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画像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准备夺取幽州城。到达瓦桥关的时候,前军的斥候回报说,辽军已经望风披靡。柴荣非常高兴,登台远望,对扫平狼烟收复燕云十六州充满信心。可惜,第二天他就一病不起,大军只好班师回朝。病逝时年仅三十九岁。

对于周世宗柴荣来说,他一生的理想刚刚完成了四分之一,如果命运肯稍微眷顾一下,他即将完成的丰功伟业,中国的历史会是另外一个模样。然而,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给了他非凡的智慧和果敢,也让他在满目疮痍中开创了宏伟的基业,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在突袭的疾病中抱憾而亡。

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身亡。后唐明宗即位后,下令庄宗的妃嫔可以出宫回家。对于这些女子来说,能够回家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当时没有人能知道,后唐明宗的这个仁慈的决定,对以后的历史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有一位柴夫人,在回家的途中,偶然遇到一个年轻人,容貌不凡,柴夫人竟然对他一见倾心。这个年轻人就是郭威,这个时候只是后唐军中一个普通的士兵。关于这段传奇性的姻缘,还有柴夫人巨眼识英雄,冯梦龙在三言二拍中进行了风趣的演绎。

从时间上看,柴夫人邂逅郭威,应该是他二十岁出头,在后唐军队中担任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的时候。不得不说柴夫人有一双慧眼,能够识英雄于微时,并且用自己的丰厚嫁资,全力扶持丈夫。

郭威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通过辅助刘知远称帝,成为朝廷重臣。在这二十年的岁月里,郭威家境清寒,除了柴夫人的资助,就是义子柴荣经商贩茶,贴补家用。一直到郭威终于发迹,柴荣才弃商从戎,跟随郭威。

公元950年,郭威和柴荣领兵在外,京城的家人全部遭到汉隐帝的屠杀。郭威愤而起兵造反,建立后周王朝,柴荣作为郭威的义子,被立为储君。四年后郭威去世,柴荣即位,史称周世宗。

三十三岁的柴荣雄心勃勃,希望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他曾经问善于天文数算的王朴,“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可以说就是柴荣对自己皇帝未来工作的长期规划,从开疆拓土得天下,到休养生息为百姓,再到天下太平。

公元954年,刚刚登上帝位才一个月的柴荣,面对的是北汉刘崇和契丹的耶律敌禄联合的进攻。他决定御驾亲征。但是在和大臣们商议的时候,却遭到了一致的反对。

他们认为,经过平阳之战,刘崇实力大减,根本不可能来送死,一定是在虚张声势。而后周正在国丧期间,不宜由皇帝亲自出征。

世宗则认为,刘崇分明就是趁着国丧来趁火打劫,一定会来。于是皇帝和大臣们展开了辩论。辩论当中,特别是冯道,一点面子都不肯给皇帝。

世宗说,唐太宗不就是南征北战,亲自出马吗?我怎么就不行呢?冯道毫不客气的反驳,陛下您还不是唐太宗。世宗说,刘崇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遇到我们的军队,就像泰山之重压碎鸡蛋。冯道冷笑道,陛下您还不是泰山。

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到柴荣,不到五十年,却经历了十二位帝王。政权更迭之快,史无前例。柴荣刚刚即位,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乎呢,而冯道这辈子经历了四个王朝,十位帝王,号称不倒宰相,他对柴荣的态度可以代表当时朝廷重臣的态度。他们对柴荣这个继承人并不满意,更不服气。

当年郭威刚刚即位,慕容超在兖州造反,派人去征讨,好久也没能获胜,于是打算派柴荣出征,结果遭到以王峻为首的臣子们的竭力反对,郭威只好亲自出马。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拥有武装力量的藩镇节度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王峻不喜欢柴荣,柴荣在广顺三年正月前来觐见,多待几天都不行。现在柴荣坐上了这个位子,他心里很明白,在这个乱世,意外随时都会发生,就像安重荣说的那样,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

郭威去世之后,四天之后才对大臣们公布,这明显是柴荣明白,这些人对自己心怀不满,四天的时间可以充分安排好一切。他这才能顺利登基为帝。

现在是内部统治还没有稳定,外有强劲的敌人来进攻,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他无奈之下,只好先让符彦卿、王彦超等人出兵迎战。

