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早晨從下午開始,一起來看熱播電視劇《鶴唳華亭》第十四回。

從原著出發,更深入。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李柏舟的覆滅早有先兆

李柏舟,出自高門,與舊貴相比,屬於後起之秀。

他剛入仕的時候,朝政還是顧家一手遮天,於是皇帝蕭睿鑑為了鞏固皇權,抑制顧家的勢力,就特別扶持了李柏舟。

結果李柏舟成長起來之後,不知好歹,野心逐漸膨脹。

他在仕途升遷中,一路勾結軍方和朝中官員,結成黨羽,又與齊王攪在一起,對皇帝更是陽奉陰違,使天子的政令都難以通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蕭睿鑑豈能容他?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李柏舟

皇帝蕭睿鑑的抱負

皇帝蕭睿鑑有一個政治理想,那就是仿效西周天子直接掌管六部,將宰相的職權收歸天子。

為了達到這個理想,他已經忍李柏舟已經很多年了。

遲遲沒有收拾李柏舟,主要是因為條件一直不成熟。

現在外有強將,內有權相,他擔心自己公然誅殺朝廷宰相,會惹得李柏舟的反撲,引起朝野動盪。

這樣不僅會壞了自己的賢名,還會引起帶兵在外的顧家警惕,更加不利於收回兵權。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定權

皇帝讓太子蕭定權做打手

皇帝蕭睿鑑在忍耐李柏舟的同時,也在心中謀劃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除掉這個強相。

最終他決定讓太子做這個惡人,並主動挑起太子與李柏舟之間的矛盾。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可以讓李柏舟把注意力集中到太子身上。

第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漁翁得利。

當皇帝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沒有考慮到太子是他的兒子,而是把太子當成了自己的臣子。

作為皇帝,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父親,他還是太狠了。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皇帝儘可能給太子創造條件

為了給太子創造與李柏舟交手的條件,他特地關照齊王,讓李柏舟看到齊王有當儲君的希望,這樣李柏舟就會千方百計地扳倒太子。

而太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儲君位,就會把李柏舟當成對手,與之決一死戰。

為此,皇帝還讓太子一直住在宮外,以方便他便宜行事。

這些就是蕭睿鑑的良苦用心,也是他帝王術運用的極致。

在他的運籌帷幄中,太子與李柏舟就像棋子一樣,而他就是下棋的人。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太子不負使命打敗李柏舟

時光如梭,皇帝蕭睿鑑等待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於是他藉故離開了京城,將這戰場徹底交給了太子與李柏舟。

李柏舟一頓神操作,讓太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抓販賣軍馬的賊,結果自己成了賊。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而李柏舟的失敗,除了蕭定權厲害之外,其實還是主要靠了李柏舟的豬隊友:趙壅。

不管怎麼說,皇帝多年的計策終於成功了,李柏舟徹底敗了。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李柏舟事件讓太子獲惡名

面對李柏舟盜賣軍馬的鐵定事實,皇帝蕭睿鑑並沒有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而是繼續讓太子審理,並最終結案。

最終太子給李柏舟定的是謀逆大罪,要誅滅親族。

這其實對於太子來說,是弊大於利的。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李柏舟畢竟入仕幾十年,有過但也有功。受到了這麼重的刑罰,不免讓所有同朝的官員有兔死狗烹的感受。

於是太子把這些惡名都照單全收了,而皇帝由於置身事外,所以把好處全得了,而無罵名。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定權

皇帝蕭睿鑑成功收回中書令權力

李柏舟死後,中書令一職,皇帝蕭睿鑑並沒有立刻任命,而是長期空置了起來。

這樣,六部的直管權就自然到了天子的手中。

後來閒置的時間太久了,恐引起眾臣不滿,也就找了一位快要退休,資歷夠,性格軟弱,又沒有權利慾的何道然做中書令,以堵住眾官之口。

至此,皇帝終於完成了自己繼位以來的第一個大任務。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總結:太子的手段讓蕭睿鑑起了警惕心

太子通過翻雲覆雨的手段,將李柏舟處決。

這一頓神操作,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正確做法是:太子只要做到自保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李柏舟徹底整死。

看吧,太子通過這件事得到了什麼?

除了惡名之外,還有他的皇帝父親對他的警惕。

要知道他對待李柏舟的手段,就算皇帝蕭睿鑑都覺得心驚。

一句話,太子還是太年輕了。

《鶴唳華亭》:李柏舟覆滅,為何太子得惡名,而皇帝是最大獲益者

蕭睿鑑

早晨從下午開始,一起解析雪滿梁園作品《鶴唳華亭》第十四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上面《鶴唳華亭人物誌》,更多背後故事,為你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