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出彩画卷—孟津县小浪底镇全面小康正当时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波 通讯员 谢计超 文图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出彩画卷—孟津县小浪底镇全面小康正当时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出彩画卷—孟津县小浪底镇全面小康正当时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出彩画卷—孟津县小浪底镇全面小康正当时


小浪底镇位于孟津县西北部,地处浅山丘陵地区,全镇面积110.6平方公里,4.2万人,辖27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是孟津县的农业大镇、旅游大镇。近年来,小浪底镇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党建引领,整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沟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资源,唱响“融合曲”,打出“组合拳”,绘就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出彩画卷。

党建领航指方向,全面小康正当时

眼下,室外寒风凛冽,树木枯黄,但在小浪底镇明达村集体经济基地的草莓大棚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热闹场面,村民眼里的“能人”孙爪子正带领村里的“3860”(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人员忙着给绿油油的草莓苗浇水、除草……

这是该村整合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等方面涉农资金230余万元建起的30个温室大棚的草莓采摘基地,吸纳20余名贫困户务工,每年春节前后举办草莓采摘节,明达草莓已经在市县小有名气,村集体每年收入80余万元。

明达村的变化得益于一个有远见、团结一心的好支部,在孟津“优秀支部书记”“模范村委会主任”杨瑞安的带领下,明达村党支部一班人秉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理念,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明达、文明明达、富裕明达”。

今年3月份,明达村被列入孟津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县委提出的“村内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工作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首先拧成一股绳,不仅带头拆、带头改,还带头分包关键户,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做通群众工作。目前,全村拆违清杂4000余立方米,铺设污水管网8500余米,立面改造5万余平方米,打造6个党建小游园、3条党建示范街,建设2个30吨规模污水处理站,完成“三改”300余户,栽植翠竹、雪松等35000余棵,太阳菊、鸡冠花10万余棵。明达村成了一个被干净美丽唤醒的村庄,处处鲜花点缀,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的党建元素更加鲜艳夺目。

“以前家里门前杂物乱堆乱放,生活污水随处可见。现在家门口建起了小游园,安上了健身器材,家里新改建了室内卫生间、洗澡间和厨房,啥都方便了,农村也不比城里差。”明达村群众杨红霞说。

如今的明达村,乡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生态优起来,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昔日偏僻小山村,如今写生“网红地”

上梭椤沟村67岁的王根儿怎么都想不到,活了大半辈了,也能时髦一回,在家门口就能给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当写生模特,坐着就能赚钱。

上梭椤沟村位于孟津西部山区,是小浪底镇今年拟脱贫的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群众思想观念保守,产业发展缓慢,是孟津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这里也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毗邻小浪底水库,梭椤河穿村而过,山川秀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老房子、古树木、石碾盘等原始风貌保存较完整。

今年以来,县委书记杨劭春同志主动分包该村,逐户走访摸底“解剖麻雀”,集中分析研判“啃硬骨头”,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昔日深度贫困小山村,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美术家协会和县镇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深度挖掘自身资源潜力,一口气谋划了三个旅游项目——户外拓展基地、美术写生基地、婚纱摄影基地,配套建起了农家书屋、乡村农家乐……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洛阳多个协会和高校的写生基地,拓展基地也迎来了洛阳神鹰救援队进行拓展,梭椤沟成为了孟津远近闻名的乡村游基地。

在发展乡村游的同时,上梭椤沟村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项目,使脱贫攻坚基础更牢,更有产业支撑。该村与洛阳市硒谷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动群众种植艾草200余亩,并与下梭椤沟村合作,开展了艾草深加工项目,覆盖全村6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50元。此外,村“两委”还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花椒200亩、连翘150亩。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两三年后,进入盛果期的花椒每亩可增收3000元,连翘每亩可增收2000元。

上梭椤沟村口,村民们自行设计建造的三大产业基地“形象墙”上,一列“乡村振兴号”列车正飞驰在全面小康的快车道上。

基层群众有烦恼,“四官”进村出妙招

李家岭村位于小浪底镇东北部,地处浅山丘陵地区,由于群众分散居住在七沟八岭之间,不少群众对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法律政策不明晰,个别群众法治意识淡薄,邻里纠纷和群众上访不断,加强基层治理迫在眉睫。

为了扭转这一现状,李家岭村在市县政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法治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全面铺开。该村按照“4567”工作方案,相继完善了法治广场、法治街、自治街、德治街、法治戏台、乡村书屋、综治中心等设施,墙绘法律法规、普法漫画、法治故事、法治标语、法治典故等内容,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普法三句半、平安大喇叭等形式,开展经常性法治教育。群众有法律需求时,可以向“四官”(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和矛调专家面对面、一对一咨询。村里还组织乡贤对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进行整理完善,选树表彰“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道德模范,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

今年来,小浪底法庭在李家岭村3次开庭以案说法,旁听群众300余人,“四官”进村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0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5名、人民调解员8名,调解纠纷20余起。现在的李家岭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政法部门‘四官’进村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前几年外地有人来村流转几十亩土地建设羊场,但租金迟迟不能兑现,‘四官’进村后,积极与承包人联系,从违法失信角度分析利害,很快我们就拿到了3万多元地租钱。”李家岭村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李家岭村法治乡村建设成效赢得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点赞,11月8日和15日,洛阳市、孟津县法治乡村建设现场会相继在李家岭村召开。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小浪底镇将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提升、环境治理、新风引领、基层治理、农民增收”五大工程,推动镇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