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阜南柳編-

得天獨厚

世代相傳

造就了柳編技藝的“匠心”

自2014年以來,這裡一共有156家柳木企業獲發明專利169件,實用新型專利693件,外觀設計專利271件。

柳木產品年產值約90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1.7%;年出口創匯2.7億美元,佔全縣出口創匯的90.7%。

這裡,是阜南縣,安徽西北部的一個縣城。

阜南,作為“中國柳編之都”,柳編歷史悠久,工藝精美,已然被列入安徽省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阜南人,也因這一悠久的歷史,用一根柳條,改變著自己的生活。

//////////

柳條編織的“市場”

每年,都有不少人來到阜南挑選柳編工藝品,既有批發的商人,也有工藝品收藏家。

在阜南生產柳編工藝品的工廠門口,每天都有工人們在停靠的貨車上有規律的上貨。對於這些工人們來說,他們對這些紙箱內裝的是什麼並不關心,他們只知道這些紙箱將經由他們的手傳向海外。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陽熱線網

自2001年以來,阜南的柳木產品出口在全國前三,年出口創匯最高達3億美元以上,佔全市同類產品出口的90%,全省的60%,全國的35%。

2008年,當全球席捲金融危機的風潮,阜南卻克服了其不利影響,營業收入達到11.2億元,出口創匯2295美元。

時至今日,阜南縣已經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柳木文化產品出口基地。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李老闆是阜南一家工藝品公司的老闆,他說,每年要接的歐美貿易訂單多達幾十次,裝甲完成的柳籃集裝箱,會先運到南京,再通過郵輪運送到美國。

一年下來,通過這樣的外貿可盈利七八百萬元,帶動了周邊農戶1000多人就業,直接幫助貧困戶就業脫貧致富。

在阜南,像李老闆這樣的工藝品公司有很多,而這些公司呈現的數字年產值處處都顯示著阜南柳編產業的成功。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陽熱線網

一直以來,阜南柳編產業的發展與其下面的黃崗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黃崗鎮南部都處於蒙窪蓄洪區,每當淮河王家壩開閘洩洪時 ,大量的河水流經這一帶,致使種植的農作物被水淹沒。

於是,當地人就利用窪地種植耐淹的杞柳,而杞柳是製作柳編工藝品極好的材料,因此,柳編產品原材料的問題迎刃而解,黃崗鎮更是成為了“中國杞柳之鄉”。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安徽要聞

儘管擁有原材料充足的利好條件,但阜南柳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紮根已久的柳編歷史和傳承的柳編技藝。

//////////

傳承匯至匠心

據文獻記載,阜南的柳編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此時的柳編業正值興旺發展的勢頭。

明正德《潁州志》記載:“淮濛盛產水荊(注:當時把杞柳稱為水荊),採伐加工,潔白如玉,堅韌如藤”。

在清初時,阜南就因其精湛的編織技術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商人,編織的柳箱、簸箕、筐蘿等也因其聲名遠銷蘇、浙等大商埠。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隨著柳編工藝交易市場的擴大,阜南下面的黃崗鎮也逐漸成了遠近聞名的柳編產品集散地,因此,黃崗也專門設立了“柳編一條街”。

久而久之,黃崗的柳編產業也在系統化發展。

黃崗的一些商界知名人士會定期出面組織廟會,而廟會的用途就是用來擴大柳編原材料和柳編產品的交易。直到解放後,黃崗每年定期都要召開“黃崗柳編物資交流會”。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陽熱線網

改革開放後,黃崗當地一些農民不甘落後,下決心要將當時的柳編產品推出農村、推向城市,從中獲取更高的收益。

發展到現在,阜南的柳編手藝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而種植杞柳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南發佈

百年傳承的歷史對於阜南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在柳編還未被產業化的時候,柳編只是一門家族傳承的手藝活。

楊士成家祖祖輩輩都是依靠著“編筐打簍”作為生活的主要來源,而楊士成從小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下,也學著柳編,到現在已經有快四十年的時間了。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以前一天編柳只掙3塊錢,現在一天能整個200元左右,一年下來也能掙個七八萬元,家裡現在也蓋起來樓房。”楊士成說道。

年幼時期只會編一些簡單的安全帽,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會編各種各樣特色的柳編工藝品柳編大師,還獲得2018年阜南匠造柳木工藝賽中獲得第一名。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陽熱線網

同樣,阜南也不缺乏因為傳承祖輩手藝而發展柳編產業的“柳二代”。

李明,地地道道的阜南人,2007年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去深圳下海創業,當時就擁有自己的國際物流公司,年收益已經達到2000萬元。

只是他在2008年就放棄了自己的公司,回到阜南老家,接過父親手中的柳木產業擔子,如今他家的公司已達到年收益超2000萬,他已經是完完全全的“柳二代”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對於阜南人來說,正是傳承下來的柳編文化影響著他們,造就了現在的柳編產業。

//////////

產業轉型,編織“世界環遊夢”

柳編產業帶來的巨大利潤,改善了阜南人的生活,也使得這個縣快速發展。

安朝珍,阜南下面的杞柳種植基地貧困戶,以前靠著種地維持生活,當遇到大雨洪澇天氣,地裡的莊稼全被淹了,一年到頭吃不飽飯。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如今將土地承包給杞柳種植大戶,不僅一畝地一年可以獲得600元,而且就近在杞柳種植基地,除草、剪枝、收割柳條,每年可以掙6000多元。

和安朝珍一樣,大多數的貧困戶靠著柳編擺脫了他們的“脫貧夢”。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阜陽熱線網


靠著祖傳下來的技藝,編織成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品,花籃,儲物箱等常見的和不常見的,在線上和線下售賣。

黃崗的杞柳編織出來的花籃,無異味,輕盈、實用、經久耐用、耐髒耐磨,除了受國外人士的喜愛,也深受國內人士的喜愛。

如果說,現下環保成為時尚的潮流的話,那麼柳編的工藝品、甚至傢俱,簡直是不二選擇。

阜南用杞柳編制的花籃,早已成為眾多文藝青年眼中的火爆產品,收拾得十分整潔的房子,牆上掛些許花籃,也更顯美麗大方!

只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市場趨於飽和,更多的阜南人認識到,海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在不斷變化,傳統的柳編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柳條編制的籃、筐、盆都賣了幾十年了,市場早就有審美疲勞了。”李明說。

如今,阜南人已經告別籃、筐等傳統柳編制品,開始向附加值更高的工藝品、戶外傢俱、廚衛製品等柳木領域轉型。

安徽阜南:這13萬安徽人,花500年柳條變“金條”,年產值約90億

by 網絡

跟隨著歐美家居市場流行的腳步,阜南人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將以柳編這支巨筆,描繪著來自阜南的柳條的“世界環遊夢”。

-END-

部分素材來源丨網絡

參考:

阜南發佈《阜南柳編實現跨越新發展——編一座“金橋”連四方》等。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