受眾也在變化,抓住受眾的心,必然能夠大火的。


穿越再現彼岸


問題:如何評價《慶餘年》裡的南北問題?鑑於歷史上北方總是軍力強於南方,而文治弱於南方,如何看待《慶餘年》裡的相反現象?相比金庸作品的順應歷史,此處是否構成減分項?



看過原著的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慶餘年所在的空間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古代。而是因濫用武器整個人類文明被毀後的遙遠的未來。懂地理也都知道,地殼是存在演變與運動的。所以丘陵因擠壓而變高山,高山因板塊分離也有可能邊裂谷,變平地。。。說人話就是慶餘年所在的世界已經與金庸作品中的世界與我們現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甚至於你可以說這其實也是作者為了表明這個世界有別於現在世界的一個伏筆。

甚至於這僅僅是作者一時興起的一個設定,也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說慶餘年南北朝,還不夠全面。


因為《慶餘年》小說中的架空世界遠不止這兩個國家。


想要了解《慶餘年》中南慶與北齊的關係,必須先把整個《慶餘年》的宏大的世界觀剖析出來。

沒看過的朋友不妨把他類比為我國戰國七雄時期的那種歷史格局。大家多少了解一下我國古代史的都知道: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我們可以把戰國七雄時期的朝代更替類比為家族公司內部奪權。當時的周天子就相當於日漸式微的的家族總集團。旗下若干諸侯國就相當於若干總集團下屬的各個子公司。總集團名存實亡後,各個子公司就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而《慶餘年》中的這個世界中的類同周王朝的就是之前因朝廷腐敗而滅亡的北魏王朝。北魏滅亡後,集團就劃分為慶國集團,北齊集團,東夷城集團,宋國集團以及西涼集團。

(為了方便理解,自己畫的簡圖。)

依據綜合國力排名(排名分先後):


第一名:國泰明安的慶國。

第二名:還有上升空間的北齊。

第三名:實力有限的東夷城。

第四名:類似遊牧的西涼。

第五名:僅擁有一名年幼君主的宋國。


這個世界已經不能用現在的地理、現在的風俗去推斷。所以,以作者的構建的《慶餘年》的世界觀去推它的南北是站得住腳的。


以上,就是我的推斷。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以啟發。


有影club


《慶餘年》可以說是一部不貼合曆史的題材得電視劇,只是為了讓電視劇,有一個落腳點。夾雜了許多的現代元素,增加許多看點,跟《神話》有些同工之妙。只是這部電視劇飄渺不是按歷史去編排的。

所以在南北朝軍力這方面也不要深究,只是做一個觀賞罷了。歷史上南北朝確實是北方軍力雄厚,南方的文臣墨客居多。

如果跟金庸的武俠小說去對比得話,只能說金庸武俠小說可以得到好多對歷史感強的觀眾的喜歡,有歷史裡面還夾雜自己嚮往的武俠世界。

《慶餘年》就不一樣了,是單存的以劇情搞笑來吸引年輕的人的關注,把現代很多現在的元素搬到裡面來,增加一些搞笑,莫名其妙的感覺。

所以,我們靜靜的觀賞就好了,就不必要去和歷史扯在一起了。


麥嘟影視故事匯


近期人氣較高的《慶餘年》在背景設定上,一定程度取材於南北朝時期——當然,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本就是屬於架空題材的作品,在改拍為電視劇的過程中,為了順應相關部門的要求,而將架空小說“落地化”,為這些故事的發生,選擇了一個朝代。





呆魚娛樂


關於南北朝的歷史,在我國曆史上一共上演過兩次,一次是316年西晉滅亡到589年隋滅南陳,稱南北朝;一次是兩宋遼金夏(960年北宋建立到1279年南宋滅亡)。習慣上認為南北朝指的就是第一階段,即316年到589年。

個人認為北朝佔據中原地區,在南宋之前均有著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優勢。同時由於實力的強大,最後北朝統一南朝。589年,隋文帝兵發50萬大軍消滅南陳,持續了300多年的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終於結束!

而《慶餘年》也聚焦了這段波瀾壯闊的南北朝時期。但筆者認為這是一部架空朝代的古裝劇。如果說依託哪個時代,目前看更多人傾向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武帝劉裕該是慶帝的原型。

對於題目中所說是否順應歷史趨勢的問題,個人認為歷史劇的影視表達確實需要嚴謹。

目前大多歷史劇,都是劇情跌宕起伏,但不是架空歷史就是虛構人物。歷史是幌子、外衣,內核是權謀、言情。

期待著歷史劇可以迴歸到用小切口展現氣勢磅礴的時代,用小人物刻畫真實的歷史。當然所有的一切,需要以歷史為基礎。

但歷史劇並不是嚴格的歷史,需要編劇進行文學創作。《慶餘年》個人認為編劇還是有著人文溫度的。他著眼於日常生活的批判,把個人人生觀放在了南北朝的宏大敘事中,進而製造古今碰撞。亦正亦邪,正劇與喜劇完美融合,既嚴肅又活潑,反差萌又有背後的深意。

只是任何一個編劇都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不被宏大敘事所沖淡,如何用小來展現大,展現到文明和制度的碰撞。

筆者依然認為,真實的歷史遠比虛構的故事更有戲劇性,更有質感。創作者熟讀歷史,才能創作更多“真實”的藝術。





熱評論冷吐槽


那老朱算是南方統一中國的嗎?不然,南北多少有點地域和文化差。但是也有幾句話說法無湘不成軍,廣西狼兵。。。。這隻能說去個平衡點罷了


Tim0909


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慶餘年這部是架空的,裡面的綜合國力和實力因素都是作者主觀設定的,不需要完全遵循中國歷史。否則就成為歷史小說,束縛了自己的視野和人物的發揮,也減少了思維碰撞的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