八天之后柴荣还是亲自领兵出征,在高平与敌军遭遇。根据前方斥候的报告,刘崇自将骑三万,并契丹万余骑,严阵以待官军。这形势一看就是一场恶战。刘崇东西方向列阵应敌,柴荣也戎装阵前观战。樊爱能、何徽望刚刚交战就慌忙逃走,骑兵步兵乱成一团。甚至有千余人马投降敌军。柴荣派人制止他们停止逃跑,这两个人不肯听命,竟然还散布自己军队战败投降的假消息。

这时候幸亏柴荣马上率领亲卫侍从上前督战,亲自驰骋在两军阵前 ,马仁瑀在马上开弓射箭,一连杀死几十名士兵,这才刹住了畏敌的情绪,激励了士气,扭转了危急万分的形势。在战斗中击毙敌方大将张晖和枢密使王延嗣。

从世宗亲征刘崇,王师不利,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因跃马大呼,引弓连毙将卒数十,士气始振。

今上驰骑于阵前,先犯其锋,战士皆奋命争先,贼军大败。日暮,贼万余人阻涧而阵,会刘词领兵至,与大军迫之,贼军又溃,临阵斩贼大将张晖及伪枢密使王延嗣。 旧五代史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高平之战是险胜,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柴荣待在汴梁城,高平这一战没有压得住茬子的人,周军必定是兵败如山倒,乱兵冲进汴梁城,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呢。就算柴荣能在汴梁稳住局势,怕是从此后周也就要成为北汉的附庸了。

柴荣这一次在重要的军事活动中,用实际行动狠狠的打了冯道的脸:虽然我不是唐太宗,但是我就是泰山!

如果说柴荣的政治事业是一栋高楼,那么,高平之战就是这座高楼的稳固基础。基础打好了 ,接下来就是全方位的建设。

01

首先,要整顿军队,严肃军纪,打造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精锐军队。

对高平之战中畏敌逃走的樊爱能、何徽连同部下一共七十多人,全部被处死。樊爱能是马军都指挥使,何徽是步军都指挥使,他们在高平之战中畏敌如虎,刚交战就逃走 ,即使何徽是高阳战役的功臣, 一样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世宗谓张永德曰:“樊爱能及偏裨七十余人,吾欲尽按军法,何如?”对曰:“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安可已也!”世宗善其言,悉诛爱能等以徇,军声始振。 旧五代史

高平之战让柴荣看到军队战斗力的弱势,决心改革军制。且兵在精不在多,宜令一一点选,精锐者升在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

当时骁勇善战的士兵,大多在诸节度使的麾下。于是柴荣下令,招募武艺超群的勇士,即使来自草莽也没关系,亲自参加考试挑选,确实身手非凡的进入禁军。后周的禁军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前者管辖铁骑军控鹤军,后者则分为龙捷军和虎捷军。然后精心一一挑选,老弱瘦小的去掉,就这样,禁军十二万人,兵力非常强大,征伐江南的时候就能看得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悍,和以一当十的勇猛。

赵匡胤接手以后的宋代禁军,虽然号称八十万,却都是冗陈之兵,战斗力远远不及后周了。

显德元年,上谓侍臣曰:“侍卫兵士老少相半,强懦不分,盖徇人情,不能选练。今春朕在高平,与刘崇及蕃军相遇,临敌有指使不前者,苟非朕亲当坚阵,几至丧败。况百户农夫,未能赡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令一一点选,精锐者升在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可用,又不虚费。 旧五代史

0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再强大的政权也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持。军队改革以后,接下来的就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从唐朝末年就开始的佞佛行为,经过五代十国的乱世,已经达到了顶峰。僧人不织而衣,不耕而食,不但严重浪费社会资源,更有盗贼逃兵,把寺院当成藏身的好地方。

柴荣即位的时候,全国有营业执照的寺院2694座,私自建设的寺院30336座,僧尼共有365000万人,僧人205000人,这个数字相当庞大,当初高平之战后周动用的兵力尚且不到五万人,北宋建国之初,户籍为967353户,因为后周时只有户籍统计没有人数统计。

柴荣整顿寺院的政策主要按照合法性为依据,私自建设的寺院一律撤销,严格申请出家的条件,必须经过家人同意,能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经文,才能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批准后,还需要开封洛阳等五个大城市的佛教机构举行的剃度仪式,这才能成为合法的佛教徒。至于那些罪犯、盗贼等等企图把佛门当做隐身躲避的方便之门的人们,就门儿也没有了。

