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奇怪的案例,至今仍然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一個很奇怪的案例,至今仍然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在北京的這些年,我曾經聽過一個很奇怪的案例,至今仍然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大約是2010年前後,一個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小D大學剛畢業,就跟隨著一群北上的人群來到了北京。初來乍到,手忙腳亂的,海投了幾個星期,終於在盤纏快見底時,幸運地經過了幾輪面試,總算順利入職了一家文化企業。

與小D一起入職的有5個人。

當時,那家公司在北三環附近。剛進去的時候,公司小二十人。大約是行政人事1人,會計出納2人,策劃部3人,業務執行(含文字、圖片編輯、設計以及程序)5人,市場部3人。公司規定,新來的五人,作為實習生先輪崗實習一~三個月,試用期後再確定正式崗位。

在新員工入職介紹時,小D才知道公司的老闆原來很年輕,而且是兩人,一個是大股東K總40來歲,一個是小股東L總30多歲。

很快,小D就領教了兩個老闆的風格,一個外向熱情,一個含蓄冷靜。外向熱情的K總在東邊一間屋子辦公,含蓄冷靜L總在西邊一間屋子辦公。

入職後的日子很快。小D憑藉虛心誠懇的態度,紮實雄厚的功底,很快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引起了老闆的關注。

有一天,小D正在為策劃部某總監的新策劃收集資料。公司突然有了一個新項目的消息。含蓄冷靜L總立刻召集大家開會,並破天荒給大家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動員演講。在會議結束大家散去後,小D突然想起自己的一本筆記落下在會議室了。當他一推門進去,L總還在會議室,並且立刻看到了小D。

“L總好。”

“小D,坐,我正想找你了。”等小D坐下,L總微笑著說道:“你來了也快一個多月了,你說說公司各方面給你的感覺。”

“我,我覺得都很好啊。”

“年輕人啊,不要畏手畏腳,要實話實說,有意見有建議就提。”

……

“我感覺公司的打印太浪費了,很多隻打了一面的紙張,完全可以集中起來,再次利用。”

“不錯。另外,你覺得大家的工作狀態怎麼樣?小Y,小W,小Z,小T……,你的看法是什麼?”

“還行吧?”

“你就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看法?談談你自己的看法,偏激一點都不要緊。”

……

“小Y有點飄,小W有點懶,小Z則創新不夠,小T愛投機取巧……?”不知為何,小D竟然說出了這樣一堆話,說完暗自出了一身冷汗。

“以後留心一點,有什麼異動,記得隨時跟我彙報。”

一個很奇怪的案例,至今仍然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當時大概整體行業的形勢較好,三個月後,小D所在的公司,五名新員工中有四名獲得轉正,此外公司還又招了兩個新人。

時間很快,在公司的春節聯歡晚會上,

幾張桌子都鋪滿了美食美酒,那一晚員工們很開心,老闆們也很開心。大家碰杯碰的很厲害。

第二天,L總找到小D。

“小D,給你看一樣東西。”

L總點開一份文件,

小D一看,“全是小Y,小W,小Z,小T……在這幾個月中持續給老闆打的有關自己的小報告。內容事無鉅細,有說自己偷懶、注意力不集中的,又說自己幹活不賣力的,甚至還有說自己上廁所次數過多的等等。”

小D的冷汗唰唰地就下來了。

“L總,我……,我不是故意的。”

“小D,別緊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看好你,只是你以後不僅要搞好業務,還要注意一下其他人的動向。否則很多事情是怎麼出現的,你完全都不知道。”

“小D,我認為你比較誠懇,不偷奸耍滑,但是遠遠不夠。社會很複雜,你以後要多留意一下身邊其他人,尤其他們的表現,記得像這樣整理一下及時彙報給我。”

……

接下來的兩個月,

小D竟然漸漸習以為常,開始向L總經常彙報了。

比如“小Y今天偷偷打了半個小時遊戲,小W上班時間外出一小時不見人影,小Z總是去走廊吸菸,一個上午就出去了四五次,小T則常常坐在電腦前發呆。”

當然,

L總在有一天下午,單獨叫了小D出去,給了他一個信封。

“這是我給你的獎勵。不要張揚,公司其他人都沒有。”

“L總,都是我該做的啊。”

L總停頓了一下,突然問道,“小D,你的電腦技術如何,或者說熟悉電腦的各種使用情況嗎?”

“解鎖會吧。”

“還行吧。”

“很好。”

突然有一天,小D接到L總的信息,這週六去公司一趟。

等到了公司。

L總,給了小D一把萬能啟動鑰匙,你去打開所有的電腦,挨個查看一下各員工電腦使用的情況,並且儘量不要碰電腦裡的東西,退出時刪除所有檢查痕跡。

檢查小Y,小W,小Z,小T……的電腦,小D一點都不覺得驚訝。令他吃驚的是,這次,幾乎所有人,連策劃部的兩名總監都在檢查之列。

而最讓他不可思議的是,

這次,就連K總的電腦也在檢查之中。想起,平日裡K總和L總那麼情同手足、親密無間,他打開K總電腦檢查的時候,都有點腦子凌亂了。

……

當然那一天,他拿到了L總給的一個很大的紅包。

一切也值了。

再說,L總要求的,他又能做什麼,他什麼也做不了。

大概小D沒有發覺,此後的他,其實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了,幾乎就像變了性,他懷疑一切,他不再相信誰,他總是想著去報告點什麼。

當然,小D的這家公司,隨著行業一閉緊,很快也就沒落了。

幾年後,

據說外向熱情的K總和含蓄冷靜L總,最後打了一場官司,具體什麼結局已經沒有人關注了。

而小D也跳了好幾家公司,他還是那樣,一去就開始觀察誰才是公司真正能來事的主。

他期望,能好好表現,最後順便把自己已經日臻至境的有關打小報告的能力繼續下去。


一個很奇怪的案例,至今仍然感覺背脊涼颼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