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的是“相似”还是“互补”

在择偶的过程中,对方最先吸引我们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还是更喜欢与自己互补的人?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很难是两人同时钟情,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方的爱意先被对方察觉,然后才唤起了另一方的爱意。

吸引人的是“相似”还是“互补”

所以爱情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两性之间的捕捉与追逐。人际间的好感可以互相传达出强大的力量,以至于能够弥补一些客观条件的不足,使“公主”委身于 “草民”,这称之为互惠式好感。它揭示出对某个人产生好感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我们自认为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事实上人们只是在等待某个有吸引力的人做些让他们认为这个人喜欢他们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被对方吸引”是择偶过程中对方最先吸引我们的因素。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是相似性而非互补性把人们结合到了一起。相似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心理成分。低人际技巧的人侧重于社会交往的工作成分,比如可以得到什么以及交往的最终结果,他们不关心对方的人格特点或者动机。朋友之间常有着相近水平的沟通技巧——低对高、高对低。研究者发现,与和自己人际沟通风格有所差异的人交往会有挫折感,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较少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吸引人的是“相似”还是“互补”

当一个人在某些特殊方面和自己不同时,吸引力也可能发生。研究者在对失败亲密关系的案例研究中发现,30%的分手原因是“致命吸引力”,即当初对方最吸引我们的特征,成为结束关系的罪魁祸首。如当初的“不寻常”变成了现在的“古怪”甚至是“错乱” 再如,他当初吸引你是因为他对你表现出了强烈深刻的爱,可后来,你却觉得他的爱 “善妒且独占欲太强”。两人处于一段关系时总会显出差异,而这些差异原本不应是导致相互吸引的最初原因。但当这些差异成为吸引的原因时,这种吸引力就有可能变得“致命”了。

吸引人的是“相似”还是“互补”

心理学家的这个研究结果并不与“影子人格”的理论相矛盾,“互补”要想发挥吸引力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就是“互补”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而 “相似” 则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加偏好的一种性格匹配。


——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您的认真阅读!欢迎评论,关注并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