为了进一步疏通加快货币流通,柴荣宣布,烧毁全国的铜铸佛像,并且给出最短期限,五十天,国家会折价给予补偿。而且严刑峻法,过期私自藏匿者五斤以上者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佛教盛行,信奉者众。许多官员就是虔诚的信徒。对于这种杀气腾腾的命令,谁都不敢执行。柴荣就耐心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说,佛像怎么能就是佛的本体呢?佛家以慈悲为怀,佛祖就算是自己的身体,都拿来奉献呢,如果我的身体能够拯救苍生,也会毫不犹豫献出来的。

有一尊大佛像,有着非常灵验的名声,顶礼膜拜的百姓终日不绝。根本没人敢动手拆毁,柴荣就亲自抡起大斧子,哐哐几下子就砍破佛像的胸膛,旁观的人吓得直哆嗦。从此,寺庙的佛像就都改成泥塑木胎的了。

柴荣以前,曾今有三位同样提出灭佛主张的帝王,他们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这几位帝王采取的都是非常强硬的铁腕政策。他们强制性命令所有僧尼还俗,北魏孝武帝拓跋焘甚至杀光长安的僧人,全国焚烧佛经和佛像,是宗教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而柴荣对于宗教界的改革,政策相当温和,既驱逐了那些佛门的寄生者,又允许真正许身佛门的修行者一心向佛。王夫之是这样评论的:周主行裁损之法,得之矣。

 甲戌,诏曰:释氏贞宗,圣人妙道,助世劝善,其利甚优。前代以来,累有条贯,近年已降,颇紊规绳。近览诸州奏闻,继有缁徒犯法,盖无科禁,遂至尤违,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乡村之中其弊转甚。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行奸为盗之徒,托住持而隐恶。将隆教法,须辨否臧,宜举旧章,用革前弊。 旧五代史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塑像

03

然后就是对政治方面的措施, 主要体现在恢复了荒废已久的科举考试制度。

不论是否在任的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参加。后周第一次科举考试共录取十六人,柴荣经过审阅试卷,发现有的学问不够,就取消名次,主考官工作不认真不到位,贬职反省。

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其李覃、何曮、杨徽之、赵邻几等四人,宜放及第。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艺学未精,并宜勾落,且令苦学,以俟再来。礼部侍郎刘温叟失于选士,颇属因循,据其过尤,合行谴谪,尚视宽恕,特与矜容,刘温叟放罪,其将来贡举公事,仍令所司别具条理以闻。 旧五代史

除了科举选拔官员,柴荣同时也寻访考察有能力的官员,予以重用。他还独出心裁的出了两篇政治论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让左右二十多位大臣每个人都写一篇,考验他们的政治大局观点。最后受到柴荣肯定的是王朴的《平边策》。

王朴的平边策当中攻取之道,从易者始,以及先南后北的战略方向,和柴荣平定天下的谋略,有不谋而合之处。柴荣每次出征,王朴就留守京师,负责朝廷内部的建设,和后方的稳定工作。成为柴荣在位期间的重臣。只是可惜,王朴先于柴荣去世,柴荣到王朴家哀悼的时候,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手中的玉斧甚至敲碎了地砖。

后来赵匡胤建国后, 见到王朴的画像,忍不住恭恭敬敬的向画像行礼,属下都很惊讶,他解释说,如果当年有王朴在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王朴和柴荣几乎同时去世,后周幼主没有得力的重臣辅佐,这才让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04

重视农业,是历朝历代必须遵循的国策。

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再到开元盛世,都是建立在农业的繁荣与发展的基础之上。柴荣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耕种无主的荒地,来改变在战乱中一片民生凋敝的状况。

乙未,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庄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如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如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旧五代史

唐代元稹在同州任职的时候,发现当地很多农民的田地已经被水流冲成砂砾之地,还是要照样纳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田地众多,但是才缴纳十分之二三的赋税。于是他统计当地实际的耕地,然后将税赋按照耕地分配。

柴荣对此很有感慨,说这可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政策,帝王的仁政一定要以此为开端。下令把均田图和均田法传达到各地方行政长官,要求他们认真学习,体会其中的意义。他计划制定好全国的赋税在一年以内完成。

柴荣把国家各个方面都安排好了,就开始了平定天下的脚步。当时后周处于中原腹地,北有契丹北汉,南有长江以北的 南唐,后蜀,进攻的顺序大有文章。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后周地图


01

王朴的平边策,对于消灭邻国的顺序先后是这样说的,首先灭掉南唐和南汉,然后取得巴蜀之地,接着是燕云十六州,最后消灭的是北汉。这个顺序就是从南到北,先东后西。方向只是行动的顺序,实质则是取攻之道,从易者始。先收拾实力比较弱的,最后在收拾力量比较强大的。

最后统一天下的赵宋王朝,和王朴的策略大致相同。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广义两任皇帝,基本走的都是先南后北,先东后西的路子。只不过最后把北汉放在前面,燕云十六州放在最后。结果在平定北汉之后,力有不逮,屡次对契丹用兵都遭到惨败,遗恨百年。

柴荣的策略和王朴有重合之处,也是先攻击后蜀和南唐,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契丹,而北汉则放到最后,这一点和赵匡胤正好相反,赵匡胤是从难易角度出发,而柴荣是从

综合全局考虑

契丹和北汉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当时契丹君主是穆宗耶律述律,他是有名的昏君,号称睡王。荒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契丹人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骁勇善战,穆宗在位期间,国内夺权活动非常频繁,社会动荡,柴荣选择先攻打契丹是最好的选择。

而赵匡胤兄弟却没有这样的眼光,没把握住机会,虽然灭掉了北汉,等宋军休整过来,契丹已经是景宗耶律贤在位期间了,耶律贤是辽国中兴之主,各方面特别是军事,宋军处于下风。等到赵光义北伐的时候,就只有苦战落败了。

02

事实也正是如此。公元955年,柴荣收复四川,然后从公元956年到958年,三次出征南唐,平定长江以北十四州,六十县,止步江北,和南唐李璟划江为界。这并不是说柴荣的军队没有能力跨越长江天险,击败南唐,只是牛刀小试,他已经看出南唐的军事力量不过如此,只要他平定了北方,挟威而来,大兵压境,何愁江南不克。

初,帝之渡淮也,比无水战之备,每遇贼之战棹,无如之何,敌人亦以此自恃,有轻我之意。帝即于京师大集工徒,修成艛舰,逾岁得数百艘,兼得江、淮舟船,遂令所获南军教北人习水战出没之势,未几,舟师大备。至是水陆皆捷,故江南大震。 旧五代史

03

公元959年,柴荣出师伐辽,契丹人听说柴荣御驾亲征,都怕得不行。仅仅四十二天,甚至兵不血刃,沿途州县望风而降。凡藩部之在幽州者,亦连宵遁去。连收益津,瓦桥,淤口三关,易州,瀛洲,莫州三州,当时辽国留守萧思温把战况报告给穆宗,穆宗竟然说,那些地方本来就属于中原,丢了就丢了吧。

柴荣在瓦桥关登台望远,踌躇满志,百姓前来献上美酒,他随口询问此地何名,回答说, 名曰病龙台。柴荣默然无语,当天夜里患病,于是他匆忙挥师归京。

柴荣在带病归京的途中,一定也曾经想过自己万一没有战胜疾病,年纪幼小的儿子能不能坐稳皇帝的宝座,刚刚建立起基础的大周王朝会不会重蹈这乱世当中的覆辙,那些看起来忠心不二的臣子们会不会生出异心,周太祖郭威也是这样得来的天下,兵强马壮就拥有做天子的资本。

也许,柴荣想的最多的是,祈祷上天能够赐予他二十年的时间,让他可以去平天下,定太平。可惜,上天没能眷顾他,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帝王的生命和草根百姓一样脆弱易逝,他匆忙赶回汴京,为儿子和大周安排好他身后的事情。

册立符皇后,确保把符氏军事集团和大周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等人为辅佐儿子的托孤辅臣,武将则安排赵匡胤和韩通等人掌管京城防务。最后,柴荣怀着无限的不甘心病逝。

所谓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说的就是像柴荣这样的人呀,他计划十年可以平天下,也包括收复燕云十六州,如果上天能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后周将是继大唐以后真正统一天下的王朝,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总会有未尽的遗憾。


我真的还想再活二十年,壮志未酬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的陵墓


史书上的评价说他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也。获得这样高度评价的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仅仅只有五年半而已。柴荣作为一代帝王,胸襟韬略,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选,他只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他也只败给了时间。就像宋神宗认为的那样,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